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咱们平常的餐桌上,茭白是很常见的一道蔬菜。它白白胖胖的,模样有点像大号的笋,处理起来简单方便,价格也亲民,无论是切丝炒肉,还是和其他食材搭配炖汤,都别有一番风味,深受不少人的喜爱。但你能想到吗?这种在我们这儿普普通通的蔬菜,在美国却被明令禁止进口,这背后究竟
在咱们平常的餐桌上,茭白是很常见的一道蔬菜。它白白胖胖的,模样有点像大号的笋,处理起来简单方便,价格也亲民,无论是切丝炒肉,还是和其他食材搭配炖汤,都别有一番风味,深受不少人的喜爱。但你能想到吗?这种在我们这儿普普通通的蔬菜,在美国却被明令禁止进口,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深入探究一番。
茭白可不算是 “循规蹈矩” 的蔬菜,它的诞生过程可以说是植物界的一段 “传奇”。它其实是一种植物生病后产生的病变组织,这个特殊的病变组织被叫做菌瘿。大家都知道,植物和人一样,也会生病,每年因为各种病害,农作物的产量都会受到影响,损失大概在 20 - 30% 左右。不过,很少有植物像茭白的 “前身” 那样,病得如此彻底,以至于现在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茭白原本是由什么植物演变而来的。
茭白是一种叫菰(gū)的禾本科植物生病后的产物。菰的植株和水稻长得挺像,它们的生长环境也差不多,都喜欢待在浅水里。在生长过程中,菰也会长出结满种子的穗。在古代,中国人会收集菰的种子来食用,那时它还有个名字,叫菰米。
“五谷” 的说法大家都很熟悉,稻、黍、稷、麦、菽,这是古代中国人的主要食物来源。但其实,最初是有 “六谷” 的,在不少古籍里都有相关记载,像《周礼・天官・膳夫》中就提到 “凡王之馈,食用六谷” ,这其中的第六谷就是菰米。菰米在中国文化里有着独特的地位,蒋姓的 “蒋” 字就和菰有着渊源。不过现在,在亚洲地区,菰米几乎找不到踪迹了,因为一场严重的 “病”,让菰米逐渐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茭白。
让菰 “变身” 成茭白的 “幕后黑手” 是菰黑粉菌,黑粉菌是一类喜欢寄生在禾本科植物上的真菌,玉米、高粱这些常见的农作物也会被相应的黑粉菌感染。当菰黑粉菌的菌丝入侵菰时,就像一群 “不速之客”,它们朝着菰的茎部进军。在这个过程中,这些菌丝会分泌出具有植物生长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比如吲哚乙酸。吲哚乙酸就像一把神奇的 “钥匙”,打开了菰茎部细胞生长和分裂的 “大门”,使得菰的茎部开始膨胀,慢慢地,茭白就这么形成了。
在茭白内部,其实藏着大量菰黑粉菌的菌丝,只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菌丝会在茭白里长出孢子。有时候我们切开茭白,看到里面的黑点点,那就是菰黑粉菌的孢子堆。这些孢子就像一个个 “小伞兵”,会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出去,落到土壤里后,便进入休眠状态。等到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合适的时候,它们就会苏醒过来,萌发出菌丝,然后去寻找新的菰植株,继续开启感染之旅,制造出更多的茭白。
这里还有个有趣的现象,被菰黑粉菌感染的菰,再也没办法像正常植物那样出穗、开花结果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几乎看不到菰米的原因,茭白和菰米就像鱼和熊掌,难以兼得。大约在 1000 年前的宋朝,菰米作为谷物的用途在中国渐渐失传,取而代之的是鲜嫩可口的蔬菜茭白。
在茭白逐渐取代菰米的漫长过程中,中国古代的农民或许也曾想过拯救菰米,让它重新回到人们的餐桌上。但他们肯定想不到,自己种植的茭白竟然会成为菰黑粉菌的 “帮凶”,帮助病菌传播,导致自己田地里的菰再也无法结出菰米。由于菰黑粉菌的肆意传播,如今在整个亚洲的野生环境里,正常的菰几乎消失殆尽。现在,就算在亚洲的某个地方种下菰的种子,它大概率也会被黑粉菌感染,最后长出来的不是菰米,而是茭白。好在菰这种植物繁殖能力还挺强,即便没有种子,它的根也能不断长出新的植株,延续自己的 “生命”。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美国禁止进口茭白这件事了。美国之所以对茭白下达 “禁令”,罪魁祸首还是菰黑粉菌。在北美五大湖区域,生长着大量的野生菰种群,这些菰还没有被菰黑粉菌 “光顾”,所以它们能正常长出菰米。
菰米可是美洲原住民的重要口粮。在菰米成熟之前,原住民们会用绳子把菰的穗捆绑起来。等到菰米成熟的季节,湖面上就会出现这样一番独特的景象:原住民们划着小舟,在湖间悠然穿梭。他们轻轻拉住一捆捆的穗,然后拿起棍棒轻轻敲打,一颗颗饱满的菰米便像雨点般纷纷掉落,掉进小船里。这画面就像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菰米虽然口感算不上顶级,但营养价值十分丰富。一些商人瞅准了商机,把北美的菰米包装成 “五大湖特产”,推向全世界。由于产量有限,加上独特的产地标签,菰米的价格可不便宜,在市场上算得上是 “贵族食材”。
美国禁止进口茭白,主要是为了保护本土的野生菰。他们担心茭白携带的菰黑粉菌一旦传入,会感染五大湖地区的野生菰,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让菰米的产量受到影响。可即便如此,据可靠消息,菰黑粉菌已经在夏威夷出现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物种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像菰黑粉菌这样的 “不速之客” 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会跨越千山万水,入侵到新的地区。
其实,除了茭白,在自然界中还有不少美味是植物生病后创造出来的。就拿茶泡来说,当油茶树的嫩叶被细丽外担菌感染后,原本平平无奇的叶片就会变得肿大。这种肿大的叶片就是茶泡,它吃起来酸甜可口,承载了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就像我,小时候经常在山里采摘茶泡吃,直到上了大学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细丽外担菌可不 “挑食”,除了嫩叶,油茶树的花芽、幼果也会被它感染,感染后这些部位同样会肿大,变成独特的美味。不过,这对于油茶树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就像人生病了会影响生活和工作一样。
来源:伶人王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