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春节档票房夺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6 09:42 2

摘要:时隔五年上映的《哪吒》系列第二部《哪吒之魔童闹海》在2025年春节档票房一马当先,截至发稿前票房已超过54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冠军。此前,《哪吒》第一部就已是爆款,如今的第二部在人物体系、故事空间和动作场景上进行了全新升级。其创新程度、完整性以及

《哪吒之魔童闹海》春节档票房夺冠

原载2025年2月6日《大公报》

时隔五年上映的《哪吒》系列第二部《哪吒之魔童闹海》在2025年春节档票房一马当先,截至发稿前票房已超过54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冠军。此前,《哪吒》第一部就已是爆款,如今的第二部在人物体系、故事空间和动作场景上进行了全新升级。其创新程度、完整性以及高水准、感染力充分体现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特点。——陈学军

《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高潮戏可谓视觉盛宴,也是人物成长变化的高光时刻,更是观众心理的高潮点,充分展现了编剧和导演的深厚功力。情节与情感相辅相成,视觉造型出色只是电影的表象,其更值得称道的是情节简单、曲折、冲突强烈、富有想象力,人物突出,具有现实意义,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连场武戏 雄浑壮丽

在视觉方面,“魔童闹海”的想象力与整体风格都展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特色,既瑰丽绚烂,又简约现代,变化丰富,个性鲜明。其中精彩纷呈的连场武戏,不断升级,令人目不暇接。升仙考试的三关可谓步步高升,紧张刺激但流畅自如。影片后半段哪吒先加入无量仙翁讨伐队与东海龙王敖光对打,角色众多、场面雄浑壮丽,令人过目难忘。

不难想象,每个画面的背后都是巨额的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这种不惜工本的制作方式,创作团队和片方即便有哪吒般的热血与决心,也必然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更显示出对艺术追求的难能可贵。从头到尾,每次打戏都不重复、有新意;高潮段落则有递进、再升级。关键是动作场面与人物状态、成长变化及形象塑造紧密结合,不是一味为打而打,而是传递给观众赏心悦目、美不胜收的感觉。

影片根据不同人物体系精心设计人物造型。太乙真人性格洒脱务实、活泼乐观,处事更像散仙;哪吒天生魔童,二人的造型夸张简洁;而在仙界修行的鹤童、鹿童等,平时妆容端正服饰规整,用色淡雅。性格、扮相都与哪吒形成反差的敖丙,色系高冷,修身长款,有富贵公子气质。无量仙翁与太乙真人有一脉相承之处,脸部圆润饱满,服装采用代表纯洁的白色。其表情慈眉善目、长袍飘飘欲仙的相貌与包藏祸心、残酷无情的品行性格形成强烈对比。高潮段落中哪吒与无量仙翁的形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生后的哪吒仍主打黑红两色,由熊猫眼变为英俊少年,如高温锻造后余焰炽烈的一团火,气势逼人;而无量仙翁则变得孔武乖张,凶相毕露。正反两大主角的造型在视觉上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又随故事情境变化相得益彰,支撑、烘托、渲染了人物形象。

造型刻画 丰满细致

影片讲述的是哪吒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直至胜利的故事。从恢复肉身渴望成为神仙,到“小爷是魔,那又如何”,情节是人物的成长史,而这种成长在现实中也具有积极意义。

与之呼应的是申公豹生来非人类,苦心修炼多年,却仍为无量仙翁干脏活累活。影片刻画了他与弟弟、父亲的亲情。他为了亲情甘愿放弃多年修炼,反思自己走过的路是否值得弟弟效仿父亲付出,有力地深化了主题,其动机对人物塑造极具说服力。

而不时穿插在哪吒主线中的母子情,是影片的最大泪点。哪吒生来是魔童,乖戾易怒、极端简单,但天性善良、孝敬父母、知错能改、不计后果,很符合年轻观众起步低、非主流的特点。放在现实中,他无疑是让家长头疼万分的孩子。但殷夫人自哪吒诞生起,就怀着包容、呵护、鼓励、原谅他的心态,甚至在仙翁逼迫哪吒自杀以换取父母生存时,她选择牺牲自己,最终促成了儿子的蜕变与成长。

电影中的艺术成熟具体表现在编导处理情感时能够有机结合情节和人物变化,相互依托相互映衬;语态轻松平易,从讲故事的视角出发,不时用搞笑元素破解前一场的宏大主题和庄重气氛,给观众以人物和故事的亲近感。例如申公豹被自己下令掷来的岩浆击中、彩蛋部分仙翁不得不挨打变脸等等,似乎是编导团队信手拈来的处理手法,但对全片节奏的调节、对观众情绪的把控、对观影体验和口碑传播的作用,实在不可小觑。

个人观影唯一不满意的是,哪吒的父母本都是凡人,在大决战之前却突然掌握了飞升本领,还随同太乙真人来到海面,原因缺乏明确交代。他们的身份与鹤童、鹿童和仙家弟子相差太多,两方交手他们也未落下风,实在令人费解。

总体来看,《哪吒之魔童闹海》情节完整,人物丰满,逻辑严密,气韵生动。当镇压过海妖千年,见证甚至参与了哪吒和龙族反抗命运斗争的定海神针,在片尾缓缓沉入大海时,让笔者想到了《西游记》的大结局是取经成功终入仙界,而哪吒的斗争仍在继续。虽然龙王将定海神针送给悟空应该发生在多年以后。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