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如何监管仿制药?

B站影视 2025-02-06 09:32 3

摘要:国家药监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出现多份生物等效性(BE)数据雷同的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随后,国家药监局回应称:经核实,上述问题系在2019年和2021年公开相关产品信息时,由于编辑错误导致。已第一时间在中心网站对错误信息进行更正。

近日,据多家媒体报道,国家药监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出现多份生物等效性(BE)数据雷同的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随后,国家药监局回应称:经核实,上述问题系在2019年和2021年公开相关产品信息时,由于编辑错误导致。已第一时间在中心网站对错误信息进行更正。

本次事件中,由编辑错误引发的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证明仿制药数据监管面临一系列挑战。

事实上,仿制药监管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国外仿制药问题及管理经验

2019年,《纽约时报》100部值得关注的图书书单中,《仿制药的真相》名列其中。该书通过采访举报人、调查员、医务人员,对仿制药覆盖全球的产业链进行了历时10年的深入调查,曝光了一个欺诈猖獗、伪造数据的行业。企业管理者为降低成本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规避几乎每一条安全生产原则。患者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服用这些药物,则将产生难以预测的后果,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2023年,彭博社报道,美国军方对仿制药非常担心,希望自行检测,以确保其安全性。可见,仿制药数据的可信度,是困扰各国的问题之一。

那么,仿制药应该如何进行监管,以保障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确保其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美国仿制药监管的发展和经验

1984年,《药品价格竞争与专利期补偿法案》(Drug Price Competition and Patent Term Restoration Act,简称DPC&PTR法案)在美国正式颁布。该法案旨在平衡药品价格竞争与专利保护之间的关系。法案允许仿制药企业在原研药专利到期前提前申请仿制药的审批,并在专利到期后迅速进入市场。同时,法案还规定了专利期补偿机制,以鼓励创新药的研发。

仿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市场占比迅速提升:1984年,仿制药仅占美国处方量的约13%,但在DPC&PTR法案通过后,仿制药市场占比迅速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末,仿制药处方量占比已接近50%,并在2009年达到75%。

政策推动与市场机遇:法案通过后,仿制药企业的市场独占期政策(如首仿药180天市场独占权)极大地激励了企业挑战原研药专利,加速了仿制药的上市进程。

仿制药丑闻与监管改革:

早期的贿赂与欺诈:法案实施初期,仿制药行业出现了贿赂和欺诈行为,导致FDA的声誉受损。然而,这些丑闻也促使FDA加强监管,完善审批制度。

监管体系的优化:此后,美国逐步完善了仿制药的监管体系,包括生物等效性与可替代性标准的完善、复杂剂型的生物等效性方法的建立等。

DPC&PTR法案的实施不仅推动了美国仿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促使监管体系不断优化,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日本仿制药监管的发展和经验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日本从1997年开始实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分为两套政策体系:

1995年4月之前申请上市的药品,由于当时溶出试验不是强制项目,因此厚生劳动省要求原研药必须公示溶出试验数据,仿制药必须与原研药进行溶出等效性试验。

1995年4月之后申请的新药,溶出试验已成为强制项目,仿制药在申请注册前必须进行溶出试验、生物等效性试验和稳定性试验。

医保支付政策:

日本政府通过医保支付政策推动仿制药的使用:

2002年开始,药店交付仿制药可以获得额外加成。

2008年,在处方中增加“可更改为仿制药”的复选框,要求医生仅在不允许选择仿制药时进行署名,将选择权交给药店和患者。

2010年,实施医院住院导入仿制药额外加成制度,全面推进仿制药在医保支付端的改革。

监管与再审查制度:

日本通过严格的监管和再审查制度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再审查制度要求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在再审查期限内主动收集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信息,PMDA对药品进行全面评估,并进行现场合规检查。

仿制药的溶出试验成为一致性评价的突破口,相关数据被收录于《日本药局方外医药品规格第三部》和日本版橙皮书《处方药品质情报集》。


中国仿制药发展路在何方?

我国仿制药产业发展经历了认识逐步深化、标准逐步提高的过程。2015年实现审批标准与国际接轨以来,仿制药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了对原研药的大面积临床替代。

但仿制药产业仍面临严峻挑战。推进仿制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对国产仿制药的信心,防止一致性评价演变为“一次性评价”,必须加强科学知识宣传,强化生产过程监管,确保集采中标产品有合理利润,有效防范地方利益冲突。

(一)企业品牌发展战略

作为一家日本仿制药企业,沢井制药(Sawai)通过“Trust发展规划”等实现品牌建设、成本控制,逐步成为当今日本第一大仿制药企业,2021年销售额为1938亿日元(约合17.67亿美元),成为了现在的跨国大药企。

“Trust发展规划”,T为top brand,即强大的品牌;R为Reliability,即可靠性的提升;U为Unity,即利用竞争对手联盟的力量;S为Stable Supply,即稳定的供应;T为Top Share,

在日本仿制药市场发展中,逐步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M1 Trust中期发展规划”要求该公司的销售额增速继续跑赢市场的增速,建立强大的沢井品牌,通过成本控制和战略投资强化管理结构。

由此可见,仿制药MAH应当从自身出发,承担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通过自我革新,提高自己的药品质量,借助我国集采等政策红利,扩大或稳固自己的市场影响力,必将锤炼出可以与国际医药巨头竞争的市场竞争力。

(二)医药数据公开与共享

美国是世界上数据公开最早的国家。美国仿制药改革能在一次次事件中生存下来,与逐步完善的数据公开共享密不可分。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BE数据的审核和公开机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如何继续完善数据公开、共享制度,笔者认为,稳步推动数据公开和共享,让医药数据透明化公开化有助于借助各类资源辅助仿制药监管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创新,有利于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当:

公开仿制药的质量检测信息,提高监管和企业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消除误解。

建立更多面向监管和研究的高质量用药数据库,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国产仿制药真实世界临床等效性研究,为药品监管和临床使用决策提供高质量证据。

搭建第三方检测机构信息发布平台,允许行业协会或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并公开检测数据。

参考文献:

[1]《药品记录与数据管理要求(试行)》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申请材料造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3]毕井泉:我国仿制药的历史和未来,防止把一致性评价变成“一次性评价”

[4]Boehm G,姚立新,韩亮,et al.美国仿制药行业发展头25年的经验教训[J].中国新药杂志,2012,21(16):1849-1860.

[5]李逸云,袁利佳.仿制药生物等效性研究国际协调的现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4,40(23):3516-3520.DOI:10.13699/j.cnki.1001-6821.2024.23.030.

[6]In China,Rare Dissent Over a Program to Save on Drug Costs.The New York Times

[7]彭博社:美国军方对仿制药非常担心,希望自行检测

[8]日本经济新闻:自查发现仿制药40%与生产、销售批文不符

[9]读卖新闻:降低药价、改变原研药和仿制药目标产品标准……回应药企业绩恶化引发的“供应短缺”担忧

来源:药智网/成雨时斋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来源:药智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