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老板天天喊“我们要搞供应链系统化”,但你真问一句:“啥叫系统化?”他八成也说不清楚。 有的企业花大价钱上了ERP、WMS、TMS,最后发现:采购照旧靠人打电话、仓库还在翻Excel、物流还是催不动。
有些老板天天喊“我们要搞供应链系统化”,但你真问一句:“啥叫系统化?”他八成也说不清楚。 有的企业花大价钱上了ERP、WMS、TMS,最后发现:采购照旧靠人打电话、仓库还在翻Excel、物流还是催不动。
系统花了,事没变,问题出在哪?
说白了,不是系统不行,是你“供应链系统化”根本没整明白!
今天这篇文章,我就跟你唠明白几个问题:
什么叫供应链系统化?哪些是核心流程?采购、仓库、物流怎么联起来?系统怎么搭?哪些才是真正关键的功能?解读中所用到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已经做成了完整的模板,可直接参考使用:业务管理模板中心-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中心-简道云
供应链系统化,说白了,就是把企业采购、仓储、物流这些关键环节,从“人盯人、靠经验”,变成“流程驱动、系统联动”。
系统化不是搞一个软件上去就完了,更不是拍脑袋改流程,而是要从三个层面动手:
流程清楚:业务流、信息流、物流是一致的;数据打通:采购→仓库→物流,一张单据到底;自动提醒与分析:不靠人盯,不靠记忆,有异常能自动冒泡。你把这三块做扎实了,就是系统化。
很多人一听到“供应链管理”这几个字,就会觉得复杂:“这是整个公司都要涉及的工作吗?都要管吗?” 其实,供应链系统化的核心目标并不是让你成为一个万能的“大管家”,而是要把各个环节管理好,确保效率最大化、成本最优化。
那到底是哪些环节需要管呢?我划个重点,带大家一步步理清楚。
采购是供应链的起点,也是真正让产品顺利生产的第一步。如果没有好的采购管理,后面的一切都可能会乱套。
关键点:
供应商管理:系统要能帮助你筛选和管理供应商,不止要考虑价格,还得考虑交期、质量、售后等因素。仓库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很多企业的库存管理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库存不准确、入库出库混乱、库存积压。
关键点:
实时库存跟踪:系统化管理仓库,实时追踪库存情况,确保仓库里的物料信息不丢失、不错乱。物流环节在供应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交付的及时性和客户的满意度。系统化管理物流,能够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客户体验。
关键点:
运输路线优化:根据不同的运输需求,系统自动计算最优路线、最节省时间的路线,减少运输中的不必要浪费。运输过程追踪:系统能够实时追踪每一单的运输情况,准确知道货物在哪个环节、何时能送达。物流成本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运输方式、货物重量等,自动计算出合理的运费价格,帮助你减少过高的物流费用。客户交付管理:物流环节的最终目标是按时交付到客户手中,系统可以帮助记录客户的收货确认、物流异常(如破损、延迟)等问题。销售环节是供应链的终端,但它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上游的生产和采购。如果销售预测不准确,可能会导致物料浪费或者缺货。
关键点:
销售订单管理:系统化销售管理,能让你随时查看每个客户的订单状态、出货情况,保证按时交货。很多人在搭建供应链管理系统时,往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把不同的模块堆砌起来,然后觉得系统搭好了。
但实际上,真正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是通过“流程串起来”,让各个环节的信息流、物料流、资金流顺畅地互通。
所以,搭建供应链系统时,流程的设计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流程。一般来说,供应链从需求预测、采购计划、物料采购、仓储管理到最后的物流配送,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每个环节的操作必须紧密衔接、协同工作。
关键步骤:需求预测:根据历史数据、市场趋势、客户订单等因素,系统自动生成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需求预测,推算出需要采购的物料。采购计划生成:系统根据需求预测自动生成采购订单,并根据物料采购的优先级进行排序,避免采购过多或过少。采购执行与物料跟踪:一旦采购订单下达,系统能追踪供应商的交货进度,及时获取物料到货的情况。供应链系统不是单独的“模块”,它需要在每个环节之间打通信息流,让数据从一个环节流到下一个环节。这样一来,采购、仓库、生产、物流之间就能协同工作,避免“信息孤岛”,减少沟通成本,提升响应速度。
关键做法:数据共享:不同部门和环节之间需要共享关键数据。比如,采购部门需要看到库存、销售和生产的最新需求数据,仓库部门则需要看到采购和生产的订单信息。所有的环节都应当实时更新数据,并共享给相关人员。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常常依赖大量的人工操作,容易造成错误和效率低下。系统化的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自动化、智能化,通过系统来替代人工决策,并通过智能化分析帮助你做出更加精确的判断。
智能预警机制:系统通过大数据和历史记录,能够预判哪些环节可能会出现问题,比如库存即将达到最低安全线、某项物料供应商供货不稳定等,提前发出警告,让管理人员及时采取行动。供应链的需求和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搭建好的供应链系统需要能够持续监控、反馈并自我调整。很多人一开始搭建了系统,觉得好像就可以“放着不管”了。但其实,系统是需要根据实际运营反馈来调整优化的。
持续监控数据:系统能够持续采集并分析整个供应链中的运营数据,包括库存周转率、生产效率、交货及时率等,系统会根据这些数据提供优化建议,帮助你做出决策。在系统搭建过程中,有时我们需要考虑与公司现有的其他系统的兼容性,比如财务系统、ERP系统、CRM系统等。供应链系统不仅要独立运行,还需要与这些现有系统的数据流通无障碍,避免数据重复输入、系统割裂等问题。
系统集成:确保新搭建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能与现有系统实现数据互通,比如ERP系统中的订单数据可以直接同步到供应链系统中,避免双重录入,提升工作效率。跨部门协作:系统能够打破信息孤岛,帮助各个部门之间共享信息,尤其是生产、销售、采购、仓库等部门的协作,确保信息同步更新。我们见过太多企业,做得再大,供应链还是靠“谁记得、谁跟得紧”。 一出事,就甩锅:采购说仓库没收,仓库说物流没发,物流说没单号,客户却说没收到。
这一切的根源,是你还在靠“人治”,而不是“系统化”。
供应链系统化,不是个口号,也不是个项目,而是企业想降本、提效、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你想让企业“跑得快、站得稳”,就别再靠人扛流程,靠系统让每一步都清清楚楚、按部就班、出问题能追责、出成绩能复用。
今天这篇文章就讲到这,如果你正准备梳理供应链流程、搭建系统,或者有实操落地的疑问,欢迎后台留言或者来交流!
来源:简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