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文 | 黄中医科普讲堂
编辑 | 黄中医科普讲堂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哥们儿,动一动!再坐下去,你的身体可能要“报废”了!
你有没有发现,现代人的一天基本是这样过的——
早上坐车上班,到了公司坐着办公,中午坐着吃饭,下午继续坐着干活,回家坐着刷手机,最后躺着睡觉。
一整天下来,屁股和椅子的亲密接触比和家人说话的时间还长!要是椅子会说话,估计它都想跟你拜把子了!
但你知道吗?久坐6小时以上,就像在给自己写“病危通知书”,而且这还是全球公认的“慢性自杀”方式之一!不信?接着往下看,保证让你猛拍大腿,大喊一声:“完了,得站起来了!”
你以为久坐只是屁股疼、腰酸背痛那么简单?嘿嘿,那你可真是小看了它的“杀伤力”!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就警告过:久坐是全球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长期久坐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癌症的风险大大提高,甚至会让你的寿命缩短!(是不是有点吓人?)
有研究发现:每天坐6小时以上,死亡风险比每天坐3小时以下的人高出19%!而且,不管你是不是健身达人,只要久坐,身体都会“买单”!
想象一下,你的身体就像一辆车,久坐=长时间怠速,油门不踩,发动机还在转,时间久了,零件磨损、积碳增多,最后……车就废了!
你以为久坐只是屁股疼?NONONO!它对你的伤害远比你想象的多!咱们来看看你的身体都经历了啥——
① 心脏:久坐=让血管堵车!
久坐不动,血液循环减慢,脂肪、胆固醇开始在血管里“安家落户”,久而久之,血管变窄,血流不畅,心脏压力增大,心脏病风险飙升!你以为你是在“休息”,其实你的心脏正加班加点干活,累得不行!
② 脊椎:你的腰椎在“哀嚎”!
久坐的时候,90%的人都会不自觉地驼背、含胸、翘二郎腿……这一系列骚操作,直接导致脊椎变形,腰椎间盘受压,久而久之,腰椎间盘突出、肩颈僵硬、腰酸背痛全来了!你还以为只是坐得累?其实你的脊椎快撑不住了!
③ 大脑:久坐=让大脑“缺氧”!
坐久了是不是感觉脑子越来越钝?这不是错觉!久坐会让血液循环变慢,大脑供氧不足,导致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变差!有时候工作到下午脑袋发木,可能不是你困了,而是你的大脑被“饿”到了!
④ 代谢:久坐=脂肪囤积,糖尿病在敲门!
长时间不动,身体的代谢变慢,脂肪开始疯狂囤积,尤其是肚子上的赘肉,像吹气球一样越来越大!不仅如此,久坐还会让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直线上升!所以,不是你吃得多,而是你坐得太久!
⑤ 肠胃:久坐=便秘、消化不良全找上门!
还在为便秘发愁?久坐可能是罪魁祸首!长时间不动,肠胃蠕动变慢,食物消化不畅,便秘、胃胀气、消化不良统统找上门!你以为是吃错东西?其实是你的肠胃在埋怨:“大哥,能不能站起来让我动一动?”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每天坐很久,但我有去健身房啊!”不好意思,这招不太管用!
研究发现:即使每天运动一小时,也无法完全抵消久坐带来的危害!换句话说,你不能指望下班后跑个步,就能弥补白天坐了8小时的伤害!这就像你不能指望每天吃炸鸡喝奶茶,然后靠吃一颗维生素C来“赎罪”一样,根本行不通!
所以,想要降低久坐的危害,光靠健身是不够的,关键是——“动起来”!
既然久坐这么可怕,那怎么才能“自救”呢?别急,给你5个简单有效的“抗久坐”妙招,照着做,保证身体舒服很多!
① 每坐30-40分钟,站起来动一动!
别等屁股疼了才站起来!每隔30-40分钟,站起来走一走、伸展一下,哪怕只是倒杯水、上个厕所,都能让血液循环加快,减少久坐的危害!
② 站着办公,试试“站立式”生活!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试试站立办公,比如用高一点的桌子,或者边打电话边走动,让身体保持活跃状态。坐着不如站着,站着不如走着!
③ 多做伸展运动,别让肌肉“僵掉”!
每天抽出5-10分钟,做一些肩颈拉伸、腰部扭转、深蹲等简单的运动,能有效缓解久坐对身体的损害,让肌肉保持柔韧性!
④ 走路多一点,能走就别坐!
上班路上提前一站下车,走一段;午休时间出去溜达溜达;能爬楼梯就别坐电梯!这些小习惯,能大大减少久坐的影响!
⑤ 养成“站立式”娱乐方式!
刷手机、追剧、打游戏的时候,试着站着玩,或者边走边看,哪怕是在家里来回踱步,也比窝在沙发里强100倍!
好了,今天的“久坐大揭秘”就讲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在默默挪动屁股,准备站起来了?记住,久坐不动 = 慢性自杀,别等身体“报警”了才后悔!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点用,就赶紧站起来,把它转给天天坐着摸鱼的朋友们吧!让他们也知道,屁股坐得越久,问题就越多!
好了,别再坐着看手机了,快!站!起!来!
参考文献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Recommendations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Health. 2010.
Katzmarzyk PT, et al. Sedentary behavior and life expectancy in the USA: a cause-deleted life table analysis. BMJ Open. 2012.
Hamilton MT, et al. Too little exercise and too much sitting: inactivity physiology and the need for new recommendations on sedentary behavior. Current Cardiovascular Risk Reports. 2008.
来源:黄中医科普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