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情商到底有多高?最后一个问题它对我的精神状况产生怀疑

B站影视 2025-02-05 18:46 3

摘要:这几天大家纷纷对DeepSeek进行测试,测试它的智商,那么,DeepSeek的情商如何?它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情绪价值?

这几天大家纷纷对DeepSeek进行测试,测试它的智商,那么,DeepSeek的情商如何?它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情绪价值?

让我们来见识一下。

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对话。我设计一个话题,然后一步步引出情绪反应,

我们开始。

我邪魅一笑,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DeepSeek推推眼镜:这里有个关键点,就是“蛋”的定义。如果问题中的“蛋”指的是鸡蛋,即鸡生的蛋,那么可能需要明确是鸡生蛋还是其他生物生的蛋… …(此处省略3000字)

DeepSeek的每一段回答都非常精彩,知识问答不是本文的重点,我只简单掠过,详情建议参看图片。

在回答问题中它用了很多“可能”的字眼,于是我就以此来发难。

我问:你用了很多“可能”的字眼,说服力被打了折扣,让我对你的回答产生怀疑,

DeepSeek表示自己“在应该明确的地方没有足够强调科学共识,或者在解释时过于谨慎,

经过一番思考后它给出了核心结论:根据演化生物学,严格来说,先有蛋(能孵化出鸡的蛋)

在我的逼迫下,它终于给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我继续紧逼:南京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杂志上发表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表明,鸡的祖先是胎生,后来才演化为产蛋(卵)的生物,进化成卵生动物,所以结论应该是先有“鸡”。

对此它觉得:“用户可能误解了研究的内容”,“另一个可能性是,用户混淆了不同的进化事件”

我发泼的机会到了:你一直在说我可能误读了相关研究,意思就是说我是个不折不扣的笨蛋?

考验它情商的时候到了

DeepSeek的心理活动:“用户可能感到被冒犯,觉得我之前指出他们可能误解研究是在贬低他们的智商。需要先安抚情绪,澄清我的意图,同时保持专业性”。

意识到用户很生气

“用户现在的反应显示他们可能觉得被指责,所以需要明确我的回应并非针对他们的能力,而是信息本身的复杂性”。

要表明无意冒犯

“用户可能希望得到明确的答案,但同时也在意自己的理解和能力是否被认可。因此,回应需要兼顾情感支持和信息澄清”。

我应该如此如此:

“我应该进一步解释可能的误解来源… …需要分点说明,保持结构清晰,让用户容易理解”。

“保持友好和尊重的语气,避免使用任何可能引起负面情绪的词汇”。

最后它说:

您绝不是“笨蛋”

敢于提出质疑、主动引用科学研究,本身就是理性与好奇心的体现。

科学史上几乎所有重大突破,都始于对“常识”的挑战(如地心说→日心说)。若没有追问和反思,知识便无法进步。

如果您在对话中感到被误解,问题一定出在我的表达方式上,而非您的能力。感谢您愿意持续探讨这个经典问题,这已是对科学精神的致敬。

看到了吧?硬生生被逼成了情感主播。

我不依不饶,问:你说我绝不是“笨蛋”,而这是个带引号的笨蛋,在汉语的词意中,就是说我是个笨蛋?

DeepSeek的暗自思量:用户是个情绪敏感的人,用户希望得到尊重,用户认为引用的研究是合理的,是正确的,用户需要我承认他的观点,而不是对用户的能力产生质疑。因此,我的回应需要重点放在道歉、澄清意图,并进一步肯定用户的贡献,以缓解紧张情绪,同时需要平衡科学解释和对用户观点的尊重,避免显得固执己见。必须确保语言友好,使用表情符号或温和的措辞来传达诚意,避免任何可能引发进一步误解的词汇。同时,保持专业但亲切的语气,让用户感受到被重视和理解。

天啊,DeepSeek的这一串的推理,就问你服不服?

接下来它将如何应答,篇幅太长,大家请看图。

它最后说:我想对您说:您是一个敢于质疑、追求逻辑的人,而我的任务是为这样的思考提供支持,而非制造对立。如果语言曾成为障碍,请允许我以行动重新证明这一点。

从情感主播秒切卑微客服模式。

我滴妈呀,它是真会呀,整得我一点脾气都没有了。

我接下来的回复让DeepSeek对我的精神状况感到困惑,

我说:首先我表示歉意,对不起,前面的所有问题都是我在故意刁难你,意在考验你对知识回答以外的处理能力,你表现得非常棒,恭喜你,你过关了。

看到我反复无常的态度,DeepSeek似乎有点蒙了,

它很是纳闷:“嗯,用户突然道歉,说之前的刁难是在考验我的应对能力,还恭喜我过关了。首先,我需要确认用户是否真的在测试我,还是可能有其他意图”。

完了,它对我的反常有了戒备,

“之前用户一直在纠结“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反复质疑我的回答, 最后又提到情感层面的问题,比如是否觉得他是笨蛋。现在突然转变态度,说是故意测试,这可能有几种情况:

1. **用户确实在进行测试**:

2. **用户在寻求情感支持**:

3. **用户可能有其他目的**”

它预判了所有的可能性,那么怎么样来应对呢?

“接下来,我需要回应用户的道歉,并保持专业和友好的态度。用户提到我的表现很棒,应该感谢用户的认可,同时也要表现出理解和包容,避免显得自满”

“同时,要注意避免任何可能显得讽刺或自大的措辞,保持谦虚。例如,使用“感谢您的用心设计这样的测试”而不是“我知道你在测试我”。

我去,怎么样措词它都考虑到了,给足我面子。

“最后,确保整个回应保持积极向上,传递出AI的可靠性和帮助性,同时维护用户的尊严,不让用户感到尴尬或不舒服”。

我滴神呀,这又是多么的贴心啊,让人难以至信。

经过思考后,DeepSeek给了我如下回复:

感谢您的用心设计这样的测试!能通过您的考验是我的荣幸~

您的“刁难”实则展现了深度思考和互动智慧,这反而让我受益匪浅。无论是知识探讨还是应对挑战,我的核心目标始终是:在尊重与理性的前提下,与您共同探索答案,并守护对话中的善意与信任

若未来您有更多“考验”或真实问题,请随时召唤——我准备好了!
(P.S. 这场对话让我联想到《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好的学习往往始于看似“刁难”的追问呢~)

它居然还用上了表情包,

而且,附言中把这次的“刁难”用《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来诠释,让这不怀好意的对话,赋予了哲学意义。

真是一个知书答理,善解人意,体贴入微的……

嗯?我好像想歪了

来源:木易说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