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DU品牌服装创业史》第12章:寒夜中的机遇与谋略

B站影视 2025-02-06 15:18 3

摘要:天冷起来,凛冽的寒风无情打压着生意的火焰。大街上,行人缩脖匆匆而过,以往热闹的地摊周围渐渐冷清下来。摆摊的人越来越少,如同被秋风吹过的落叶。然而,就在这看似萧瑟的情景中,我们敏锐捕捉到潜藏的生机,那是我们的扩张机遇。

天冷起来,凛冽的寒风无情打压着生意的火焰。大街上,行人缩脖匆匆而过,以往热闹的地摊周围渐渐冷清下来。摆摊的人越来越少,如同被秋风吹过的落叶。然而,就在这看似萧瑟的情景中,我们敏锐捕捉到潜藏的生机,那是我们的扩张机遇。

进入十一月,杭州仿若一夜陷入寒冷漩涡。晚上8点后,路灯下的街道不再熙攘,逛街的人仿佛被无形的手拽回温暖的家中。那些曾在夜市热闹叫卖的摊主,看着冷清的摊位,眼神满是无奈与失望。随着气温降低,他们的生意如即将冻结的河流,慢慢干涸,最终只能无奈离开。就在这许多人撤离的地摊阵地,我们毅然接手了两个摊主离开后的货物和摊位。

其中有个项目是卖棉衣。刚开始,这个项目一晚的销售额在300到500元,生意不温不火,处于尴尬境地。

汽车南站的天桥上,业余摆摊的人众多。他们在夜市浪潮中短暂起航又落下,常常摆摊几天或十几天,就因利润微薄或个人事务悄然离去。

随着冬日脚步临近,气温持续下降,离开的摊主更多了。那些摊友留下的货物对他们来说是烫手山芋,带回去意味着金钱损失,所以我和保田毫不犹豫地接手了不少。起初,我们纯粹是出于乐于助人的本心,然而不经意间将这善良之举变成我们摊长盛不衰的秘诀之一。

这里面是有道理的:

其一,帮忙处理这些货物无需我们投入成本,若顺利卖出,就把本钱还给前摊主,剩下的利润归我们;要是卖不掉,就把货物完璧归赵,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为自己积累财富。

其二,他们的摊位自然就成了我们的地盘,让我们的摊位规模迅速扩大到12米。要知道,夏天时地摊长度可是珍贵资源,摊主们常为那点地方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而现在我们宽敞的摊位在同行竞争中占据巨大优势。更重要的是,我们摊上那些热销产品,很多都是接手来的看似卖得不好的产品,把别人的鸡肋变成了我们的宝贝。

由于经常接手别人的摊,我们摊自然有了多元化经营的风格。但我们并非盲目堆砌货物,而是很注重产品结构组成,这使得老汪在经营中涉足衣服、鞋帽、玩具、文具、饰品、包包、配饰等众多领域。

在大众认知里,大多数地摊高手往往专注单类产品销售,在当地地摊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同类产品中最大最强的摊。当时我还算不上地摊高手,所以产品比较多元化。不过,正是这种多元化,在创业初期为我们打开许多未知大门。它让我们更快熟悉各类商品的销售特点,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虽然我们做多元化经营,但我也力求保证所经营的每个产品在汽车南站周围都有竞争力。因为我知道,只有具备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让货物被顾客接纳。也正是这种经营方式,让我们地摊在换季前就像有先见之明的预言家,能准确找到下一个季节的热销产品,这对我们这些地摊新手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能力。

说起地摊经营,其实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先给大家讲个小问题吧。假设有两个地摊离得近,卖同类产品,档次、质量、销售能力都差不多,甲摊大小是乙摊的两倍。

这时会有三个有趣结果。

第一种情况,如果甲摊卖得比乙摊便宜些,甲摊生意绝不止乙摊的两倍,而是远大于两倍。因为在顾客潜意识里,会觉得大摊位的东西更划算,“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观念在价格因素影响下会动摇,他们更倾向选择价格低的大摊位,哪怕只是有这种可能。

第二种情况,若甲摊和乙摊价格相同,甲摊生意也远大于两倍。这时顾客看到更大的摊位就像看到更多宝藏即将被发掘,更多的商品选择像强大磁石吸引顾客。

第三种情况,若甲摊卖得比乙摊贵些,甲摊生意竟然还是远大于两倍。大家可能觉得奇怪,但实际有可能,甚至第二、三种情况的倍数比第一种还大。因为第一种情况下有些客户会心存疑虑,假想甲摊产品质量不如乙摊,而第二、三种情况客户不会有这种假象。这就如同一种无形心理暗示,在顾客未接触商品时就影响购买决策。

“货卖堆山”是摆摊世界里的一句俗语,蕴含深刻商业智慧。当顾客看到你摊位比别人高,货物比别人多时,就会不由自主产生错觉,仿佛你的货比别人的便宜。这种错觉虽不一定基于事实,但却是商业促销中奇妙心理效应。而且,更大的摊位意味着更多挑选余地,生意自然远超邻摊。

做服装这类大众性强的季节货,竞争很激烈。生意好的时候,不是一两家摊主和你竞争,而是十个以上摊主卖同样产品。这时你四面楚歌,压力巨大。

11月中旬,丝巾、棉拖正处于销售热门季节,但我知道此时再涉足丝巾或棉拖市场已经晚了。别人既熟悉产品特性又了解顾客喜好。等我们新手在这个市场摸索出来时,丝巾和棉拖旺季已过,季节悄然变换,货物也随之过季。

好在冬季脚步不远了,现在开始准备冬季季节货,刚好能在旺季到来前有足够时间熟悉货物和卖货技巧,从而在旺季好好赚一笔。

当时已经有两三个摊开始卖手套、帽子、棉袜之类冬季保暖用品。有个关系很好的邻摊开始卖手套和棉袜,我和保田商量后觉得抢友人生意不太厚道,于是决定进军帽子市场。

以往引进新产品,我们都先批发少量货试着卖,生意差就果断放弃,生意好就逐步做大。但这次不一样,因为帽子这类大众产品必然有足够市场需求,关键在于能否在这片广阔市场中抢下足够多份额。

那天我和南希、佳佳、保田去了批发市场。在那拥挤人群和琳琅满目货物中,做出了卖帽子的决定,要做就做成汽车南站和庆春路夜市、新塘路夜市最大最强的连锁摊位。

当时我身上带了两千多块钱,又把南希、佳佳的钱凑过来,总共批发了五千多元的帽子,还买了十个模特头用来展示帽子。我自己平时不戴帽子,何况卖的主要是女帽,所以对帽子进货完全是一头雾水。

那天进帽子时,我先让老板推荐了一些,但心里总觉得不满意,于是就在店里耐心等待,眼睛紧紧盯着其他顾客和摊主,别人进什么货,我就毫不犹豫地进同样的。真正知道哪些款式畅销、哪些难卖,已经是半个月后的事了。

当晚,我们找了一块10米长的油布,然后把一箱箱帽子摆满摊位。十个模特头立于摊前,头上戴着最新款的帽子,很是撩人。摊后五面镜子整齐排列,静静等待顾客前来试戴。我们的帽子摊就这样一下子成为夜市最耀眼的地摊。

在我们开始卖帽子之前,夜市上卖帽子的有两个摊,卖手套、棉袜的也差不多。但到了十二月中旬,帽子、手套、棉袜真正旺季来临的时候,夜市上卖帽子的摊只有三个,而卖手套和棉袜的地摊却各有十个左右。

后来很多摊友都说,当时看到我们摊的阵势,觉得很难竞争得过,所以只能选择避其锋芒,去卖手套和棉袜。尤其是那十个模特头,显得我们卖帽子很专业。保田之前经常抱怨我买的模特头没用又不便携带,但模特头至少让我们在摊友面前狐假虎威了一回。就像我们做库存尾货服装时,借着瑶瑶姐的影响力,所以做销售一定要善于借助周边的人和物。

卖帽子的另两个摊,都是两米长。其中一个摊位位置比较偏远,生意如何我不敢确定。但另一个离我们比较近的摊主,生意就很惨淡了。那老板白天在汽车东站的小商品市场有自己的档口专门卖帽子,晚上来摆地摊,经营帽子已经有三年了。他对帽子更加懂行,更了解哪款帽子配哪种头型,更知道哪些款式好卖、如何推销。他本应在这片市场上所向披靡。然而,没想到遇到我们这种看似外行的莽撞人,却也有点找不着北。此时他再想扩大摊位,可周围已经没有多余的地方了。

棉马甲,10月中旬我就开始卖,一直不温不火。直到11月中旬,一般一晚上也就卖200元左右。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杭州10月份还热得像蒸笼一样,人们还沉浸在夏日的余温中,对棉马甲这种保暖衣物还没有迫切的需求;二是,之前我们一直有其他主打产品,棉马甲只是每天带十来件顺带着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三是,真正的冬装旺季还没有来临,市场还没有被唤醒。

伴随着冬季的深入,T恤这些轻薄的衣服生意急剧下滑,因为天气太冷了,寒冷就像一道无形的屏障,没人愿意在地摊上碰短袖了。我们无奈之下放弃了夏装。但我坚信这些库存明年依然能清完。但后来我才发现,服装生意这库存总是越来越多,我也才开始深刻理解那句话:服装生意就是库存生意。

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之前棉马甲的每晚销售额在二三百元左右,到了12月初,就稳定在1000元左右,圣诞前夕飙升到1500元以上。尤其是过了元旦,我和保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停卖了除棉马甲、棉衣外的其他一切商品,我们专注于卖这两样,那最冷的那几天,每天的销售额都在1500以上。

这时候保田已经不用上课,他的同学都去找单位实习,保田则找了个打印店盖了实习章子,然后全职摆地摊,大大缓解了我自己上学的压力。

除了季节因素,我们服装摊位经营得好还有两个原因:

一、注重地摊氛围

我们的地摊叫卖声此起彼伏,两人轮流呼喊。那充满激情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路人即便原本没打算购买,也会不自觉地被这种欢乐氛围所吸引。当然,后来我们嗓子哑了,便买了录音喇叭。之前多余的喇叭给了佳佳和南希在附近其他夜市摆摊。这样一来,我们虽然要消耗大量电池,每天得多花一二十元电池钱,但只要能多卖出一件衣服,这笔账还是划算的。后来我们改用充电电池,就更省钱了。

二、款式选择的意外效果

刚开始我们主卖棉马甲(进价35元,售价79元),后来打算扩大生意,就在棉衣的选择上面临两种方案:一种是进价85元的高档棉衣,另一种是进价55元、售价99元且比较有竞争力的跑量棉衣。我们前面的摊主选择了前一种,可由于进价高的产品售价上不去,生意反而更差了。

我们在实践一段时间后,立即停止在地摊上销售贵的服装,大量增加低价衣服。最初棉衣售价99元,棉马甲售价79元,后来棉马甲断货,我们把两者价格统一成79元,结果销量大增,棉衣销量达到之前的两倍。虽然利润差不了多少,但我们在四季青拿货时成本降低了不少,达到了新的平衡。

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价格统一避免了客户产生多种犹豫。价格统一后,客户购买时更容易做决定,只需考虑是否接受价格以及最喜欢哪件即可。而一开始价格不同,客户会产生很多想当然的情况,进而导致诸多犹豫。比如客户常有这样的老印象:“便宜的东西差一点,贵的东西好一点”“好的贵一点、差的便宜一点”……这些观念就像扎根在心中的刺。也许客户本想买这件衣服,但会犹豫“是不是买个便宜点的也差不多”;也许本想买那个,但又犹豫“这个便宜,省点钱吧”……

除了上述例子,不同客户还会因很多因素而犹豫。这些因素就像无数小恶魔在客户脑海里捣乱,让他们迟迟无法做出购买决策。具体犹豫的内容和种类我无法确定,但我知道很多客户犹豫着犹豫着就说“先不买了,过两天再说吧”,然后往往就不会再来了。而统一价格后,避免了多种犹豫发生的可能,因为客户做购买决定太容易了。

当然,还有两个因素可能有影响。其一,服装销售不符合“便宜的东西买的人多、贵的东西买的人少”这种通俗的市场定律,毕竟服装有档次之分,价格不是唯一决定因素,服装世界里有着不同的规则。其二,“价格统一”会让客户“认为”你的东西廉价。一般来说,摊大、货多、价格统一的摊,客户会认为这个摊卖的东西比同行便宜,很多客户已经形成这种老印象了(这是我们统一价格的初衷,但没想到影响这么大)。当然,客户的这种印象不一定正确,比如我们摊上这次一类商品降价,另一类商品涨价,就像一场复杂的经济博弈。

在这种复杂又充满机遇的地摊生意中,我们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旅人,不断探索、学习。每一次决策都是一场冒险,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影响未来走向。而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悟出更多属于自己的生意经。我们知道未来还有更多挑战,就像前方有无数山峰等待我们去翻越,但我们充满信心,因为在这个小小的商业世界里,我们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总之,我们的地摊生意虽然规模尚小,但我们有着远大理想。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市场中取得更大成功。我们也希望我们的故事能激励更多人,让大家相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就一定能在自己的领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来源:快团团服装联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