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乐宫偏殿的青铜镜都用了好些年头了,镜面灰蒙蒙的,还裂了道缝。刘邦对着镜子,伸手摸了摸脸上的皱纹,又去碰那道裂痕 —— 七年前在成皋战场,他一怒之下拍碎韩信送来的捷报,飞溅的铜屑就崩出了这道缝。这会儿烛火忽明忽暗,映得他脸上似笑非笑,可眼里冷得像结了冰。
长乐宫偏殿的青铜镜都用了好些年头了,镜面灰蒙蒙的,还裂了道缝。刘邦对着镜子,伸手摸了摸脸上的皱纹,又去碰那道裂痕 —— 七年前在成皋战场,他一怒之下拍碎韩信送来的捷报,飞溅的铜屑就崩出了这道缝。这会儿烛火忽明忽暗,映得他脸上似笑非笑,可眼里冷得像结了冰。
贴身太监赵成缩着脖子凑过来,声音小得跟蚊子似的:“陛下,皇后那边派人来问,淮阴侯的事儿……”
刘邦头也不回,拿着象牙梳子慢慢刮着新长出来的白头发,突然没头没脑来了一句:“你说,要是韩信生在周文王打天下那会儿,能有啥下场?”
赵成 “扑通” 一声就跪地上了,脑门儿直往青砖上磕:“陛下您可比尧舜还仁德,哪能……”
“尧舜?” 刘邦冷笑一声,梳子猛地一扯,一缕白发就断了,“当年尧把闺女嫁给舜,那是怕他造反;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还不是怕他闹事。哪有什么真仁德,不过是把刀子藏得严实罢了。” 他说着说着,手里的梳子 “啪” 地折断,尖尖的梳齿扎进掌心,血珠滴在明黄龙袍上,跟绣歪了的红痣似的。
三天后的半夜,吕雉收到一卷用黑绸子裹着的密诏。她刚展开,就闻见一股熟悉的龙涎香 —— 以前刘邦每次带兵出征,诏书里都要掺这香料,说是能镇住晦气、稳住军心。可这会儿香料混着墨味儿,呛得她直咳嗽。
诏书里总共就二十三个字:“韩信功高震主,其状类反。着皇后便宜行事,勿使朕背杀功臣之名。” 每个字都像是拿刀刻上去的。吕雉突然想起三年前,刘邦在洛阳南宫大摆宴席,当着大伙儿的面,指着韩信笑:“这就是我的张良啊!” 那会儿他眼睛里的光,跟这会儿诏书里的墨汁一样黑。
“娘娘,淮阴侯府上今天又请客,还能听见练兵的动静……” 侍女话没说完,就被吕雉抬手打断了。她走到窗边,望着未央宫方向 —— 那儿本来该是韩信的宅子,现在挂着块 “废黜淮阴侯第” 的匾额。三个月前,刘邦还在那儿拍着韩信的肩膀,说 “天下人都知道将军的功劳”,转眼就找个 “形迹可疑” 的由头,把韩信从王爷贬成了侯。
“去,拿鸩酒来。” 吕雉声音轻飘飘的,却冷得让人打哆嗦。她想起刚嫁给刘邦那会儿,他不过是个混吃混喝的小亭长,还是她拿出嫁妆帮他招兵买马。现在他成了皇帝,她做了皇后,可韩信,却成了不得不除掉的麻烦。
韩信死在未央宫钟室那晚,刘邦正在上林苑打猎。他一箭射穿雄鹿的眼睛,看着猎物在血泊里扑腾,突然扭头问身边的陈平:“先生知道我为啥偏让皇后去杀韩信吗?”
陈平赶紧弯腰行礼:“皇后雷厉风行,能稳住朝堂。”
“错了!” 刘邦用箭杆挑起鹿头,那暴突的鹿眼,让他想起韩信临死前的眼神,“当年在广武涧,项羽说要煮了我爹,我还说‘分我一杯羹’。天下人都骂我不孝,结果呢?还不是照样做了皇帝。现在让吕雉背这个杀功臣的黑锅,大伙儿只会说她是个妒妇,谁能想到……” 他顿了顿,箭尖戳着鹿肉,“这盘棋上的棋子,啥时候落、落哪儿,哪由得了自己?”
半个月后,彭越被剁成肉酱,装在十二个陶坛里,快马加鞭送到各个诸侯国。刘邦盯着坛口的黄绸,突然想起老家沛县的酱菜坛子 —— 当年他躲在芒砀山,吕雉就用这种坛子给他送咸菜。现在坛子里装的不是咸菜,是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兄弟。
“陛下,淮南王英布收到坛子,当场就吐了血。” 赵成在旁边小声说。
刘邦把玩着英布进贡的玉扳指,冷笑道:“吐血?让他多吐吐,血吐干净了,胆子也就小了。” 扳指在他手里转着圈,泛着冷光,就像吕雉杀彭越时那把带血的金错刀
汉惠帝当上皇帝那年,吕雉收拾刘邦的遗物,翻出个漆盒。盒底铺着丝绒,放着三根竹简,上面分别刻着韩信、彭越、英布的名字,旁边还画着奇怪的符号:韩信名字下是把折断的剑,彭越名字下是个翻倒的坛子,英布名字下是团灭了的火。竹简背面,是刘邦的亲笔批注:“剑利易折,坛满易覆,火炽易熄,皆非存身之道。”
吕雉一把将竹简扔进火盆,看着那些刻痕在火里蜷曲成灰。她想起刘邦临死前,拉着她的手,喘着气说 “天下还没安定,只有你能保住刘家江山”,当时他眼里的恳切,跟当年让她杀韩信时一模一样。原来从头到尾,她都是刘邦手里的刀 —— 先用功臣的血磨快刀刃,再用 “毒妇” 的骂名把刀刃磨钝,最后把刀收进鞘里,留给后人评说。
“历史就像个化妆盒,看着漂漂亮亮,底下全是没干的血迹。” 吕雉临终前,望着窗外汉初的第一场雪,喃喃自语。雪花落在长乐宫的琉璃瓦上,盖住了所有血腥味,只留下白茫茫一片。
千百年过去,史书里的刘邦还是那个 “豁达大度” 的仁君,吕雉却永远顶着 “毒后” 的帽子。很少有人会翻开那些发黄的竹简,去看看 “狡兔死,走狗烹” 的背后,藏着多狠的算计 —— 当权力需要找个替罪羊,连枕边人都能变成弃子。
其实现在也一样,职场上让你背黑锅的领导,创业时卸磨杀驴的伙伴,不就跟刘邦一个德行?他们嘴上说着 “顾全大局”“团队利益”,脏活儿累活儿全推给你,好处全往自己兜里揣。你拼了命为所谓的 “忠诚” 冲锋陷阵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会不会也成了别人故事里,必须被抹去的污点?
真正的清醒,从看透那些漂亮话背后的算计开始。就像汉初三杰的悲剧告诉我们的:权力场上哪有什么 “仁慈”“狠毒”,只有 “有用” 和 “没用”。下次再有人拼命往自己脸上贴 “好人” 标签,不妨多问一句:他背后的阴影里,埋着谁的骨头?
来源:文史一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