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成长利器,助你精进新一年

B站影视 2025-02-03 11:50 3

摘要:在《东京梦华录》中,北宋汴京人相信脚下的繁华会持续千年。他们用胡椒折算房价,拿丝绸支付酒钱,虹桥码头的脚夫都知道“漕运兴,天下定”。直到某天晨雾中浮现金军铁骑,城头王旗变幻的速度比樊楼翻台还快。

在《东京梦华录》中,北宋汴京人相信脚下的繁华会持续千年。他们用胡椒折算房价,拿丝绸支付酒钱,虹桥码头的脚夫都知道“漕运兴,天下定”。直到某天晨雾中浮现金军铁骑,城头王旗变幻的速度比樊楼翻台还快。

现代人看史总觉荒谬,却不知自己正参演同样剧目。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在2021年,当大家纷纷进入元宇宙的时刻,谁又能想到,那个曾经让人感到不切实际的虚拟世界,会在几年后引领一场产业革命?或者是你曾在2008年看衰过房地产市场,但接下来的10年,房价却如火箭般上涨?

《金钱心理学》一书中有一个震撼人心的概念——历史终结错觉:人类常把眼前的稳定错认为永恒,忽视了未来不可预测的剧变

人们能敏锐地意识到自己相比过去发生的变化,但很容易低估自己的性格、想法和目标在将来会发生的变化。

——《金钱心理学》

你会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工作或者投资理财的方式似乎总能维持一辈子,但你可能忽视了生活本质的“动态性”。

大脑的“偷懒模式”是我们误判未来的主要原因。神经科学家做过实验,让人们预测未来十年的变化,结果发现,大部分人的预测线几乎是平的。这说明,我们的大脑天生就喜欢将现状投射为永恒,不想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也解释了为何很多人不敢对变化保持警觉。

这种机制放在远古是生存智慧:野果今天能吃,明天大概率还能吃。见到老虎要跑,也不管今后能不能见到老虎……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无疑会成为认识的枷锁。

《金钱心理学》给出组震撼数据:

80%的“铁饭碗”岗位在20年后消失;

夫妻婚后第五年关系韧性达最低谷;

35岁后每拖延一年体检,大病风险跳涨18%

这不是贩卖焦虑,而是提醒我们:真正的稳定,是锻造随时转身的能力。就像老底子人修房,再结实的梁柱也会留道伸缩缝——给热胀冷缩留余地,才是经年的智慧。

作者认识位私募大佬,办公室挂着弘一法师“悲欣交集”拓片,书柜里《证券分析》与《金刚经》并列。他的风控秘诀就两条:

一、每年拿10%仓位押注“不可能事件”

二、每月闭门三日,训练接受无常的能力

这让我想起罗斯柴尔德家族祖训:“暴雨来时,不要急着收衣服,要学会造船。”

本文借由《金钱心理学》一书中关于“历史终结错觉”引发的思考,分享3个成长利器,助有缘人精进新一年。

1. 给认知装个“后视镜”

当你做重大决策时,问问自己:

二十年前的人是如何看待此刻的“真理”?二十年后的自己又会如何评价今天的选择?

这不仅是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历史终结错觉”的打破。比如20年前,电商这个词刚开始兴起,谁会想到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电商的巨头?而在2010年,新能源车的兴起也遭到很多质疑,今天却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历史是一条流动的河流,而非一个静止的点。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过去来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改变。

2. 永远备着“B计划”

“B计划”是什么?就是你手中的“备用钥匙”。就像山西商人的传统一样——无论生意有多好,总得留三成现金在钱庄。这是一种面对“暴风雨”时的智慧。

无论你是职场人,投资者,还是创业者,备着“B计划”都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留着“技能储备金”——每年学习新技能;可以存“反脆弱仓位”——5%的资金用于押注一些颠覆性技术;或者你可以在创业时,设置一个“逃生舱口”——比如轻资产试水第二曲线。

“B计划”帮助我们在未来的剧变中找到出路,而不是只能被动应对。

3. 培养“时空折叠思维”

时空折叠思维,顾名思义,就是要学会把时间和空间做有效的“折叠”。比如深圳华强北的商家,左手卖手机壳,右手直播拆机,后面是芯片回收。他们不固守某一行业,而是积极地拓展,利用不同领域的机遇。单一的领域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限制。

这就像标普500指数的存活年限,从1958年的61年,已缩短到如今的18年。这是对“永远没有赢家”这一事实的印证。行业在不断变化,不同的领域在竞争中找寻自己的位置。只有不断适应变化,才是长久的生存法则。

站在新一年的起跑线上,曾经的成功和曾经的失败,原来只是通向未来的匝道。而我们真正的智慧,就是看透“历史终结错觉”的幻象,在流动的生活中保持警觉、保持思考、保持进化。

如果下次听到“永远”这个词,不妨再想一想,柯达总部墙上的那句话:

“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来源:臣光曰2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