松下电视困局:技术孤岛与市场洪流的对决

B站影视 2025-02-06 21:05 3

摘要:松下目标到2027年3月将利润提高1500亿日元,并在2029年3月在增加1500亿日元,公司管理层已经做好充分准备队业务和人事进行一次大规模手术。

在全球显示产业从“技术崇拜”转向“成本绞杀”的浪潮中,松下电视业务的命运正成为日本制造业转型的典型样本。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松下控股将解散其家电子公司松下电器并放弃电视机业务,集中力量发展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高利润领域。

松下目标到2027年3月将利润提高1500亿日元,并在2029年3月在增加1500亿日元,公司管理层已经做好充分准备队业务和人事进行一次大规模手术。

这家曾以等离子技术称雄的百年企业,在OLED赛道再次陷入“技术领先却商业溃败”的循环。

数据显示,其电视业务估值已从2010年的3800亿日元缩水至不足100亿日元,跌幅高达97%。这一数字背后,折射出技术理想主义与市场现实的残酷割裂。

OLED技术护城河下的财务黑洞

松下与LG Display(LGD)的深度绑定,曾是其在OLED领域立足的核心筹码。

根据Omdia报告,2023年全球OLED电视出货量预计为758万台,其中LG电子以62.5%的市占率持续垄断市场,索尼(19.2%)和三星(8.7%)分列二三位,而松下仅以2.3%的份额勉强保住第四。

更严峻的是,其年销量始终徘徊在18-22万台区间,仅为LG同期销量的1/45(LG 2022年OLED电视出货量达450万台)。

这种技术依赖在财务层面形成持续失血

·松下OLED电视的面板采购成本占总生产成本比例从2018年的54%升至2022年的67%(据其财报披露)

·每台电视需支付给LGD的专利授权费高达120美元,较索尼同类产品高出30%(TechInsights数据)

·研发投入产出比(每亿日元研发投入对应的营收增长)仅为0.23,远低于索尼的0.87(日经产业数据)。

2022财年,松下电视业务营收1680亿日元,亏损38.6亿日元,连续第五年录得负利润率(-2.3%)。对比同期竞争对手的表现:LG家庭娱乐部门利润率7.1%,索尼电视业务利润率4.8%,海信视像净利润率5.4%。即便在欧洲高端市场(占松下电视营收40%),其单台2200欧元的售价也因18%的物流成本占比(欧盟海关数据)而失去竞争力——这一比例比中国厂商高出12个百分点。

中国厂商的技术路线分化,彻底堵死了松下电视的接盘可能。

首先海信将65%的技术投入押注ULED X(液晶改良技术),其2022年收购东芝电视后,主要目标是获取REGZA画质引擎和日本渠道,而非OLED专利。

其次TCL以72%的研发资源强攻Mini LED,计划三年内将成本降低60%。

同时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小米和华为通过生态链整合,在中低端液晶市场合计占据中国38%的份额,对高端OLED兴趣寥寥。

历史收购案也进一步印证松下目前的窘境

·2017年海信收购东芝电视仅花费129亿日元,获得7%的日本市场份额和REGZA技术,而东芝品牌电视海外销量占比在2022年已超60%。

·鸿海3890亿日元收购夏普后,通过供应链整合将生产成本压缩30%,但夏普OLED产品线占比至今不足5%。

松下手中的核心资产——1200项OLED专利和占其销量40%的欧洲渠道——在买家眼中已成“非标资产”。

按BrandZ评估,其电视品牌价值从2010年的106亿美元暴跌至2023年的19亿美元。若参照东芝电视0.5倍市销率的出售标准,松下电视业务估值或不足100亿日元(约5亿元人民币),甚至低于其年均8亿日元的专利维护成本。

产业变局加速技术遗产贬值

显示产业的颠覆性变革,正在将松下推向更深的边缘。2023-2027年Mini LED电视渗透率将从4.3%飙升至12.6%,增速是OLED的三倍。

中国厂商的Mini LED均价已降至OLED的60%,且成本正以年均15%的速度下探;日本本土电视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1860万台锐减至2022年的423万台(日本电子信息产业协会数据),松下份额从26%萎缩至5.8%,落后于夏普(23.7%)、索尼(18.3%)甚至海信(11.2%);京东方2023年Q2的OLED面板良率突破85%,55英寸面板报价较LGD低15%。CINNO Research预测,到2025年,LGD在大尺寸OLED领域的份额将从87%降至63%,而京东方和三星将合计占据37%。

这场变革的直接后果是:松下引以为傲的MLA(微透镜阵列)技术,每台电视需涨价300欧元才能覆盖研发摊销成本,而中国厂商同规格产品价格正以每年18%的速度下探。

技术理想主义的黄昏

当松下在2023年柏林IFA展上展示0.98mm超薄OLED面板时,行业看到的不是技术突破,而是日本制造业的集体困境——过去30年,日本企业在面板领域累计投入4.3万亿日元研发资金,却未能孵化出一家具有全球成本竞争力的企业。

松下的终局或许早已注定:

·专利包拆解:LGD可能以40-60亿日元收购其MLA技术专利,用于巩固对三星的压制。

·渠道网络分食:土耳其厂商Vestel或通过收购欧洲渠道,补全高端市场拼图。

·品牌价值归零:随着海信、TCL在欧洲均价突破1000欧元大关(2023年Q2数据),松下最后的溢价空间终将消散。

全球显示技术专利库的数据揭示了一个更宏大的转折:1990年前,日本企业贡献了73%的显示技术专利,而2020年后这一比例已降至11%。这场持续三十年的技术权杖交接,在松下电视业务的估值曲线中提前写好了终章。

当中国厂商建成从Mini LED刻蚀机(中微公司)、芯片(三安光电)到终端(TCL华星)的完整产业链时,松下的技术遗产,终将成为产业进化史中的一块残片。

等离子技术的陨落轨迹,正在OLED赛道上重演。而这一次,市场连怀旧的机会都不会留下。

来源:科技乐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