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大S走了,普通人还剩什么可拼?只有健康!

B站影视 2025-02-06 15:24 3

摘要:48岁,流感转肺炎,三天抢救无效——短短几行字,透着冷冰冰的绝望。我望着窗外黑漆漆的天幕,觉得心里有一丝沉闷。

深夜,手机屏幕上跳出一条热搜:“大S去世”。我愣了一下,这是假的吧?手指停留在词条上许久,迟迟没有点进去。

48岁,流感转肺炎,三天抢救无效——短短几行字,透着冷冰冰的绝望。我望着窗外黑漆漆的天幕,觉得心里有一丝沉闷。

我从来不追星,更不是大S的粉,平时对此人也无过多关注,但我年轻时看过她的一部剧《转角遇到爱》

她在里面扮演一个富家小姐“俞心蕾”,后来在命运的辗转反侧下,与一个卖路边摊穷小伙“秦郞”相遇。那时候觉得这剧挺不错的,起码是在表达一种爱情的正能量。

除了这部剧之外,还知道她演过《流星花园》,但当时因为家里穷,学业紧,一直没有完整的看过。但我一直听别人提起“杉菜”,都夸她漂亮,还有同学在书上、文具盒上贴满了她的大头贴。

我对大S的了解仅限于此,其它并不太关注。只知道她还是那个性格活泼的台湾主持人小S的姐姐,偶尔会看到一些关于她离婚后又嫁给一位光头的新闻。不过,我一直觉得大S确实长得挺漂亮的。就这么一个大美女,咋说没就没了呢……

看到这则消息时,我正窝在房间里写工作报告,桌子上泡面泡得太久,面条泡胀成了一坨。楼道里传来夜归外卖小哥的咳嗽声,他可能也在发烧,但依旧骑着电动车奔波在寒风里。

明星的生死离我们很远,但又很近。大S躺在病床上的画面,像极了前几天办公室里那个感冒还坚持加班的同事小张。他咳嗽了一整天,傍晚还捂着胃去和客户开会,领导只甩了一句:“项目赶不上,你能负责吗?”没有人关心他的身体,只在意他的KPI。

这就是现实。明星倒下了,全网缅怀;普通人熬不住了,可能只是HR的一封离职通知。

翻看大S的社交账号,最后一条动态停留在北海道滑雪场的一组九宫格照片。镜面雪镜倒映着一片晴空,爱马仕滑雪服在皑皑白雪间划出优雅的弧线,配文写着:“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最珍贵。”如今再看,这短短几个字,竟透着无尽的唏嘘与悲伤。

大S去世的前一晚,她的妹妹小S和母亲还在另一间房间里放肆地跳着热舞。

这魔幻的现实,就像极了我们的人生。

一边是熬夜加班后依然强撑着的笑脸,一边是体检报告上触目惊心的健康警告。昨天还和朋友讨论着明年的旅游计划,今天却在朋友圈看到某位老同学猝死的消息。那些意外看似遥远,但其实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

办公室里的老张,前几天还在群里开玩笑,说自己“感冒发烧三天,硬扛过来了,免疫力+1”。可谁知道,这种“扛过去”的故事,什么时候会变成“扛不过去”的悲剧?

明星离开了,成为了热搜和话题,而普通人的离去,可能连水花都溅不起。

我一位好友王哥,因为中年失业找不到工作,现在做了外卖骑手。王哥前两天咳嗽得厉害,送单时顺手拿起口袋里的止咳糖浆灌了一口,憋着气说:“这波流感真猛,但请假一天扣200。”他的电瓶车后座上,还塞着没来得及拆封的感冒药。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公司饮水机坏了半个月没人修,行政说要等季度预算;加班到凌晨,唯一的“福利”是一杯冷透的咖啡;朋友圈里那些转发“冬季猝死预警”的人,自己却在凌晨三点还没合眼。

我们总以为健康是理所当然的,可现实是:真正压垮身体的,不是某一次突然的生病,而是日复一日的透支。

体检套餐选最便宜的,能省就省,结果查出病的时候已经晚了。

感冒发烧不当回事,扛着扛着就扛进了医院。

健身房年卡买了三年,结果年年吃灰。

“睡觉”成了一种奢侈,每天靠咖啡和能量饮料续命。

大S的家人当初或许也没想到,她的病情会恶化得那么快,以至于“回酒店休息”成了最后的决定。可现实就是这样,我们往往要等到彻底失去,才开始后悔。

前几天,我去菜市场买菜,刘姨一边挑菠菜,一边突然跟我说:“小伙子,我查出来肺癌早期。”

我一时愣住,不知道该说什么。她却利索地把菠菜捆好,笑着说:“治了三个月,摊位费倒比医药费心疼。”

我当时听了,觉得这句话比任何养生文章都扎心。

我们总是在计算房贷利率、年终奖税率,却从没想过算一算生病的成本——不是医药费的成本,而是健康被拖垮后,对生活的毁灭性打击。

你眼里的穷人与富人之间,其实只差一场病。

985毕业的程序员和外卖员,在CT机前都是一串流水号。

资本大佬和普通人,在ICU账单前,都是按小时计费的病人。

月薪三万和月薪三千的差距,可能抵不过一场大病的医疗费。

以前大家总说要“逃离北上广”,可现在,连“逃离加班”都成了一种奢望。我们不是拼不过别人,而是连活得健康的权利都快丢了。

如果说大S的去世能给我们什么警示,那就是——健康才是我们唯一可以拼的东西

1. 把“及时就医”刻进DNA
不要硬扛,生病了就去医院。大S血氧掉到89%还选择回酒店,而我们发烧38℃还坚持开会,这不是“敬业”,这是“找死”。

2. 健康才是真正的复利
每天晨跑的大爷,可能比投资股市的同事赚得更多。健康存款,才是最有价值的资产。

3. 警惕“假性健康”
体检报告正常≠你真的健康,就像公司没裁员≠你的岗位安全。慢性病是日积月累的,别等到指标炸了才后悔。

4. 设定“生存底线”
存款至少要能支撑自己三个月不开工,哪怕是吃咸菜度日。这比买车买房更重要,因为没命了,再好的房子也住不进,再好的车也开不了。

大S的葬礼上,会有无数白玫瑰,而普通人的健康危机,往往始于某个加班的深夜,一杯冷透的咖啡,和一句“再忍忍就过去了”。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我关掉了写了一半的工作报告,打开手机预约了明天的体检挂号。
在资本的齿轮里,给自己留一点喘息的时间,在时代的洪流中,守住还会呼吸的肉身。

这或许是我们最后的叛逆 !

来源:王铁锤193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