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来,杂文界出现了一种与迅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杂文精神绝然不同的声音“行道杂文”,语出某文学双月刊2024年5期《“行道杂文”的写法》一文(见文末截图)。“行道” 一词,原指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学说。《论语・卫灵公》有云:“道不同,不相为谋。”
金新:《“行道杂文”的写法》解读
【苦口斋主人按语】 近来,杂文界出现了一种与迅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杂文精神绝然不同的声音“行道杂文”,语出某文学双月刊2024年5期《“行道杂文”的写法》一文(见文末截图)。“行道” 一词,原指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学说。《论语・卫灵公》有云:“道不同,不相为谋。”《孟子・滕文公下》亦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在这两处经典表述里,“道” 被赋予了鲜明的价值取向与政治理念。而《“行道杂文” 的写法》一文中则赋予了 “行道杂文” 别样的内涵,成为具有特定政治倾向而使杂文圈内外人士难以接受的杂文异类。陶渊明《移居·其一》有语:“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特以夹注(括号外为原文,括号内为解读文字)形式作《解读 》,以“飨”读者诸君。
“行道杂文”的写法
“齐有得罪于景公者,公大怒,缚置殿下,召左右肢解之:‘敢谏者诛’,(以上句子译为白话,其意大略为:“齐国有人得罪了齐景公,齐景公非常生气,把他捆起来放在殿下,召来左右肢解他,并说敢劝谏的人也要杀头。”这是引子,是在为全文定下论说基调:依据中国当今的实际,当下的杂文家要学习古代杂文家晏子!)晏子左手持头,右手磨刀,仰而问曰:‘古者明王圣主肢解人,不知从何处始?’公离席曰:‘纵之,罪在寡人。’”
读晏子这则故事,忽发奇想,碰到昏君与暴君,起心要杀人,若非晏子,而换一人,会是啥情形?(由古及近,以“突发奇想”来进行思维链接,通过间接联想再次强调,以批评为己任的当今杂文家不学习古代杂文家晏子将会产生的后果!)换魏征,魏征会指着鼻子骂齐景公,可惜齐景公不是唐太宗,结局可能是,其人被杀,魏征不被杀也遭流放;换祢衡,祢衡会脱掉裤子,我靠我操,裸体骂齐,齐景公或做了曹操,另寻了一个不是,借一把刀,将祢衡杀了;换方孝孺,情况会更惨,自家九族外,还赔上门生一族;(借封建忠臣官员魏征、祢衡、方孝孺逐个递进地告诫大家:批评家越正直,死得越惨!以上是从正面论证当今杂文家学习古代杂文家晏子的重要性。)换秦桧、蔡京、和珅之流,自然是左右手都是刽子手,齐景公话音一落,得罪齐王者,头颅落地,鲜血喷出,秦桧之流以手抓血,染红花翎子。(借封建奸臣官员秦桧、蔡京、和珅三者并列地告诫大家:洪洞县里无好人,官场黑暗!以上是从反面论证当今杂文家学习古代杂文家晏子的必要性!)
换网络论坛诸公呢,(联想作为杂文的思维方式,主要有隐性的间接联想与显性的直接联想。文章这里使用直接联想,与眼下中国的网络挂上号!)先是:“于是他背后的人们又须竭力伸长了脖子”,等着刽子手砍下头颅来示众,(忠告“网络论坛诸公”发表批评意见的下场!)他们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然后:飞脚起开,飞奔开去,越过齐鲁之界,马上停下脚步,濡砚磨墨,奋笔疾书,摛檄文,撰杂文,写网文,义愤填膺,义薄云天,义正辞严,义形于色,控诉,声讨,口诛,笔伐,然后一干粉丝,转发(号召转死他),打赏(原创不易,打赏随意),点亮小红心(顺便批评看客:有些人只是默默看,也不点亮小红心)。这群网络诸公里,自然还有一些视频网红,赶紧拍照拍视频,也是飞脚去齐鲁,飞快做视频。(以上用概述法从上一段古代的“点”到这一段现代的“面”,在点面结合中从个别性到一般性,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在逻辑的归纳里为当今的杂文家指明了唯一的道路——只有学习古代杂文家晏子,才能既救国家,又救自己!这就在逻辑上完成了一个从不完全归纳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转换,形成了两个事实上的三段论。一者——大前提:凡有违暴君者死;小前提:晏子不违暴君;结论:晏子活。二者——大前提:只有学习古代杂文家晏子,才能既救国家,又救自己;小前提:你是杂文家;结论:你必须做晏子一样的人。)
万幸,(“万幸”一词意在点石成金而引发思维共振!)这回是晏子。晏子遇到这情况,处理难度是蛮大的,齐景公把话撂在前面:敢谏者诛。这就把写文章之路也给堵死了,不是删文章“404”(“404”属于杂文“春秋笔法”!),也不是删视频,而是要割人脑壳的。没说割脑壳,鸡鸭都敢于发声,鸡一嘴鸭一嘴,物议纷纷;听说要割脑壳,赶紧勾了脑壳,夹了尾巴——没给封口费,也把嘴巴封得铁紧,有诗为证:三千里外称文胆,流血五步是寒蝉。(“寒蝉”亦属“春秋笔法”,此语暗指唐代骆宾王《在狱咏蝉》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首诗翻译成白话就是:“秋天里寒蝉叫个不停,被囚的人思乡愁情深。想着自己当年的模样,现在却满头白发只能自言自语。霜露重蝉难举翅高飞,大风起蝉鸣声被掩没。无人相信蝉居食高洁,又有谁能为我表冰心。”骆宾王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他敢抗上司、敢动刀笔,于是被当权者以“贪赃”与“触忤武后”的罪名收系下狱。)
言路堵死了,还有行路开着。(建构背景,为“行道杂文”张本,一如唐人刘知几《史通·浮词》所云:“盖古之记事也,或先经张本,或后传终言,分布虽疎,错综逾密。”)这位得罪齐景公的兄弟,不过是顶了他几句,不过是规劝他几句,按国法也好,按人道也好,绝非恶贯满盈,绝对罪不当死,竟然要被齐景公千刀万剐,没有一个给他说话的人吗?衮衮诸公,纷纷文公,都不做声。晏子站出来,左手持着“罪犯”之头,右手紧握大刀,磨刀霍霍,偏仰着头问:“古代有道明王、仁圣之君,杀这些罪犯,是从哪里下刀的?麻烦齐领导(将“齐景公”置换为“齐领导”系由古及今之点睛之笔!)告诉我,我来下刀。”
杂文家谓,杂文就是批评,无杂文不批评,无批评不杂文,是杂文必批评,必批评是杂文。晏子写这篇杂文,好像没批评,是歌颂,歌颂古代君王贤明,英明,天纵圣明。晏子写就的这篇短小精悍的政论文,算不算杂文呢?愚以为,此文虽短,却是雄文,胜却杂文家万篇万字雄文。晏子歌颂圣贤,暗含的是批评:不杀这人,是圣明之君,其反面意思的:杀了这人,即为混蛋暴君。您是想当一代圣贤,还是想当一代暴君?原来,歌颂与批评,不是杂文第一定义与首要界定。歌颂中含有批评,批评中含有歌颂,歌颂的背面是批评,批评的背面是歌颂。歌颂与批评,一体两面,切不开,撕不了,分不断。(将“批评”与“歌颂”拉郎配,暗中传递了一个值得研究后世文人道德风范者关注的信息:在专制条件下,即便是一个堂堂君子,欲没有一点奴才相,似乎很难做到;而不在“伴君如伴虎”中快速繁殖自己的奴才细胞,那只有死路一条。)
歌颂中含批评,是有智;“敢谏者诛”而去谏,是有勇;而大无畏地,大智慧地,去行谏,是有仁。看到一个生命即将被砍头,被肢解,晏子内心仁心勃发,不可阻遏。仁,人之基本价值观也,晏子挺身而出,为的是捍卫人类固有的“仁”之价值。晏子此举,为仁护仁之义,是显见的。其实,我觉得晏子还有一仁在:不让齐景公成为暴君。(这里将“仁”扯进来,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不让齐景公成为暴君”或“不让齐‘领导’成为暴君”才是核心意思!)眼看着杀人者在杀人,你去制止杀人者,你救的不是一条命,而是两条命,一是被杀者,一是杀人者。晏子之领导齐景公,他要去杀人,他不会被判死刑,但他会被历史判为暴君,世世代代欲得而骂之。不让齐景公去杀人,也是救了齐景公的灵魂。这仁也值得特别嘉奖。有些爱作文的,生怕自己无文可做,思想世道多出一个混蛋,他就可以多出一篇文章,多获一次普利策新闻奖之类——文章倒好,居心甚孬。
于论坛文人言,(“于论坛文人言”?念念不忘古今挂钩!)肝胆须备,仁心是第一。诸多杂文与诸多网文,(“诸多杂文与诸多网文”?三句不离谈古说今!)肝胆或有,仁心或缺,不但是枕戈待旦,以待恶事发生,他因此发声,而其发声也是不见仁,但见恶意,恶声恶气,恶言恶语,赤口毒舌,红口白舌。他们时造新词,新词多是骂人语,比如蠢货包括傻X(不知道他智商检测过不),比如精虫(人精虫,他卵虫?),比如草泥马,比如绿茶婊,比如圣母婊,比如虎而冠,这些都是新造骂人语,加上老词语,洋洋大观,可编一本超厚的《现代骂语词典》。网络小混混,也就罢了,更有自诩的大家大师,率领一队、一营、一团、一旅水军,率领成千上万、十万百万千万粉丝,一个个用词比恶,造语比毒,纷纷然走在赛恶之文途上。
回头看晏子写就的这则百字杂文,有胆,有脑,有心,称得上嬉笑怒骂皆成杂文。他写法别致,相当别致,最特别的,这不是“言道杂文”,姑且命之为“行道杂文”。(“行道杂文”,千呼万呼始出来!)言道杂文是用墨水写的,用键盘敲的,是写在纸上的,是写在网上的,他所批评者,离他十万八千里,所以敢发声,敢发大声,甚而敢发恶声。如果说言道杂文是“坐而论”,那么行道杂文是“起而行”,他所批评者,就在他对面,就在他前头,离他只有五步之遥。勇者写行道杂文:伏尸二人,流血五步;智者写行道杂文:古者明王圣主肢解人,不知从何处始?(“伏尸二人,流血五步”,此出自《唐雎不辱使命》,唐雎面对的是秦始皇;“古者明王圣主肢解人,不知从何处始”,晏子面对的是齐景公。将“秦始皇”与“齐景公”或曰“齐领导”对举,乃超时空思维链接。)
若说写言道杂文,勇者甚于智者,智者胜于仁者;那么写行道杂文,智勇仁三者备,勇不如智,智勇不如仁。行道杂文,不是发在报刊上,而是写在大地上;不是发在象牙塔里,而是写在勤政殿里;不是隔空喊话,而是当面击鼓;不是闹意气,而是求正义;不是个人攻击,而是兼济天下。行道杂文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晏子写了一篇百来字的行道杂文,马上见效,“纵之,罪在寡人”。不但使王霸即刻开展自我批评,更是救了一个无辜生命。
可以在千万里外的网络逞勇,更可去人家殿下去写行道杂文。不用动辄开骂,讽谏更有效。王者,也还真是人,只是因为权力蒙蔽其心,亦智亦勇去唤醒其内心之仁,可能性还是蛮大的。晏子不只写过这一篇行道杂文,他写过很多,比如《晏子使楚》,人人皆知,不说。
还说一篇罕知者:“有鬻踊者。踊,刖者所用。公问晏子曰:‘子之居近市,知孰贵贱?’故对曰:‘踊贵履贱。’于是为之省刑。”说的是齐国法多律多,严刑峻法,动不动就砍人脚,弄得市场上都是买踊(被剁脚者代步工具)者,踊卖得贵,鞋子卖得便宜了。晏子写行道杂文,唤醒齐王良知,废除恶法。行道杂文可写,行道杂文更能直接匡正世道,改善人心,改变世界。
(“晏子写行道杂文,唤醒齐王良知,废除恶法。”文末如“豹尾”而干净利落地重申文章主旨:当今杂文家学习古代杂文家晏子写“行道杂文”的目的!)
(其实,“晏子写行道杂文,唤醒齐王良知,废除恶法。行道杂文可写,行道杂文更能直接匡正世道,改善人心,改变世界”的说法,站在“一分为二”而“以联系的观点去分析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纵向和横向关联”及“以发展、变化的观点去分析事物的互相转化规律”的角度审视,似觉颇为可笑。比如,法律盲——“行道杂文”是在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言论自由公然叫板。比如,历史盲——早在古希腊时期,城邦政治就较为发达,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程度就较高,在城邦的广场等公共空间,公民就有权利对城邦事务发表意见,言论自由思想公元前就有了萌芽。比如,学理盲——学术与理论的有机结合谓之学理:强调理论性和系统性,对事物的认识和阐述不是零散、随意的,而是基于一定的框架和体系;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证分析,对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后得出论断;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不是针对个别现象或特定情况添油加醋的描述,而是揭示事物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性特征。)
来源:苦口斋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