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闻不如一见,如果没有这次短暂的西藏之行,在我的认知里,布达拉宫依旧是平面的,西藏依旧是神秘莫测的。旅行,确实能让一个人对某地风土人情的感知,变得立体而全面。
百闻不如一见,如果没有这次短暂的西藏之行,在我的认知里,布达拉宫依旧是平面的,西藏依旧是神秘莫测的。旅行,确实能让一个人对某地风土人情的感知,变得立体而全面。
一、入藏第一天,安顿的一天
当入藏火车终于停在拉萨站,我第一次站在拉萨的土地上。站在这片充满历史的土地上,山和天都有其独特的风韵。不过,最先感受到的就是氧气稀薄带来的不适感,简称高原反应。出了拉萨站,坐上公交车前往八廓街附近,期间陆陆续续有身着藏袍的藏族同胞上车,有的人摇着转经筒,没多久,就听到低沉的诵经声传来,第一次在现实里感受到藏族人民对藏传佛教的虔诚。下公交车的地方临近八廓街,这里有更多身穿藏袍的民众。入藏第一天,在对于当地人民面貌的感知上,我的第一个感知有些清奇,是一眼望去发现拄拐杖的老人比例要高于其他地方,第二个感知是这里居然又发现了街边乞讨者的身影。对于当地天气的感知是,1月份的拉萨天气迥异于北京,因为身穿平时在北京穿的冬装,站在中午的太阳下会觉得燥热,而站在阴凉里却会觉得冰冷。看来,除了高反,拉萨的天气我同样需要适应。下午七点多,依旧明亮的天空,证明着西藏和华北地区存在的时差。
二、入藏第二天,参团出行的一天
跟着先前报的一天旅行团,搭乘中巴先后前往了羊卓雍措和卡拉若冰川两个景点。出发没多久,还隔着车窗看到一场水葬仪式,司机兼导游顺便讲解了几句。这是我首次听闻藏族还有水葬的方式,以前只听说过藏族的天葬,印象点过于深刻。在前往羊湖的路上经过了海拔4280米的雅江河谷观景台,司机提前打了预防针:如果要和藏獒、牦牛、小羊拍合照,可以适当砍砍价;如果不准备付费的话,就不要拍到那些动物,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司机把车先开到了海拔5000米左右的羊湖观景台,让大家远眺一番,随后才开车到湖边,让大家近距离接触这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湖泊。湖边的小商店,物价是令人咋舌的西藏景区价,在这里又见到了专供游客付费拍照的牦牛、藏獒、小羊。离开羊湖之后,司机拉着一车人前往山南市贡嘎县城用餐,用餐标准据称是20元每人的川菜,即便想到西藏的物价水平本就没抱有太高期待,结果现实依旧还是远远低于了预期。
午餐后,前往卡拉若冰川,据称是电影《红河谷》取景地。中巴顺着的公路,途经很长很长一段山地,荒凉的地表环境甚至有些让人触目惊心,心想身处这般环境下得需要何种顽强的生命力。但就是这样情况下,路边偶尔涌现用石头码出的人工建筑,一座石屋或者一堵石墙。不过,在这片广袤的荒凉里,显然国家的基建更让人震惊,平坦而笔直的公路,和不时出现在荒山上的铁塔,这得需要多强大的决心和多巨大的投入。
三、入藏第三天,参观布宫和藏博
参观过后,我才知道此前对布宫的认知有多么浅薄。这座宫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松赞干布时代,是历代达赖喇嘛的住驻锡地和西藏政教合一政治中心。参观布宫过后,可以很直观感受到,历代达赖喇嘛在西藏地区的宗教和世俗两个方面,都拥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参观过程里,能够感受到讲解员的历史自豪感,提到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他引用的是藏地历史叙事,松赞干布提出求娶大唐公主的请求后,立马就得到了唐太宗的同意。但事实上,这个过程漫长曲折,唐太宗最初是拒绝的,双方在一番武力相向之后,才开启了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佳话。参观藏博,最大的感受,党解放西藏、解放百万农奴,真是彪炳千古的一项伟业。在旧西藏三大领主(西藏地方政府、贵族、寺院)的统治下,底层民众所经历的人生是难以想象的凄惨。
四、入藏第四天,参观大昭寺
大昭寺的参观又跟了一位讲解员,介绍了大昭寺在藏族同胞心目中,因释迦摩尼12岁等身像的存在而神圣,而这尊圣像由文成公主自长安带来。据导游宣称,武则天大权在握之后,还曾有意发兵吐蕃,夺回12岁等身像。这导致了12岁等身像,被藏在大昭寺的墙壁里数十年,直至大唐第二位远嫁西藏的公主金城公主到来。在金城公主获取当地民众信任后,这尊神圣的佛像,才重见天日。结合着参观布宫的经历,让人多少觉得,对于唐朝历史的记忆,汉藏两族民众之间可能会有些许参差。
五、插队多,还有人推人
返藏之后,看到某个旅行群里,有人吐槽插队多,还容易被人推。深有同感的我这才发现,在西藏这两种经历,原来不是个例,而是确实比较普遍。被插队有遇到两次:一次是排队进布达拉宫时,刚排了五分钟,突然有位当地的大爷“丝滑的”挤到我前面,很快又有位大妈站到了大爷前面,随即又一位老阿妈站到了大爷前面。对于提出的抗议,大爷摇了下头,示意听不到或者听不懂。
一次是进入大昭寺前,排队进入八廓街广场的时候,排队一个多小时遇到了2次插队,第一次是当地的一家人,提出抗议后,当家男性很“丝滑的”表示,可以让我们站到他们前面。第二次是进入待安检的栅栏区域后(过来后,才发现这里是插队的热门区域,因为可以免于排队之苦),几位身穿当地传统服饰的大叔,一边手摇转经筒,一边口中低声诵经,然后一边旁若无人地插队进来……至于被推,是在前往大昭寺下公交车时,被人推了一把,差点撞到前面已经下车的藏族阿妈身上,回头一看,是个腿脚不便的当地老头在暴躁。
六、节日上,大家还有一些参差
参观藏博后,当天时间还早,我去了某个网红打卡点,离开时,祝工作人员新年快乐,没想到工作人员直接秒回了一句,我是藏族,我们不过春节的。由于迟迟没能适应高反,在大年初一当天匆匆踏上了返程的火车。春节返程的好处比较明显,就是乘客寥寥,完全可以不用担心火车拥挤。不过,大年初一坐火车,多少有些不太符合汉族民众的传统,因为人们大都要在春节前完成返乡行程,来和家人共度团圆佳节。所以,火车上,一眼望去,从着装上能够就能识别出的藏族和回族同胞,已经占了一小半。遇到一位西宁站上车的大叔,行至半路,聊起来,大叔是返回廊坊老家,于是顺便问道,大叔怎么今天才返乡过节,大叔回答道,我是回族(不过春节)。原来,对于中国第一大节日,大家的认知,也同样存在着参差。
来源:烛照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