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信仰丢失,再优秀的孩子也没有作为

B站影视 2024-11-28 09:39 3

摘要: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扼杀孩子探索知识的好奇心,截断孩子探索知识之路?如果学习品质优异又有天赋的孩子,信仰知识和理想,一辈子追求信仰,诺奖获得者是不是就能跟日本比肩?因为日本人的基因跟我们一脉相承。

为什么学习品质优异的孩子没有作为?为什么不少清北学子进入社会沦为平庸者?为什么献身知识的孩子少之又少?

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扼杀孩子探索知识的好奇心,截断孩子探索知识之路?如果学习品质优异又有天赋的孩子,信仰知识和理想,一辈子追求信仰,诺奖获得者是不是就能跟日本比肩?因为日本人的基因跟我们一脉相承。

培养对知识的热爱和信仰,是教育的使命,恰恰不是用过难的知识和无休的刷题使孩子厌恶知识,截断探索之路。

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教学和考试,我们都根本不尊重孩子求知欲,学习12年就是用考试不断淘汰孩子。就是唯分是图的孩子挣到高分,也对知识早已失去兴趣。

有的孩子很喜欢挑战理科难题,思维看似很有天分,其实热情源于分数,对理科知识本能并没有什么兴趣,更不用奢谈信仰知识。

孩子对知识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呵护,孩子对知识的热爱和信仰需要培养。

教材编写者远离学生,根本没有从兴趣培养的角度编写教材,教材语言学术化,教材知识从天而降,从不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源头,追溯知识创造的历程,也没有发掘知识蕴藏的情感和逻辑趣味。

浮力定律到底对孩子成长有什么意义?教材根本不研究。要是明白,浮力定律的意义在于启蒙孩子探索科学的热情,就一定追溯阿基米德是怎么发现浮力定律的。

为了考试,教学就逆孩子的兴趣而行,强迫孩子操练海量难题,孩子的科学热情怎么诞生?解题能力又拿来干什么?

孩子只有演绎知识创造的过程,才能对科学思维发生兴趣,而演算难题用的是模仿思维,一切围绕定理的圆心画圆,与科学的创新思维无缘。

科学家都说,操练题海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可是教育并不反思和改革,硬生生地用严酷的题海操练扼杀孩子的兴趣,注定与知识信仰无缘。

对知识的热爱是探索天赋的成果,对知识的信仰聚焦于天赋方向。对知识的热爱必须聚焦于天赋,才能真正建构知识的信仰。信仰知识与信仰天赋有机统一为事业方向。

不过,热爱和信仰知识还远远不够,没有自爱信仰的指引,因为别的事物干扰,完全可能背叛知识的信仰。职场干扰,生存忧患,都很容易使孩子背叛信仰,沦为平庸之辈。

教育的另一使命是播种自爱的信仰。唯有自爱的信仰能指引孩子执着追求生命价值,聚焦生命于知识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息。

只要背叛自爱的信仰,孩子就可能半途而返,放弃追求知识理想,被世俗琐务羁绊,悄然走向平庸。

不过,自爱的信仰又必须爱的信仰指引。没有爱的信仰指引,自我就可能背叛自爱的信仰。

爱的信仰指天下情怀,不仅爱具体的人,享受亲情爱情友情的幸福,更有博爱的情怀,心系苍生,胸怀天下,也才能拥有崇高抱负。

只有崇高信仰才赋予崇高使命,执着追求生命价值,创造事业辉煌,攀登到人类知识的巅峰,成为令全球瞩目的杰出人物,像潘建伟施一公颜宁等科学家一样。

如果我们有一大批一流科学家,不仅技术科学不再受制于人,而且理论科学也跻身全球前列,这才是强国标志。

来源:灵拙说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