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建设研究型医院已成为医院发展和管理的风向标。所谓“研究型医院”,是指以产生和传播新的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为使命,坚持临床与科研并重,致力于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成果产出的医疗机构。
转自:医学界
近年来,建设研究型医院已成为医院发展和管理的风向标。所谓“研究型医院”,是指以产生和传播新的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为使命,坚持临床与科研并重,致力于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成果产出的医疗机构。
今年3月,卫健委在全国卫生健康科教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扎实推进提升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试点工作,总结各地研究型医院、研究型病房等实践经验,探索建立研究导向型医疗机构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强化科研能力是研究型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响应国家号召,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今年8月8日成功举办了IIT科研培训班的开班仪式。此次培训班的开设旨在培养研究型医学科研人才,推动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建设,以实现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本次会议由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李伟主持,胡建国院长为开幕式致辞。会上,胡建国强调了科研创新在医院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并表达了对培训班成功举办的期望。
8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科研处处长吴建才教授、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任胜祥、百济神州的赵娜博士等分别为此次培训班做“开学第一课”的分享。
任胜祥教授指出,IIT(指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的研究目的是回答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出现的重要临床问题,属于学术性临床研究。“站在研究者角度,IIT开展能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探索新的诊疗方案,提升科研能力等。”
此外,凭借其在IIT相关的肿瘤临床研究设计经验,任胜祥教授还分享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一方面,他深入探讨了肿瘤临床研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如何选择研究对象、制定研究方案、控制研究变量等;另一方面分享了自己在临床研究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比如如何面对研究中的挑战和困难,以及如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会上,吴建才教授也分享了创新临床研究驱动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应用的一些思考。赵娜博士则教授了二期临床试验的关键步骤,为临床研究的实施提供了实用的指导。
其他与会专家们也分享了有关临床科研的相关经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临床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丁长海教授详细介绍了珠江医院临床研究中心的建设经验。他强调建立完善的架构、制度、立项流程、质量控制、培训体系、合作网络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他还特别指出,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和采用“点线面网”模式进行全链条培训是提升临床研究能力的关键。此外,他还提到了建立行政监督、专业技术支撑、专业培训与服务支撑以及创新技术成果转移体系的重要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俞章盛教授强调,临床研究的发展是方法学不断创新,以及伦理和法规不断健全的过程。在进行临床研究时,必须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在伦理方面,应确保研究获得知情同意,使参与者受益,并保持公正性,同时接受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在统计方面,应实施对照、随机化、均衡分配,预先确定主要目标和分析方法,采用盲法,并进行样本量估算。这些原则都将确保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在开班仪式上,百济神州相关负责人还介绍了由百济神州支持的“百济星”项目,该项目致力于为医院提供一站式的科研培训方案,包括专业讲师团队和海量课程内容,旨在提升临床科研人才的科研创新能力。
据介绍,“百济星”项目提供的课程内容涵盖了临床试验质量管理、IIT相关、SCI文章发表及基金课题申请、转化医学等多个方面,课程周期灵活,根据医院需求可提供3至12个月的课程。在课程运营方面,每节视频课后均设有考题,参加者学习完可进行测评,以确保学习效果。
在课程规划上,学员需完成36节线上课程,所有已上线课程均未设置观看时效,学员可通过扫描课程海报上二维码随时随地观看学习并考试。根据规划,每个月会提供学员的阶段性学习报告,供各科室管理学员及考核其学习参与度使用。
此次科研培训班的讲师团队也是由国内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包括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双聘教授徐小林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统计学廖珊妹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科研处临床研究管理科科长汪灏教授等多位专家。
通过这种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学员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学习的课程模块,从而在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上得到全面提升。这种灵活而全面的培训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也将为医院乃至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开班仪式的最后,李伟副书记进行了总结发言,并对所有参会者表示了感谢。他强调,通过此次培训班开设,医院将进一步推动科研人才的培养,为实现“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他鼓励学员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为医学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