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掉新生儿和幼儿,也就是说在人口不过3.35亿的美国,在街上每碰到5-10个成年人,就有1个人是“文盲”,对于这些人来说,就连最普通的阅读药品说明书、填写表格都难完成!
在科技高度发达、自誉为全球教育标杆的美国,竟有 21% 的成年人是文盲!
去掉新生儿和幼儿,也就是说在人口不过3.35亿的美国,在街上每碰到5-10个成年人,就有1个人是“文盲”,对于这些人来说,就连最普通的阅读药品说明书、填写表格都难完成!
不过和我们刻板印象中因“穷教育”而引起的文盲不同,美国的盲是“高等教育”下盲。
这个这个拥有先进教育理念、雄厚教育资源的国家,为何会在识字率上 “翻车”?
要知道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之一,可如今75年过去了,美国的识字率却从90% 暴跌至 79%,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们的另一个决策,那就是“快乐教育”。
所谓 “快乐教育”宣扬的是尊重孩子兴趣,让孩子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看似美好,实则在执行过程中 “变了味”。
许多学校过于强调娱乐性和趣味性,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各种课外活动和轻松的课程中,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
阅读、写作、数学等核心学科的教学时间被大幅压缩,教学内容也变得简单化、表面化。
一些学校学生很少进行深入的阅读和写作训练,缺乏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读和分析,写作练习也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短文和日记层面。
甚至美国许多公立学校从小学到初三几乎没课本,偶尔老师发点复印材料,还不让带回家,学生回家想学习,只能自己去买教辅材料。
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表面上是真 “快乐”乐,实则缺乏基本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培养。
一位美国老师也曾表示:“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思考者,而是合格的消费者。” 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在学校学了啥,想辅导也无从下手。
要么送孩子去补习机构,要么请家教,可这对普通家庭来说,经济压力不小,那些没钱补习的孩子,学习就只能靠自己瞎摸索,学习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教学敷衍,学生学习没动力,识字率下降也就成了必然。
于是这些被快乐教育带出来的学生逐渐长大成人,他们连基本的药品说明书都看不懂,出现用药错误也是常有的事情。
除了教育体系的问题,英语的词汇量极其庞大也是导致美国文盲率高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英语单词数量已超过了 100 万个,并且还在以每年 1 - 2 万新词的速度增长。
虽说英语是由于一个个单词组成的,单又不像汉字那样跟着拼音念读,每个单词都有自己专门的音标,所以想要记住这个单词的含义,就只能死记硬背。
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英文词根词缀没什么规律,像汉字中的牛、牛肉,猪、猪肉,就算是不识字的也能看出谁跟谁有联系。
反观英文中的牛则是“cow”,牛肉则是“beef”,猪是“pig”,猪肉则是“pork”,可见英文是很少有逻辑性可言的。
相比之下,汉语则没有这么复杂,掌握一些常用字,基本上阅读是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的。
好消息是近几年美国有不少人都在学汉语。
甚至一些知名的教育类博主也参与其中,制作视频或撰写文章来分析这一观点的可行性。
一时间“学汉语能否解决美国文盲问题” 成为美国社会关注的热点,不仅在教育界引发了广泛的思考,也让普通民众对汉语和美国教育现状有了新的认识。
与英语等拼音文字不同,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理解和记忆汉字所代表的含义。
据悉在美国还有不少高校统计数据显示,学生们汉语课程的选修人数正在逐渐增加。
不过对于美国人来说,中文并不算一个好入手的语言。
毕竟罗列各大外语,他们的文字很少有声调的,而汉字却有4个声调。
例如“额、鹅、恶、饿” 这四个字,虽然拼音相同但声调不同,意思却截然不同。
对于习惯了没有声调变化的英语的美国人来说,准确掌握汉语的声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们经常会因为声调的错误而闹出笑话。
都说想要学习一个国家的文化,要先从他们国家的历史开始着手学习,汉字也是如此。
我国许多汉语词汇和表达方式都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密切相关,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背景,是很难准确理解和运用汉语的。
比如“中秋节”“端午节” 等传统节日相关的词汇,以及 “青梅竹马”“望子成龙” 等成语,都需要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才能明白其含义和用法。
对于美国人来说,要理解和融入这些文化元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研究。
美国高达 20% 的文盲率,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理念偏差以及政治因素干扰等多方面问题交织的结果。
虽说学习汉语对于提升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有着积极作用,但要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文盲问题,还需从教育体系的深层次问题入手,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改革。
也欢迎各大美国网友学习中国文化!
腾讯网——《美国文盲率21%,精英教育和快乐教育并存的美国,说明什么?》——2024-07-03
观察者网——《美国文盲率21%,这是联合国和美国的官方公开数据》——2024-06-17
来源:ho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