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在家测血糖,6个常见错误不能犯,不然测量结果不准确

B站影视 2025-02-02 18:14 3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血糖仪,家家户户的“老朋友”,可你真会用吗?在家庭健康管理中,测血糖是糖尿病患者以及许多高危人群的日常大事。可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很多人却因为操作不当,得出了“不靠谱”的结果,甚至误导了对病情的判断。

测血糖不是儿戏,6个常见错误如果不小心犯了,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害健康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些错误是怎么一回事,背后有什么科学依据,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先说个冷知识:早在几百年前,人类就已经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会吸引蚂蚁。这是因为尿液中含有过多的糖分,而糖尿病的名字“Diabetes Mellitus”,正是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甜如蜜的尿”。

现代医学早已走出了“蚂蚁实验”的阶段,测血糖已经变成了精确到小数点的科学行为。血糖测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糖尿病患者的“晴雨表”,更是健康人群预防疾病的“预警器”。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吃得多、动得少、压力大,越来越多人面临血糖失控的风险。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3亿,而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3个是糖尿病前期。

如果不及时监测和管理,高血糖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衰竭等严重后果。可惜的是,很多人在测血糖时,操作方法不正确,结果偏离了实际水平。大病往往是从小问题开始的,而测血糖就是找到这些小问题的“放大镜”。

测血糖前不洗手是很多人的“习惯性错误”。别以为酒精擦一下就万事大吉了,酒精只能杀菌,却不能清除手上的糖分或污渍。

如果你刚剥了一个橘子,手上残留了果汁,这时测出来的血糖很可能飙高;如果刚摸了油腻腻的东西,测出的结果又可能偏低。

正确做法:测血糖前一定要用温水清洗双手,并擦干。温水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更容易采到足够的血样。

如果条件不允许用水洗手,可以用酒精棉擦拭,但注意要等酒精完全挥发后再测,否则会影响结果。

很多人在采血时,总觉得血量不够,就用力挤压手指,结果血液里混入了组织液,导致血糖值降低。这就像往一杯纯果汁里加了水,浓度自然变了。

科学解释:组织液是细胞间隙里的液体,含有较少的葡萄糖。当你用力挤压手指时,组织液会被强行挤出来,混入血液样本中,进而影响血糖仪的测量结果。

正确做法:采血时选择指尖的侧面,因为这里血管丰富,容易采到血。不要用力挤压,而是轻轻按摩手指根部,让血液自然流出。

如果血量实在不够,可以换一根手指再试。

试纸是血糖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人却忽视了它的保存问题。试纸怕潮、怕热、怕光,如果放在浴室、厨房等潮湿的地方,很容易受损。受潮的试纸会导致测量不准确,甚至完全失效。

一个真实案例:有位患者反映,他的血糖值忽高忽低,后来发现是因为试纸存放在阳台,被太阳晒坏了。换了新的试纸后,数值才恢复正常。

正确做法:试纸应该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开封后注意密封,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如果试纸盒上标明了开封后的使用期限,一定要严格遵守。

测血糖的时间很重要。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随机血糖,各自代表不同的健康信息。如果你在错误的时间测血糖,得到的结果可能会让医生摸不着头脑。

举个例子:如果你测餐后血糖,却把它当成空腹血糖的参考值,可能会误以为自己血糖超标了。如果随餐后随便测一次血糖,结果却正好落在“正常范围”,可能会错过早期高血糖的信号。

正确做法:明确测量目的后,选择合适的时间段。一般来说,空腹血糖应在早晨起床后测量,且不能吃早饭;餐后血糖则在吃完饭后两小时测量。每次测血糖时,记录下时间和数值,方便医生了解血糖变化的趋势。

有些人为了省钱,反复使用同一个采血针。殊不知,这样不仅容易引起感染,还会导致针头钝化,增加采血的疼痛感。

更严重的是,钝化的针头可能破坏皮肤组织,影响血液样本的质量。

正确做法:采血针是一次性用品,用完后应该及时更换。不要因为贪图方便或节约成本而冒健康风险。采血时要尽量避免重复刺同一个部位,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血糖仪需要定期校准,就像手表需要校准时间一样。如果血糖仪长时间没有校准,测量结果可能会偏离实际值。很多人觉得自己的血糖仪“用得好好的”,就忽略了这一点,结果可能影响了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正确做法:检查血糖仪是否需要校准,大部分设备会在说明书中明确标注校准的频率和方法。如果血糖仪的电池电量不足,也可能影响测量精度,记得及时更换电池。

看完这些错误,你是不是觉得测血糖这件事其实并不简单?它不仅仅是一个操作过程,更是对生活习惯和健康态度的检验。测血糖测得准不准,很多时候取决于你对细节的重视程度。

从洗手到采血,从试纸保存到血糖仪校准,每一个环节都值得认真对待。因为血糖仪给出的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关乎你的健康决策。别让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错误,成为你健康路上的“绊脚石”。

参考文献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

《家庭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进展》,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相关报告

来源:刘医师talk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