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文学院学生寒假深度参与“我在延安过大年”活动

B站影视 2025-02-06 11:38 2

摘要:成功申遗后的首个春节,人们都在思考如何度过这一传统节日。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放假回家与家人团聚是首选。然而,延安大学文学院的20余名学子却用别样的“寒假社会实践”方式开启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门,自愿成立学生志愿者媒体团,以文字祝福“春节”、用镜头庆贺“过年

成功申遗后的首个春节,人们都在思考如何度过这一传统节日。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放假回家与家人团聚是首选。然而,延安大学文学院的20余名学子却用别样的“寒假社会实践”方式开启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门,自愿成立学生志愿者媒体团,以文字祝福“春节”、用镜头庆贺“过年”,全程深度参与了“我在延安过大年”活动。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校企校地协同育人结出的硕果。

“我在延安过大年”活动由陕西卫视《你不知道的陕西》栏目组联合延安市文旅局、延川县文旅局等单位共同策划组织,于乙巳蛇年腊月二十九至正月初六在延川县文安驿古镇温情启幕。活动期间,来自26个省份的嘉宾和5位国际友人,共40个家庭、200多人齐聚延安,共赴这场春节文化与延安传统年俗文化的邂逅之旅。延安大学文学院新闻学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 20 余名学生,在陕北数九隆冬之际,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积极践行“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校训,经过前期王延雄、郭小良等专业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后,于1月23日抵达文安驿古镇,以饱满状态投入工作。

同学们在活动的各个环节踊跃承担工作任务。在活动筹备阶段,负责活动宣传的志愿者们运用在新闻学、传播学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协助制定全面的宣传方案,结合当下新媒体传播特点,通过制作精美的短视频、撰写富有感染力的文案,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预热宣传,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在来宾接待与引导入住工作中,志愿者们凭借流利的普通话和热情周到的服务,为每一位来宾提供贴心关怀。在新闻采写、镜头取景、人物专访和特写撷取中,志愿者们将所学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中,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基本功,高效完成了一次次拍摄录制工作。在稿件起草、活动宣传、资料整理及后期报道中,同学们充分讨论、深入交流、反复斟酌,为了写出一篇满意的稿件,常常通宵达旦、数易其稿,最终成就理想佳作。负责现场解说的志愿者则是将民俗文化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向来宾进行介绍。此外,志愿者们还积极参与剪纸、写对联等互动装扮环节。一笔好字尽显文化底蕴,一手好文章呈现专业功底,一口流利普通话展现文化自信,这既是文学院“四个一”人才培养工程具象化的呈现,也是同学们自觉践行延安精神,对“两个结合”理念的生动实践。

1月27日,文学院领导赴文安驿看望志愿者媒体团时,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实践让自己对专业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在专业媒体人的指导下自己的专业技能也得到了快速提升,真正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活动策划方对学生志愿者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通过《你不知道的陕西故事》视频端专题推送微视频,公开表扬了这支团队,称赞同学们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善于创新,切实体现了延安大学的育人理念。

校企校地深度产教融合,聚力赋能人才培养,将社会实践打造成专业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文学院近年来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方向。学院积极探索,不仅把社会实践作为一门课程、一堂课,还组织各专业常态化开展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将传统课堂延伸至真实工作场所,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实现课堂转换,挖掘并激发自身的潜能。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令复杂的专业知识变得生动可感,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今后,文学院将紧紧围绕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新时代大学生这一目标,传承弘扬延安精神、路遥精神,持续拓展更多实践课堂,深入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让产教融合之树开出更多绚烂多彩的立德树人之花。(作者:张楠 吴喜琴)

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