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也在国外用Lunar New Year,网友炸锅:这就是我不买它的原因

B站影视 2025-02-03 20:53 3

摘要:这几天,网上又吵翻了天,起因竟然是华为在国外用“Lunar New Year”拜年!

华为也在国外用Lunar New Year拜年,网友炸锅:这就是我不买华为的原因!

这几天,网上又吵翻了天,起因竟然是华为在国外用“Lunar New Year”拜年!

这事儿一出来,网友们立马分成了两派,吵得那叫一个不可开交。

有人说华为这是“双标”,有人说这是“文化自信”,还有人直接撂下一句:“这就是我不买华为的原因!”

好家伙,这年头,一个拜年词都能整出这么多幺蛾子,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01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有网友发现,华为在领英等国外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庆祝“Lunar New Year”的帖子。

眼尖的网友立马就炸了:“华为也用Lunar New Year了?看图倒不像是P的。”

这下可好,一石激起千层浪。

要知道,“Lunar New Year”这个词,最近可是敏感得很。

之前,因为一些国外机构和品牌使用“Lunar New Year”来指代春节,已经在国内互联网上引发了不少争议。

很多人认为,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应该用“Chinese New Year”,而不是“Lunar New Year”。

所以,当华为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开始使用“Lunar New Year”的时候,自然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如果是真的,道个歉就行了,没必要上纲上线的。”

有人试图给华为打圆场。

但更多的人,却不这么认为。

“关键是要文化自信!”

“不是P的,是华为在领英上发的。”

“用词没问题,央视总台也用Lunar New Year。”

“这要是小米发的会怎么样?”

“今年申遗成功,申遗的英文就是 Lunar New Year,所以此一时彼一时,我觉得Lunar New Year没有任何问题!”

“关键不能华为用就可以,其他人就不行!”

“所以这就是我不买华为的原因之一。”

“霸王茶姬:骂啊,怎么不骂了!”

一时间,网上说什么的都有,热闹非凡。

02

那么问题来了,华为用“Lunar New Year”到底有没有错?

咱们先来看看支持华为的观点。

这些人认为,“Lunar New Year”是一个中性的词汇,并没有什么不妥。

而且,央视总台等官方媒体也在使用这个词。

更何况,今年中国已经成功将春节(农历新年)列入联合国假日,申遗的英文名称用的就是“Lunar New Year”。

所以,他们认为,使用“Lunar New Year”是没问题的,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而反对华为的观点则认为,华为在国内和国外使用不同的称呼,这是“双标”行为。

他们认为,华为在国内宣传爱国情怀,在国外却使用“Lunar New Year”,这是“媚外”。

还有人认为,华为作为一家有影响力的中国企业,应该坚持使用“Chinese New Year”,以维护中国的文化主权。

甚至有人因此表示,再也不买华为的产品了。

03

在我看来,这事儿其实没必要上纲上线。

“Lunar New Year”也好,“Chinese New Year”也罢,都只是一个称呼而已。

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Lunar New Year”本身翻译过来,就是农历新年的意思。

这本来就是一个很正常的翻译。

它并不是指韩国新年,越南新年。

它指的就是农历新年。

更何况,语言这个东西,本身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我们不能因为一个词汇在某个时期有了某种特定的含义,就永远把它固定在那里。

当然,我并不是说“Chinese New Year”不好。

这个称呼当然没有问题,而且更能体现春节的中国属性。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排斥其他的称呼。

毕竟,文化交流的本质,是互相理解和尊重。

非要在这个称呼上争个你死我活,反而显得我们不够自信。

还有人说华为“双标”,这就更是有点儿欲加之罪了。

在不同的语境下,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难道我们跟外国人交流的时候,也必须要求他们用中文说“春节”吗?

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04

其实,这件事情背后,反映的是我们对于文化自信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固步自封,不是盲目排外,而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我们要自信,但我们不必自缚。

我们要有自己的坚持,但我们也要有包容的心态。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们要做的,不是纠结于一个称呼,而是应该更加努力地传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文化。

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而且,现在春节已经申遗成功了,而且申遗使用的正是“Lunar New Year”这个称呼。

这本身就说明,这个称呼是被官方认可的。

华为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使用当地人更容易接受的称呼,也是一种尊重当地文化的表现。

这本身无可厚非。

再说了,因为这种事情就说“再也不买华为”了,这也不是一个理性消费者的行为。

买不买一个产品,应该看重的是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而不是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争议。

这事儿,说到底,就是一个称呼的问题。

没必要上纲上线,更没必要搞什么“双标”的指责。

咱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上,而不是在这种无谓的争论上浪费时间。

来源:丁妈妈说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