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编者语:2024年集团公司航天技能大奖等奖项出炉,我院8名职工(工作室)获奖。院官微特推出“工匠绝活”专栏,宣传2024年获奖或曾获过同等次及以上奖项技能大师故事,弘扬工匠精神,展现时代新风。
编者语:2024年集团公司航天技能大奖等奖项出炉,我院8名职工(工作室)获奖。院官微特推出“工匠绝活”专栏,宣传2024年获奖或曾获过同等次及以上奖项技能大师故事,弘扬工匠精神,展现时代新风。
绝活看点
林彦汝是航天火工有名的铿锵玫瑰、钢铁焊将,一手高超的“绣花”功夫让人赞叹不已,她能在宽0.5毫米、深7.3毫米的有限操作空间里,一次性完成盲区焊接。从业15年来,经其手完成的数十万发火工点火器小容腔深孔焊接,一次交检合格率100%。
玫瑰焊将的“绣花”功夫
林彦汝,四川航天川南火工技术有限公司总装车间二班班长,高级技师,擅长机构、非电、带药火工品焊接、灌涂胶以及复杂、关键工序的装配工作,长期承担中国空间站、长征系列火箭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火工品关键(重要)工序的总装任务,荣获院技术能手,集团公司技术能手、航天贡献奖,四川省技能大师、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
林彦汝是一个能静下心、坐得住的人。只要一坐上操作台,拿起电烙铁开始焊接,她就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心无旁骛、屏气凝神、心细手稳,凭借一股子钻研劲儿,达到“除了产品,其他都与我无关”的忘我境界。
勤练,才能生巧。为了练就“稳、准、匀”的焊接手法,林彦汝利用各种机会长时间伏案练习,练臂力、练角度、练力度,最终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和精湛技术。根据手部肌肉酸软度记忆,她能精准掌控焊接的恰当时长;根据焊线头子深入深孔位置倾斜度大小的不同手感,她能确保每个焊点大小适中、光滑饱满、牢固可靠。
在接到一个重要型号配套火工品生产任务时,为确保产品质量可靠、万无一失,车间领导找到林彦汝,指定由她完成该批次产品生产。“关键时刻,要靠得住。”身为党员的林彦汝当即应了下来,只感受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和信任。
林彦汝反复研读操作工艺,仔细观察产品内外部结构。该产品孔深7.3毫米,需要把2根3毫米的导线焊接到孔内2个单直针型接线端子上,端口留给她的操作空间仅有0.5毫米,且存在较大面积操作盲区,属于加工难度极大的深孔焊接类产品。
“难度越大,越想挑战。”让人望而生畏的难题,却让林彦汝格外兴奋。她结合工艺文件要求一点点调整产品角度,观察着、琢磨着,不时拿起电烙铁比划着,只为寻找最佳的焊接点。直到成竹在胸,她才在防护罩受限的空间里,一鼓作气完成导线焊接,焊点牢固无虚焊,且无多余物污染。
“林班长的‘绣花’功夫,绝了!”过来围观的同事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一个个完美的焊点是林彦汝不断钻研技术最生动的注脚。“就像艺术品需要精雕细琢一样,我们的产品也需要用心呵护、细心打磨。”林彦汝在工作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对产品更是坚持精益求精。
除了练就过硬的手上功夫,林彦汝还擅长解决各项“疑难杂症”。公司焊线类火工品任务需求量大,但手工电烙铁除金搪锡方式需要2次除金、搪锡,工作量大、效率低,且尺寸精度控制较差,极针搪锡长度差异超过1毫米。
面对生产瓶颈,林彦汝是个实打实的行动派。梳理产品结构、查阅相关资料、明确技术改进要点……为提升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林彦汝每天都干劲满满。“再难的问题,每天解决一点,总有完全攻克的那天。”
凭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儿,林彦汝和车间工艺员一起,对除金搪锡工艺方法、防护工装、工艺流程等进行攻关。在对多种工艺方法进行调研、试验、对比后,最终采用选择性波峰焊作为基本技术方案。为使选择性波峰焊更适用于公司极针类产品的搪锡,林彦汝又提出对其软硬件设备进行改造,增加转接板用于隔热、防污染,设计方便安装、取放产品的通用工装,编制控制程序等。
历过1年多的不懈努力,火工品除金搪锡工序实现了自动化加工,效率提高了8倍和4倍,搪锡长度和含金量实现量化控制,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均得到有效提升。目前,外露极针和深孔极针类产品均使用该设备进行高效加工。
工作15年来,林彦汝先后4次参加靶场测试任务,为国家重点发射任务保驾护航;多次被指定为重大航天项目关键产品装配人员,经其手完成的数十万发火工点火器小容腔深孔焊接,一次交检合格率100%。
择一事终一生,守一业精一技。“我的人生目标早已通过一发发牢固可靠的产品和航天强国目标紧紧“焊”在一起。”林彦汝表示,将不断精益焊接技术,提升焊接质量,培养更多焊接人才,用匠心扛起肩上的责任与担当。
供稿 / 石春梦
编辑 / 孔利君
责编 / 冯锟 毕磊
监制 / 王晓彦
来源:圆梦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