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节期间,呼和浩特市数码家电、冰雪文旅、非遗文创等赛道消费额增长势头强劲有力,消费券核销率、非遗产品购买率、区外客群占比等多项指标创出新高点,春节消费跑好开年“第一棒”。
市民和游客在马鬃山滑雪场畅享滑雪运动的乐趣
顾客挑选心仪的电子产品
游客正在呼和浩特博物馆参观春节特展
市民春节期间在商场购物
2025年新春,塞外青城在瑞雪映照的祥和喜庆氛围中燃起消费热潮,补贴扶持、文化赋能与场景重构的三重协奏,正为青城消费市场注入澎湃动能。
春节期间,呼和浩特市数码家电、冰雪文旅、非遗文创等赛道消费额增长势头强劲有力,消费券核销率、非遗产品购买率、区外客群占比等多项指标创出新高点,春节消费跑好开年“第一棒”。
A 消费能级跃迁:
“文化溢价+健康溢价+品质溢价”引致选择升级
除夕凌晨五点的美通批发市场,装载着锡林郭勒羊肉的冷链车鱼贯而入。商户刘先生掀开保温帘,寒气裹挟着羊肉特有的味道扑面而来。“今年有机羊肉礼盒卖得很好,每盒288元的规格日均出货120箱左右。”刘先生说,“从我送货的情况来看,‘90后’顾客占比超六成,并且他们往往要附带检测报告和烹饪教程。”与此同时,他的手机里不断跳出社区团购平台和门店的加单信息。
今年,首府市民在消费时除了关注价格,更加关注品质,消费目光正在由传统端转向新兴端,且更加追求春节消费的附加值。这种消费偏好的转变在非遗文创方面体现得更为显著。
在塞上老街某家非遗技艺制作工坊,主理人手持银掐丝工具,正在为顾客定制马头琴造型书签。“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每天不断有顾客前来预约体验课。”主理人告诉记者,非遗产品销售额同比提升42%,人均消费金额从2024年的58元跃升至78元。
“这款融合民族风纹样的香囊,单日最高卖出25个。”大年初六,在另一家手工坊,王师傅向记者展示了春节前后的销售记录。“现在的顾客不喜欢直接买成品,更愿意花45元体验整个制作过程。”
在其他商铺,非遗漆扇、非遗古法扎染饰品等传统手工非遗项目也颇受欢迎。
“因为乘坐高铁很方便,所以我们全家来呼和浩特过年,想体验一下别样的风情。听说塞上老街有比较多的手工非遗体验坊,所以特地带着孩子来看看。”来自北京的游客沈女士一家刚刚做完漆扇,正朝着呼和浩特博物馆出发。
春节期间,呼和浩特博物馆、将军衙署博物馆、丰州故城博物馆等精心推出了铜镜寻宝之旅、国潮游戏体验、真人古装秀展演、非遗手工制作等40余项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打卡消费。
新春伊始,正在丰州故城博物馆和孩子玩投壶的市民张女士表示,今年她的消费清单颇具代表性:来自南京博物院的非遗文创礼盒、智能扫地机器人、有机牛羊肉礼包。
“这两天带着孩子转了好几个博物馆,买了很多非遗文创产品,以前年货就是瓜子糖果,现在我们在消费时更看重文化内涵和健康属性。”张女士说。
另一边,某家电卖场的数据揭示更深层趋势:智能门锁销售额增长118%,洗碗机、烘干机等“解放双手”类产品销量近乎翻倍。“消费者不再单纯比价,而是为生活品质买单。”该卖场店长指出。与此同时,春节期间该门店的健康智能手表、体脂秤等健康设备销量同比增长56%,折射出首府市民对健康消费的需求。
市民在消费时的种种偏好反映了首府年货消费的结构性转变——文化体验、智能家居、健康食品等新品类强势崛起。首府春节消费正在从简单的“购年货”转向“买文化”“买健康”“买品质”。
B 政策工具创新:
“消费券×创新蓝包”激活乘数效应
近日,国家在智能设备领域推出了极具吸引力的补贴政策,涵盖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三大类数码产品。消费者购买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的指定智能设备,可获得销售价格 15%的补贴。得益于补贴政策,呼和浩特各数码门店迎来消费热潮。
大年初二,中山路华为手机专卖店内的顾客源源不断。
“得益于消费券的发放,今年春节的销售额与同期相比增加了约40%。”晚上门店歇业后,店长统计出当天共接待顾客120人次,销售了19台手机。
在另一家大型电子商城,春节前后,每天手机的销量增长到了30部左右,平板的销量增长到了12部左右,智能手表手环的销量增长到了20部左右。该商城负责人表示:“补贴政策的效果非常明显,消费者的消费欲明显增强。”
除了数码设备的补贴之外,家电补贴也让春节期间的装修市场火热起来,政策红利的释放路径清晰可见。
在兴安北路某大型家电集合销售店,收银系统记录显示,满5000元减800元的家电券拉动客单价提升至1.2万元。“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一产品,而是构建智能家居生态链。”负责人指着销售数据说,“这两天智能门锁、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组成的‘品质三件套’,占整体销售额的55%。其中很多以旧换新订单来自县域市场,一位来自和林格尔县的顾客刚才用旧洗衣机抵扣了800元,最终购买了价值5600元的洗烘一体机。”
消费券同样强力拉动着首府消费市场。1月25日,大量用户涌入银联云闪付App、青橙融媒App抢领百货零售券。本次活动共设置单笔消费“满500元减80元”“满300元减50元”“满100元减20元”三种券。领券成功后当日内有效,在参与活动的实体店购物付款时直接抵用。美团App还设置了“呼和浩特惠民消费券”活动专区,设置单笔消费“满399元减100元”等四种券。
大年初五晚上,呼和浩特市某大型连锁餐饮店人声鼎沸,店长正在忙着帮助食客核销消费券,他发现,核销满399元减100元的顾客,平均会额外消费190元。“他们用省下的钱点招牌菜或熟食礼盒,带动客单价从110元左右提升到210元左右。”店长说。
而在传统消费之外,新型社交消费模式也在提升首府消费市场的活力。近日,微信蓝包正式上线。微信蓝包是腾讯推出的一项社交电商功能,通过“送礼”形式连接用户与商家,重构社交消费场景。用户通过微信小店购买商品后,以类似红包的形式赠送给好友或群成员,接收方填写地址即可完成交易,微信蓝包的入口与微信红包并列。
搜索蓝包商城中发现,呼和浩特多家特产店已经上线了烧卖皮、牛肉干、冰鲜羊肉等特产。春节前夕,市民刘先生就通过蓝包给远在广西的同学买了一份烧卖皮、三包牛肉干。“就像发红包一样,只不过发的是我付款后的商品,感觉很有意思,而且,同学可通过微信直接填写地址接收。”付了款点击发送蓝包后,刘先生欣慰地说。
走进锡林郭勒南路某特产店,商家正在打包着用户通过蓝包下单送给别人的商品。“微信蓝包正式上线后,我们立即申请了入驻。春节前很多人通过蓝包下单送外地朋友,顾客和我们都省心。”
俯瞰春节首府消费市场,在“基础券+定向券+创新蓝包”的三阶消费促进体系下,传统年俗与数字浪潮共舞,青城消费市场春潮澎湃。
C 冰雪经济破界共生:
“文旅商”三位一体协同释放消费新势能
“夜场灯光调试务必在17点前完成!”马鬃山滑雪场工作人员的对讲机里不断传来调度指令。春节期间,马鬃山滑雪场游客不断,夜场同样火爆——脚踏发光雪板的游客在星空下滑行,结束后涌入民宿,端起刚刚冲煮的咖啡,再品尝热乎乎的火锅、烧卖、羊杂……这种“冰雪+夜经济+文旅”的融合消费模式,使得客单价节节攀升。春节假期前三天,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四川等地游客共聚马鬃山滑雪场,据介绍,雪场日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较 2024年同期增长30%。
“节前我从朋友圈看到呼市推出了‘青城冰雪奇缘’系列活动,就带着全家人来体验一下,前两天我们去了大黑河、塞上老街旅游休闲街区,还准备带孩子去看2025呼和浩特国际青少年冰球邀请赛。”在北京从事金融业的周先生,特意带家人来呼和浩特市滑雪,体验了冰雪乐趣。
呼和浩特市从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推出“歌游内蒙古 冰雪悦青城”冬季旅游活动,以“青城冰雪奇缘”为主要脉络,通过“一冰、一雪、一剧、一美食”四大亮点,讲述青城冬季的浪漫故事。冬季文旅产品供给、多条特色旅游线路在春节假期吸引了区内外众多游客。
凛冬的呼和浩特,凛冽朔风化作跃动音符,在马鬃山蜿蜒的雪道上谱写着活力乐章;暮色中,大黑河的冰雕群如琉璃仙境绽放华彩;恼包村,孩子们正在雪场上打雪仗、堆雪人……作为内蒙古冰雪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呼和浩特依托马鬃山滑雪场等标杆项目,打造“冰雪+”全产业链,蓬勃兴起的冰雪产业,已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以此为基础,演艺经济、赛事经济方兴未艾。
值得关注的是,冰雪消费的外溢效应显著——呼和浩特市市域内滑雪装备销售额不断增长,今年春节期间某大型租车公司SUV车型出租率连续5天达60%以上。
解锁首府春节消费市场繁荣密码
除夕,在中山路的新华书店书城,市民刘先生带孩子抢购了“1元图书盲盒”,开出了孩子喜欢的《伊索寓言》,又用“满300元减50元”的消费券为孩子买了新年课外读物;大年初一,期待《封神2》许久的李女士一家早早买好票走进万达广场,在“春节档”的强力推动下,全市电影院的火爆程度空前;大年初四,大青山野生动物园,来自山西的游客杜先生和女朋友领取专属祈愿牌后,写下新年的美好期许……
2025年春节8天假期,呼和浩特累计接待游客486.59万人,同比增长15.84%;旅游总花费34.32亿元,同比增长15.19%,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收入实现双攀升。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月2日13时20分,内蒙古电影票房8394.55万,其中,呼和浩特电影票房1928.27万。
2025年呼和浩特春节消费市场的火爆,是政策创新力、文化感染力与市场应变力的互融共通。
“呼和浩特市2025年春节消费市场的火爆,本质上是边疆城市突破传统禀赋约束、实现消费能级跃迁。”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杨伟民表示,从政策层面来看,消费券的精准投放与微信蓝包的裂变传播,展现了政府与平台协同优化市场摩擦的实践智慧,尤其县域消费券的高核销率,为破解城乡二元消费结构提供了可行方案。冰雪经济的热潮是通过“文化场景化、场景产品化”将冷资源转化为体验经济载体,非遗工坊的爆发式增长,则验证了传统文化资本在现代市场的贴现能力。总体而言,呼和浩特以春节消费为窗口,展示了边疆城市突破地理约束、构建消费中心的可能性,其“政策引导+文化赋能+数字基建”的三元驱动模式,对同类地区具有示范意义。
蛇年春节,首府消费市场的活力迸发,既是“冰雪经济赋能、国潮消费引领、数字基建托底”协同效应的集中释放,更是呼和浩特锚定打造区域现代消费中心的阶段性答卷。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围绕全力打造区域现代消费中心,进一步改造提升商圈品质,发展跨境电商、冷链电商等新业态,构建特色商贸服务新场景,大力推动文旅商融合发展。区域现代消费中心建设有声有色,春节消费市场活力自然迸发。通过“内需提振+消费升级”的双轮驱动模式,本地消费潜力不仅快速释放,更吸引了周边城市消费回流,充分印证了现代消费生态培育与节假日经济提振之间的深度协同效应。
初始布局定走向,开局落子系全局。从商超琳琅到市集喧嚣,从数字支付创新到文化消费升级,这场全民参与的消费盛宴不仅勾勒出烟火人间的温暖图景,为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奏响昂扬开篇,更凭借内需市场的强劲动能与创新驱动的持续突破,为坚定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之首——“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汇聚起“呼和浩特”势能。
当“开门红”的消费数据与首府市民的笑颜相互映照,当一大批质量更高、投资结构更优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能看到的不仅是节日经济的强劲脉动,更是一个城市以消费、产业为支点撬动发展新局的顶层设计——此刻的首府,正以春节消费市场的万千气象为起点,在百业竞发中擘画万象更新的经济新景。2025年,呼和浩特必将奏响经济发展最强音!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