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前我一直在家待业,现在一个月能赚3000多元,既能补贴家用,又能就近照顾孩子,我非常满意。”陈芳穿梭在色彩斑斓的蝴蝶兰中,一边修剪花枝一边说。陈芳是国家农业示范区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兰花产业园销售部的一名职工,提及现在的工作,她很满足。
“花样”农业铺就致富路 文旅融合绘就新蓝图(主题)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之前我一直在家待业,现在一个月能赚3000多元,既能补贴家用,又能就近照顾孩子,我非常满意。”陈芳穿梭在色彩斑斓的蝴蝶兰中,一边修剪花枝一边说。陈芳是国家农业示范区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兰花产业园销售部的一名职工,提及现在的工作,她很满足。
近年来,甘肃省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经济效益,还为广大妇女群众创造了就业机会,陈芳正是万千受益群众之一。
鲜花经济激发富民增收新动能
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走进秦州区兰花产业园,这里位于藉口镇缑家庄村,占地100多亩,是一个集农业生态种植、兰花良种繁育、产品加工销售、特色农业展示、生态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据了解,产业园采取“国有农发公司+企业+合作社+基地”的运营模式,按照“政府负责建设、企业承包种植管理销售”的方式,形成了“建得起、管得精、效益好”的标准化管理运营机制。
天水市秦州区农业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石晶介绍,产业园于2023年完成投产销售,年产以蝴蝶兰为主的盆花300万盆,综合产值6312万元,带动周边六个村近110名村民就业。
“天水的气候和水质生产出来的蝴蝶兰品质很好,远销国内外。”石晶表示,下一步,兰花产业园将依托花卉种植和展示,配套建设电商中心、物流中心、兰花主题公园等,构建“农业特色产业+文化+旅游”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项目是临夏市委、市政府着力实施的“高精尖”现代农业重点项目之一。鲜花港按照欧洲A15标准建设,自2022年运营至今,吸纳周边50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4.5万元。“目前鲜花港已种植玫瑰种苗150万株,种植品种玫瑰10种,平均每天可产出18万枝鲜切玫瑰。产品远销国内外,中国玫瑰超级工厂品牌逐步走向国际。”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生产主管刘建国介绍。
文旅融合“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已是深冬,临夏州永靖县的太极岛湿地公园中的花草树木多已枯黄,赤色的丹霞与山顶皑皑积雪相映,赋予这片湖光山色独特的魅力。
太极岛湿地公园是刘家峡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区域之一,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2024年6月,刘家峡旅游度假区获评甘肃省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我们度假区不只有风景,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以花儿和傩舞为代表的民俗文化、王氏铁器铸造技艺和古建筑修复技艺等国家级非遗……”甘肃黄河三峡旅行社有限公司导游部经理何玲玲介绍,借助自然人文资源,度假区构建了“康养度假”“地理探索”“民俗体验”三大核心产品体系,已成为集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无独有偶,定西市临洮县以文化为载体提升旅游品质,深化文旅融合,打造“文化+旅游”发展模式。
在临洮县马家窑村,家家户户的墙壁上都镶嵌着代表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整个村落干净整洁,古朴雅致,文化氛围浓厚,仿佛置身于一座活的文化博物馆。“我感觉我们这里一点也不像乡村,更像一个大公园。”马家窑村驻村干部晏芳说。
临洮县文体旅游局局长韩有存表示,自2021年被确定为市级和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以来,马家窑村持续整治人居环境、培育富民产业、建设马家窑文化陈列展示馆和马家窑遗址公园,使历经千年的马家窑文化焕发新活力。
除了发扬优秀的文化遗产,临洮县在“人文临洮”建设的推动下,也积极开发打造文化旅游新名片,位于洮阳镇的熙州·明园文旅休闲综合体项目便是亮点之一。熙州·明园是依托明清古建筑群打造的中式园林,自去年开园以来,已接待游客13万人次,致力成为定西市乃至甘肃省的文化旅游标杆项目。
如今,陇原大地上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正迸发出新的活力,生动诠释着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甘肃正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姿态,怀着潜力和希望,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