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提升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这种材料真有效?

B站影视 2025-02-02 12:12 2

摘要:大家好!在新能源领域,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f-PSCs)潜力无限,却受困于诸多难题。大家或许想问,它到底遭遇了什么瓶颈,又能否突破困境呢?今天,咱们就一起研读一篇相关科研论文——《Chemical passivation and grain-boundary

大家好!在新能源领域,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f-PSCs)潜力无限,却受困于诸多难题。大家或许想问,它到底遭遇了什么瓶颈,又能否突破困境呢?今天,咱们就一起研读一篇相关科研论文——《Chemical passivation and grain-boundary manipulation via in situ cross-linking strategy for scalable flexi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文中聚焦于通过原位交联策略,利用一种叫 FTA 的物质来解决 f-PSCs 的问题。FTA 究竟有何神奇之处?它真能助力 f-PSCs 跨越重重障碍,走向广泛应用吗?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深入了解这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创新探索。

*本文只做阅读笔记分享*

一、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困境

先来说说f-PSCs的现状。它有着不少闪光点,像制备温度低、功率重量比高,还能用溶液法进行卷对卷生产,这些优点让它成为了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在便携式、可穿戴电子设备以及建筑集成光伏领域的得力助手。

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烦恼”。钙钛矿在基底上结晶时特别敏感,这就导致结晶过程不太好控制,容易产生过多的晶核,还会形成一些缺陷。而且钙钛矿薄膜是多晶结构,里面有好多晶界,这些晶界不仅容易让薄膜降解,还让它变得很脆弱,容易破损。这一系列问题,使得f-PSCs的稳定性不太好,光电转换效率也比刚性太阳能电池差一些,严重阻碍了它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脚步。

二、FTA登场:解决问题的关键

面对这些难题,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解决办法。这时候,FTA闪亮登场啦!它的全称是(2,5-二氧代吡咯烷-1-基)5-(二硫杂环戊烷-3-基)戊酸酯,是一种多功能的原位交联单体。

FTA有三个独特的优势。第一个优势是优化了聚合温度。以前的原位交联方法,经常用C═C键作为聚合反应的活性位点,这就需要很高的聚合温度,差不多得150°C。这么高的温度,会让柔性基底热胀冷缩,在钙钛矿活性层里产生残余应力,对f-PSCs可太不利了。而FTA就不一样啦,它受到天然有机小分子硫辛酸(TA)的启发,以二硫键作为聚合反应活性位点。当温度超过60°C,二硫键就会发生热引发开环聚合,这个60°C的温度刚刚好,能保证f-PSCs的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

第二个优势是FTA的聚合反应不需要引发剂。其他原位交联策略通常得依靠引发剂,但引发剂就像是“小麻烦”,会引入杂质,还有氧化风险,会影响钙钛矿层的稳定性。FTA就巧妙地避开了这个问题。

第三个优势是它特别重视功能基团的设计。TA分子另一边有含O的钝化基团羧基(─COOH),能形成交联网络,可它的钝化能力有限,还亲水。于是,FTA把羧基里的氢换成了琥珀酰亚胺,变成了功能钝化基团。FTA有好多O原子,氢键接受能力和配位能力都很强,能更好地钝化未配位的、带电的,对制备高质量、稳定的钙钛矿薄膜很有帮助。而且,FTA的偶极矩比较高,达到1.78D,这能增强它捕获载流子的能力。

三、FTA与钙钛矿的奇妙互动

FTA和钙钛矿之间的互动可有趣啦!在钙钛矿结晶的时候,框架会形成纳米级的成核中心。FTA单体加入到钙钛矿前驱体溶液里后,会和配位,调整结构,让结晶过程变得更可控。动态光散射实验就发现,加了FTA后,前驱体的胶体粒子尺寸变大了。

退火的时候,FTA的原位交联反应和钙钛矿的生长会同时发生。交联后的CL(FTA)和钙钛矿之间有很多潜在的相互作用。CL(FTA)里的─C═O和─C─S基团能和钙钛矿里的形成配位键,剩下的─C═O基团还能和、通过氢键结合,在化学钝化和晶体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等钙钛矿结晶完成,CL(FTA)会自动跑到晶界上,把晶粒牢牢地连在一起。

为了验证这个过程,科学家们做了好多实验。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实验,发现CL(FTA)修饰后的钙钛矿薄膜,相关特征峰的波数发生了变化,这就证明它们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还有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实验,也表明CL(FTA)成功进入了钙钛矿,而且和未配位的有很强的相互作用。

四、FTA带来的神奇变化

(一)薄膜变得更优质

FTA对钙钛矿薄膜的影响可不小。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发现,CL(FTA)修饰后的钙钛矿薄膜,晶粒变得更大、更均匀,多余的含量也减少了。而且薄膜表面更光滑,粗糙度降低,这对电荷传输层和钙钛矿薄膜之间的电子接触很有好处。

X射线衍射(XRD)和掠入射广角X射线散射(GIWAXS)分析也证实,FTA能提高钙钛矿的结晶度,让晶体更倾向于沿着(100)平面生长。理论模拟还发现,FTA在(100)平面的吸附能比较高,这就为晶体沿着这个平面生长提供了额外的动力。

再看看Kelvin探针力显微镜(KPFM)的测量结果,CL(FTA)修饰后的样品表面电位分布更均匀,这说明FTA能减少缺陷密度,降低晶粒之间的能量势垒,提高电荷转移效率。

(二)力学性能大提升

考虑到柔性基底和钙钛矿薄膜的热膨胀系数不一样,还有离子半径不匹配的问题,钙钛矿晶格里很容易产生残余应变,影响机械性能和光电转换效率。

不过,CL(FTA)分布在晶界上,能有效地释放这些残余应力。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技术和方法测量发现,CL(FTA)修饰后的钙钛矿薄膜残余应力明显降低。而且,CL(FTA)修饰后的薄膜杨氏模量也变小了,变得更有柔韧性。这就好比给薄膜做了一次“拉伸运动”,让它更有弹性,不容易破裂。

(三)载流子动力学优化

在载流子提取和传输方面,能级对齐非常重要。紫外光电子能谱(UPS)测量发现,加入FTA后,钙钛矿的费米能级发生了移动,更倾向于p型掺杂。这能有效钝化带负电的缺陷,降低缺陷态密度,让电荷传输更顺畅。

稳态光致发光(PL)和时间分辨光致发光(TRPL)光谱分析表明,CL(FTA)能抑制缺陷辅助的非辐射复合,提高荧光发射强度,延长激子寿命。

还有,电化学阻抗谱(EIS)测量显示,CL(FTA)修饰后的器件串联电阻降低,复合电阻增大,这意味着非辐射复合损失得到了有效抑制,器件的性能更好。

五、FTA助力太阳能电池性能飞跃

这么多的优势,都体现在了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上。研究人员制备了p-i-n平面刚性和柔性PSCs,测试它们的光伏性能。结果发现,CL(FTA)修饰后的刚性PSCs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25.48%,柔性PSCs的效率更是高达24.64%(认证效率24.08%),这可是目前报道的倒置柔性PSCs里的最高效率呢!而且,它们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密度和填充因子都有显著提高,滞回现象也可以忽略不计。

为了验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还进行了外部量子效率(EQE)光谱测量,发现测量结果和J-V曲线测量结果非常吻合。这就好比给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做了一次“双重保险”,让我们更相信这些数据。

研究人员还制作了大面积的刚性和柔性钙钛矿太阳能模块(PSMs),来测试FTA策略的可扩展性。结果显示,刚性PSM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9.53%,柔性PSM也有17.13%,这说明FTA策略在大规模生产上很有潜力。

六、更稳定,更耐用

对于f-PSCs的实际应用来说,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和光伏性能同样重要。

从稳定性方面来看,FTA修饰后的钙钛矿薄膜疏水性增强,水接触角明显增大。

在氮气环境下存储3000小时,CL(FTA)修饰后的器件存储稳定性更好。

在85°C加热1080小时,它也能保留90%的初始光电转换效率,比其他器件强多了。

在1个太阳光照下连续工作1000小时,它的光电转换效率还能保持91.8%,而其他器件就差很多。而且,FTA还能有效抑制离子迁移,减少光诱导的卤化物离子扩散,让器件更稳定。

在机械稳定性方面,对f-PSCs进行10000次弯曲循环测试,半径为5mm。结果发现,CL(FTA)修饰后的器件表现最好,经过这么多次弯曲,还能保持91%的初始光电转换效率。而其他器件就没这么幸运啦,有的出现了严重的裂缝,性能也大幅下降。这说明CL(FTA)能有效增强薄膜的机械稳定性,让太阳能电池更“抗造”。

七、总结与展望

总的来说,FTA真的是一种非常厉害的添加剂。它通过原位交联策略,有效地提高了f-PSCs的光伏性能和机械稳定性。它的聚合反应条件温和,还能实现化学钝化和晶界调控,让钙钛矿薄膜的质量更好,对基底的依赖性也降低了。

CL(FTA)修饰后的刚性和柔性PSCs都取得了非常出色的光电转换效率,而且这种策略还具有可扩展性,刚性和柔性PSM的效率也很可观。同时,f-PSCs的机械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一研究成果为f-PSCs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有望推动f-PSCs走向工业化生产。相信在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f-PSCs会在能源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绿色能源。就像给能源领域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未来的发展道路。

八、一起来做做题吧

1、关于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f-PSCs)面临的挑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基底不敏感

B. 晶界少,不易降解

C. 操作稳定性好

D. 晶体生长过程难以控制

2、FTA 作为原位交联单体,其优势不包括以下哪一点?

A. 聚合需高温

B. 聚合无需引发剂

C. 重视功能基团设计

D. 以二硫键为聚合活性位点,温度适宜

3、在研究 FTA 与钙钛矿相互作用机制时,以下哪种实验可证明 CL (FTA) 与 PVK 有强相互作用?

A. 热重分析

B. 动态光散射实验

C.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实验

D. 拉曼光谱实验

参考文献:

Weifu Zhang et al. Chemical passivation and grain-boundary manipulation via in situ cross-linking strategy for scalable flexi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Sci. Adv.11,eadr2290(2025).

来源:知识泥土六二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