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6日上午,一则悬赏10万寻找珍稀动物的帖子在网上传播开来,很快就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注意。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5年5月6日上午,一则悬赏10万寻找珍稀动物的帖子在网上传播开来,很快就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注意。
要知道这种动物全世界就剩下2只了,还都是公的,而我国的国内只有1只,生活在苏州的动物园。
虽然已经很多年都没能见到这种动物的野生个体了,但是这个民间基金组织认为,说不定在野外还存在一些个头比较小的个体。
因为很多生物的外表长相都会极其相似,只在细微的地方会有一些差别,所以万一发现类似的个体之后,民间组织表示会安排专业人员进行鉴定。
如果真的能够找到这种动物的野生个体,那么10万元的赏金会在半个月之内发下去。
那么究竟是什么生物数量如此稀少呢?
«——【·珍贵的鳖·】——»
这种动物叫做斑鳖,它是一种很长寿的动物,差不多寿命在100年以上。
斑鳖堪称亚洲鳖类中的“巨无霸”,其体型庞大,背盘长可达60厘米,宽50厘米,体长能延伸至110厘米,体重更是可达180千克。
它的背盘呈扁平的椭圆形,表面光滑如镜,整体颜色以橄榄绿为主色调,上面散布着星星点点的黄色斑点,成为斑鳖区别于其他鳖类的显著标志之一。
斑鳖的头部大小适中,骨吻较短,下颚窄且无嵴,长着一个短而厚实、形似猪鼻的吻突,吻长与眼径大致相等。
其眼睛较大,位于头部侧上方,头部、颈部以及四肢均为绿色,同样带有黄色斑纹,这些斑纹相互呼应,使得斑鳖的外观既和谐又富有层次感。
雄性斑鳖拥有一条较长且粗壮的尾巴,尾部的泄殖孔清晰可见;而幼体斑鳖的身体上则分布着一些小结节,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小结节会逐渐消失不见。
在其背甲上,甲片呈椭圆形整齐排列,前胸位置密集的斑点,更是进一步强化了斑鳖独特的外貌特征,让人一眼便能将其与其他鳖类区分开来。
斑鳖对栖息环境极为挑剔,它们钟情于江河湖沼等水域,偏好营底栖生活,对环境和水质有着严苛的要求。
通常,它们栖息在与主要河流相连的缓慢或静止水域中,常常沉入底部的泥浆和碎屑之中,以此躲避天敌和外界干扰。
斑鳖的活动规律与季节和气温变化紧密相连,每年3月中旬,当气温逐渐攀升至18-19摄氏度时,沉睡了一冬的斑鳖便会从池底淤泥中缓缓苏醒,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
到了夏季,当气温飙升至30摄氏度以上时,炎热的天气让它们选择钻进池塘底部的淤泥中进入“夏眠”状态,以减少能量消耗;
而在秋季(每年9月底-10月底),随着平均气温降至18摄氏度以下,斑鳖又会进入冬眠期,为漫长的冬季储备能量。
每到繁殖季节,斑鳖还会遵循本能,沿着特定的洄游路线,前往红河上游河漫滩产卵,完成生命的延续。
斑鳖拥有一套独特的呼吸方式,它们不仅能够通过肺进行气体交换,还可以利用皮肤甚至咽喉吸收氧气。
当气温较高时,斑鳖会在水中抬起头,将鼻尖小心翼翼地露出水面进行呼吸,而且气温越高,呼吸频率越快,一般每隔数分钟至几十分钟便会抬头呼吸一次。
斑鳖属于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水生动物为食,鱼虾、螺蛳、河蚌等都是它们喜爱的美食。
在过去挺长的一段时间里,斑鳖的身影遍布中国长江下游和太湖地区。
在长江流域,它们穿梭于宽阔的江面与蜿蜒的支流之间,在河底的泥沙中探寻食物,在适宜的浅滩上享受阳光的沐浴;
太湖地区丰富的水生资源,为斑鳖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和优越的栖息环境,它们在这片广阔的水域中繁衍生息,种群数量一度较为可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受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斑鳖的分布范围逐渐缩小。
后来由于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不断侵蚀,斑鳖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分布范围持续萎缩,种群数量也急剧减少,逐渐走向濒危的边缘。
为了挽救极度濒危的斑鳖物种,人工繁育成为了当时人们寄予厚望的拯救手段。
然而,中国唯一雌性斑鳖的死亡,却给斑鳖的保护工作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成为了斑鳖保护史上的一个巨大悲剧。
2019年,唯一一只处于冬眠期的雌性斑鳖被长途运输至苏州进行配种。
长途跋涉本就对斑鳖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消耗,然而抵达苏州后,却没有给予它足够的静养时间,便急于安排两只斑鳖进行自然交配。
这一仓促的决定导致雌雄斑鳖产生了强烈的应激反应,它们在水中相互攻击,场面一度失控,自然交配尝试以失败告终。
在自然交配失败后,团队不得不再次将希望寄托于人工繁育。
然而,在人工授精过程中,意外发生了——这只雌性斑鳖在麻醉状态下不幸死亡。
对于斑鳖这种极度濒危且生理特性特殊的物种,在没有充分掌握其生理机制和进行大量前期实验的情况下贸然实施,无疑是将雌性斑鳖置于危险境地。
这一系列“神操作”之后,世界上最后一只雌性斑鳖死亡,物种延续似乎从此画上了句号。
为了能尝试挽救濒危物种,张先生作为濒危物种基金项目团队的负责人,发布了悬赏公告。
他表示当下中国许多淡水龟鳖在野外都有可能面临着被捕捉的风险,即便真的有幼体或亚成体,也常因外形与普通老鳖相似而被误捕。
他认为这种生物有可能在国内还存在着,只不过人们因为不认识它们所以没有发现。
他希望能通过这一次大胆的尝试找到斑鳖,或者,起码能让这个物种多一点点繁衍下去的希望。
斑鳖这一存活了2.7亿年的古老物种,如今正站在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我们必须凝聚各方力量,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持之以恒的决心,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才有希望让斑鳖摆脱濒危的困境。
参考:
贵州日报《比大熊猫更濒危!十万悬赏寻找斑鳖》2025-5-7
来源:牧子说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