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6次针瘦了20斤!降糖处方针剂怎么就成了减肥“神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2 16:30 4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2028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打6针瘦20斤,不节食不运动,轻松告别肥胖。”这听起来是不是像是某种虚假的广告语?但这确实是目前不少人对一种药物的真实反馈。

这种“神药”,原本是给糖尿病患者用来控血糖的,现在却成了不少年轻人偷偷用来减肥的“新宠”。它的名字,叫GLP-1受体激动剂

但问题来了:一个本来是给糖尿病人开的处方药,为什么会变成减肥手段?它真的安全吗?普通人能随便用吗?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件事讲清楚。

GLP-1受体激动剂,全名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听起来有点拗口,说白了,这类药物的作用就是模拟人体一种天然的肠道激素——GLP-1。

这种激素在你吃饭后会自然分泌,能让胰岛素分泌更多,让血糖降得更平稳。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减慢胃排空速度,让你更容易产生饱腹感。所以,GLP-1受体激动剂最初就是用来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的。

在中国,像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这样的药物,已经被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糖尿病治疗。其中部分也被批准用于肥胖或超重人群的体重管理,但有严格的适应症限制。

这类药物之所以能让人变瘦,并不是因为它“燃烧脂肪”,而是通过两个机制

第一,让你更容易觉得饱。它会影响大脑中的食欲中枢,减少你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吃得自然就少了。

第二,减慢胃排空。简单说,就是吃进去的食物在胃里待得更久,饱腹感更持久,饿得慢,你就不容易去找吃的。

有研究显示,使用司美格鲁肽一年的肥胖患者,平均体重下降可达15%以上。这几乎是目前所有减肥药中效果最明显的一类。但请注意:这些研究都是在严格医疗监督下进行的,使用人群也多是肥胖或伴有代谢问题的病人。

原因很简单,见效快、不用动、不太痛苦。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减重日记”,声称“每周打一针,一个月轻松瘦十斤以上”。

加上明星、网红的一波“种草”,把这种本来是处方药的降糖针,推成了“轻松减肥的捷径”。甚至有人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靠朋友代购或网络购买,自行注射使用。但问题也就出在这。

首先,这是处方药,不是保健品!GLP-1类药物必须由医生根据你身体状况开具处方,擅自使用,存在极大风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胃胀气等胃肠道症状。很多人刚开始使用时,甚至连正常进食都困难。

更严重的是,研究发现,这类药物可能增加胰腺炎、胆囊炎、甲状腺肿瘤等风险。虽然这些风险在临床中发生率较低,但对于非适应症人群,医生很难提前判断你是否有潜在风险。尤其是擅自加大剂量、长期使用、不停药反复打,对身体的负担远比你想象得更大。

很多人一停药,食欲立刻反弹,不仅体重回来了,甚至比之前更重。因为你靠药物压制食欲,但生活方式没有改善,一旦停药,胃口恢复,反弹几乎是必然的。

而且,长期靠药物“控制食欲”,大脑会逐渐适应这种状态,自然调节能力变弱,形成依赖,越来越离不开药物。有些人甚至因为反复减重反弹,出现代谢紊乱、焦虑、暴饮暴食等心理问题

这类药物的确有临床减重效果,但它不是给所有人设计的。在医学上,使用GLP-1类药物减肥的前提是:BMI大于28的肥胖人群,或超重并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代谢问题

而不是你今天多吃了两口,明天就去打一针。更不是“我想穿小一码的裙子”,就能靠这种药物去“瘦身”。真正的减肥,从来都不是靠“打针”解决的,而是你能不能改变你对身体的态度。

国家药监局明确规定,GLP-1类药物属于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2024年国家卫健委也发布通知,强调要防止处方药的非医疗用途滥用,尤其是这类原本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药物。

医生不是不让你瘦,而是不想你拿命去换瘦。如果你真的存在体重问题,应该去正规医院找医生评估,看看是否属于可使用人群。而不是靠某个网红视频、几条微博推荐就轻信盲从。

减肥从来没有捷径。你可以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规律作息、心理调节等健康方式减重。真正有效的减肥方法,不是快,是稳;不是狠,是持久。

GLP-1类药物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灵丹妙药。它是一个医疗工具,必须有明确适应症、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才有意义。如果你不是因为医学上的需要而去打这些降糖针,你可能瘦一时,却伤一生。

资料来源:
①.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GLP-1类药物临床使用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023年发布.
②.李强,王玉玺.《GLP-1受体激动剂的体重管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3,31(3):233-237.
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处方药供应保障和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2024年7月发布

来源:梁世秀医生健康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