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还没出国,先带上反美帽子:是过度解读还是政治找茬?

B站影视 2025-02-01 08:58 2

摘要:《哪吒2》一场关于“美国元素”的激烈争论让其爆火。从绿牌图案到天元鼎符号,从玉虚宫建筑到灭魂丹造型,网友们在电影预告片中挖出四大“巧合”,有人直指这是导演在暗讽美国霸权,也有人痛心疾首:“中国动画刚站起来,就要被扣上政治隐喻的帽子!”这场争议背后,折射出的不仅

《哪吒2》一场关于“美国元素”的激烈争论让其爆火。从绿牌图案到天元鼎符号,从玉虚宫建筑到灭魂丹造型,网友们在电影预告片中挖出四大“巧合”,有人直指这是导演在暗讽美国霸权,也有人痛心疾首:“中国动画刚站起来,就要被扣上政治隐喻的帽子!”这场争议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文化解读的复杂性,更暴露出中国动画走向世界时面临的深层困境。

支持“政治隐喻说”的观众认为,这些巧合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显得过于刺眼。绿牌上展翅的猛禽与星条元素,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美国国徽中的白头海雕;

天元鼎表面若隐若现的“$”形符号,放在一个讲述“神力争夺”的故事里,仿佛暗示着美元霸权对世界的操控。

更微妙的是玉虚宫的设计——白色主体配五边形结构,与白宫、五角大楼的视觉特征高度重合,而电影中这座宫殿恰恰代表着旧秩序的权威。

“仙丹的争议最具杀伤力。”一位影评人分析,“新冠病毒的球形刺突结构早已成为全球集体创伤,电影中那颗散发黑雾的‘危险物质’几乎是对疫情时代的直接映射。”

在俄乌冲突、中美博弈的背景下,观众对政治符号的敏感度被无限放大。正如网友所言:“如果《哪吒1》是通过‘我命由我不由天’打破偏见,那么《哪吒2》或许想用更尖锐的方式挑战现实权力结构。”

反对者则痛批这种“拿着放大镜找阴谋”的解读方式。

以绿牌图案为例,中国古建筑中早有“鹰踏龟蛇”的辟邪纹样,与西方国徽设计本就共享猛禽象征;美元符号“$”的曲线,与青铜器上的云雷纹同样存在视觉相似性。至于玉虚宫的颜色,道教文化中白色代表“清净无垢”,故宫太和殿的汉白玉基座便是明证。

更大的担忧在于国际影响。一位从业者焦虑地说:“如果海外舆论场把《哪吒2》打成‘大外宣’,中国动画可能重蹈《战狼2》覆辙——还没出海就被贴上政治标签。”参考近年国际电影节对华语片的审查倾向,这种风险并非杞人忧天。更残酷的是,动画领域素有“去政治化”潜规则:宫崎骏《千与千寻》能拿奥斯卡,恰恰因为它用奇幻外壳包裹普世人性;而一旦涉及现实影射,如《养家之人》讨论塔利班统治,立刻会被划入“敏感题材”限制传播。

《哪吒2》导演饺子曾在一篇高赞回答中剖白心迹:“我们这代动画人憋着一口气,就想证明中国故事不靠神仙打架也能打动世界。”这句话道出了中国动画人的集体焦虑——从《大圣归来》到《哪吒1》,国漫崛起用了整整十年,但距离《千与千寻》《寻梦环游记》这样的全球影响力仍有差距。

制作团队或许从未想到,精心设计的文化符号会被解构成政治子弹。一位特效师无奈表示:“如果带刺圆球就是病毒,那《复仇者联盟》里的宇宙魔方是不是在影射核威胁?”

这场争议暴露出中国文艺创作的两难:一方面,全球化时代必然需要文化混血,《功夫熊猫》能成功正是因为它用中国元素讲西方价值观;另一方面,当中国作品试图输出本土叙事时,任何非常规符号都可能被异化为“意识形态武器”。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观众心态。有人质问:“为什么迪士尼电影里出现东方元素就是‘文化包容’,而中国动画用点西方符号就是‘夹带私货’?”这种双重标准背后,实则是话语权的不平等。就像《流浪地球2》在海外被质疑“宣扬集体主义”,而好莱坞英雄拯救世界却被视为天经地义。

艺术本应是跨越隔阂的桥梁,而非制造对立的标靶。当我们争论玉虚宫像不像五角大楼时,或许忽略了电影真正想说的——那个踩着风火轮挑战天命的少年,从来都不是为了对抗某个具体国家,而是在追问“个体如何冲破束缚”。

中国动画要想真正走向世界,既不能因噎废食地自我审查,也不能被舆论绑架成政治传声筒。宫崎骏不会因为《幽灵公主》里的铁工厂像军工厂就放弃环保主题,皮克斯也不会因为《疯狂动物城》暗喻种族问题而修改狐狸的耳尖角度。

或许,当我们停止用政治显微镜审视艺术时,中国动画才能真正获得它应有的尊严——不是作为“反美符号”,而是作为人类共同文化瑰宝的一部分。

来源:星期五文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