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第五代医院”建设,一家地市级医院的十年转型路

B站影视 2025-01-25 19:10 8

摘要:10年前,麦刚初到德阳市人民医院做院长时,尽管该院是德阳唯一的三甲医院,但在他看来,当时的德阳市人民医院只是一个水平较低的普通三甲医院。大多中层干部只有本科学历,研究生凤毛麟角,还有些医护人员只有专科学历;医院只有不到10万平方米的医疗用房,受空间的限制,很多

撰文 | 田栋梁

有的医院是三甲医院,是达到了三甲医院的评审标准,有的医院是三甲医院,是因为我国医院的最高等级是三甲。

10年前,麦刚初到德阳市人民医院做院长时,尽管该院是德阳唯一的三甲医院,但在他看来,当时的德阳市人民医院只是一个水平较低的普通三甲医院。大多中层干部只有本科学历,研究生凤毛麟角,还有些医护人员只有专科学历;医院只有不到10万平方米的医疗用房,受空间的限制,很多三甲医院应该有的科室还没有设置,已有的科室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连省级重点学科也没有,两个科室共用一个病区、一个护理单元的现象十分很普遍。“病人不满意,医院职工也不满意。”

在院长就职大会上的发言中,麦刚进行表态,首先把医院的学科发展起来;第二,给全院职工提供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空间和阳光收入;第三,为大家提供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如今10年过去,麦刚表示他当年的许诺已经实现了90%,医院获得了极大发展提升,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启动5年以来,德阳市人民医院“国考”拿到2个A、3个A+的傲人成绩,一路跑进全国前10%。

今年六七月份,基于第五代医院理念建设的德阳市人民医院旌北院区将正式运营,新院区总占地面积约13.5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400张,届时,老院区百分之八九十的业务科室都会搬过去。提供舒心工作环境的许诺也将实现。

德阳市人民医院旌北院区

2024年12月,是麦刚到德阳市人民医院的第10年整,如今他担任着医院党委书记,由他编著的一本记录德阳市人民医院10年发展历程的书——《院长札记:构建全新就医体验的新型医院》正式出版。近日,结合这本书,麦刚书记向“医学界智库”讲述了德阳市人民医院的10年创新发展之路。

扎根德阳

《院长札记》全书共分为五个章节。从“让医院回归‘本我’”“让看病更容易”“给医院动‘手术’”“善用医疗资源”“建设新医院”五个方面详细分享了医院10年发展的实践与探索。麦刚反复强调,这本书不是为他个人著书立传,是对德阳市人民医院全体职工10年艰苦卓绝、勠力奋斗的记录。

“通过这本书,我们最想向医疗界传递的就是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安全为宗旨的核心理念,这是贯穿全书的主线,也被我们医院奉为圭臬。”麦刚说,“我们用了5年时间设计新医院,又用了5年时间建设新医院,这本书呈现的是我们在这10年医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设计、建设一家有温度的医院的心路历程,以及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新医院建设等多个方面的高度浓缩和记录。”

德阳市人民医院大力推行MDT诊疗模式

编著这本书的过程,麦刚表示也是对过去10年的回忆之旅,充满了取得一个个成就的喜悦。书中记录的医院发展的点点滴滴都已经实现了,麦刚表示,身处西部欠发达地级市,德阳市人民医院通过脚踏实地、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他希望这本书会给地市级医院的管理者在未来医院的探索中有所启示,也希望这本书能为四川省乃至全国,特别是基层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来德阳市人民医院之前,麦刚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胰外科医生,他表示自己是华西二代,他的母亲是华西药学院教授,所以他是在华西出生,在华西成长,毕业后又进入华西工作,因此他对华西也怀有深厚感情。

2014年,当时的华西医院李为民院长和敬静书记找到麦刚,传达医院推荐他去德阳市人民医院担任院长的消息,并与他长谈了一个多小时。麦刚的答复简单干脆:感谢两位领导的信任,请组织放心,一定不会给华西丢脸。

“那时候我在华西是个医疗组长,连科室副主任都没做过,没什么管理经验,所以当时想法很简单,感谢组织信任,一定会把医院管好。”麦刚说。

到德阳市人民医院担任院长,麦刚怀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当时,德阳方面希望他把组织关系从华西转到德阳,这对麦刚来说是个艰难选择,意味着他要放弃华西的平台、华西的资源和华西的关系。华西医院当时也愿意为他保留两年的组织关系,两年中如果他在德阳做得不开心可以随时回华西。接到德阳市委组织部的电话时,麦刚正在开车,他简单答复说,怎么有利于开展工作,就怎么安排。

麦刚后来统计过,连他在内,华西一共外派出13个院长,他是唯一一个第一时间就把人事关系转出去的。“我当时想得也很简单,既然决定去了就要全心全意扎根德阳,把工作做好。”

麦刚的决心还体现在他担任德阳市人民医院院长后的待遇方面,在要不要拿固定年薪这个问题上,麦刚表示年薪制可能会让他产生懈怠,他要与全员职工结成命运共同体,德阳市人民医院发展得好他也更好,如果把医院办得更差了,他的待遇也跟着降低。

与全员职工一起努力,让医院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是麦刚去德阳市人民医院的唯一目标。

10年发展

早在2002年,德阳市人民医院就已成为全市唯一三甲医院,这一纪录直到2021年才被打破,因此在麦刚担任院长时,德阳市人民医院在当地已经有着牢固的发展根基和良好的口碑,但同时也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困境。

德阳位于成都和绵阳之间,在三甲医院数量和床位数上处于落后状态,虹吸效应下的德阳市人民医院不得不在夹缝中求生存。发展到2015年,医院的老态尽显,又小又旧,病房加床、门诊拥挤,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床位使用率逼近120%,门急诊和住院人数还在不断上升。这些问题迫使麦刚必须采取行动,带领医院实现突破发展,

尽管此前从未有过管理医院的经验,但在华西做医生期间,麦刚是医疗组长,他认为一座医院就是一个放大的医疗组,核心理念和工作流程都是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所以他做院长后,首先狠抓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疗质量安全不是院长一个人的事,要发动全员职工的积极性,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麦刚的管理理念是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公平公正,发挥出每个人的潜能。他管理的重心在中层干部,并且注重人文关怀。“在工作上,我们存在上下级关系,但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所以在工作中要尊重他们,你首先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管理者必须得人心,不得人心工作就没法开展。”

在医院管理上,麦刚有个火车理论。他表示,过去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但现在是高铁时代,每节车厢都有动力才能在速度上突破。因此他要求每一个科室都要变成一节动力车厢,这样医院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德阳市人民医院不是教学医院,所以结合德阳市疾病谱趋势提升临床医疗水平是第一要务。“我们这10年一直定位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提出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各个科室针对性地提升技术水平,我们要求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水平要向华西、协和、瑞金这些顶级医院看齐,大力推行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MDT),推行急救大平台一站式救治服务,我们的日间手术中心也是在四川省地市级医院中第一个成立的,现在日间手术占比已经到46%了。”

大急救平台抢救危重症产妇

学科发展的第一步是人才培养,麦刚对德阳市人民医院的人才策略是:人才不是挖来的,人才是培养出来的。“我们从2015年开始做人才培养,从不主动挖人,挖人墙脚不好,即便挖过来也不一定适应你的医院文化、适应学科的发展,所以我们的人才培养方针是不拘一格的选人,扬长避短的用人,千方百计的育人,严格要求的管人。”

麦刚初到医院时,医院没有一个护理学硕士,如今护理学硕士已经有六七十个了,还有几位正在读护理学博士。过去外出学习提升还会影响绩效,麦刚来了之后,出台绩效支持政策,医院还提供资源平台鼓励英语好、工作优秀的职工出国进修。德阳市人民医院共2700名职工,10年间送了近700人出国出境进修学习,医院几乎所有管理骨干、业务骨干都送出去过。

“医院发展的核心动力就是中层干部,中层干部培养好了,医院就能发展好,我们自己送出去培养的人对医院的忠诚度也更高,他知道自己是医院培养出来的,不会轻易离开。”麦刚说。

为了培养好医院的中坚力量,2022年,德阳市人民医院举办了医院高级行政管理MBA培训班(HEMBA),德阳市人民医院300多名在职中层干部和近200名后备干部每个月集中学习两天,课程包括政策解读、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运营管理、人文关怀等,还会进行阶段性考试、论文答辩等以保障培训质量。

“未来我们医院的管理者必须要有两个学位,一个是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另一个就是HEMBA的管理硕士学位,不参加医院提供的HEMBA培训,自己读MBA我们也认,所以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纪律性也很强。”麦刚说。

此外,德阳市人民医院还大力建设和推行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大急救平台、日间手术、入院准备中心、全院一张床、智慧药房、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药物临床试验中心等等,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实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这也为日后第五代医院的运营打下了良好基础。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窗口

10年间,医院培养了一大批学科中坚力量,实现了每个科室都是一节动力车厢的目标,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1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共同推动着德阳市人民医院这列高铁飞速前进。

“第五代医院”引领者

“从高空俯瞰,它不太像医院,更像一座航站楼,优雅地‘躺’在德阳北边。”2024年7月,《四川日报》关于德阳市人民医院建设第五代医院的相关报道中如此描述旌北院区。

尽管新院区要到2025年6月才正式运营,但报道中称,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60个参观团来参观考察:前来参观的医疗界同仁发现,与动辄二三十层高的集约化建筑相比,这座全新的“第五代医院”几乎“躺平”——在3层楼高的扁平主体上,间隔地向上方“生长”出几根7层高的“枝丫”,每个楼层都有一条320米长、14米宽的医疗大道,串联起各个功能区,60余部竖梯也让上下交通告别拥堵。

2020年,德阳市人民医院旌北院区开建时,就被媒体冠以“全国首家第五代标准医院”的名号,而建设这样一所医院,也是麦刚初到德阳担任院长时,面对破旧的老院区对全院职工的一个许诺。

第五代医院的理念来自法国,麦刚也是在2015年去法国访问学习期间,参观了当地的第五代医院后,被其以患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深深吸引,并决心将德阳市人民医院打造成为全新的第五代医院。

麦刚总结的第五代医院特点首先体现在建筑形态上。现在的医院基本上都是向上发展,楼层越修越高,各个大楼独立成栋,排列上没有规律和科学性,给患者就诊和医技协作带来很多不便。“高楼层就意味着漫长的电梯等待时间,独立成栋就意味着患者需要来回多跑路,造成“患者围着医生转”的现象,也给转运病人带来安全隐患。”

而五代医院则是让医院“躺下来”,建设像航站楼一样的扁平单体建筑,最高楼层不超过7层,让人流和物流尽量在水平方向移动,既提高了移动效率,也更有利于院内转运和医务人员的沟通协作。并且将以往分散的医技科室、临床科室整合为分布在同一区域的平台或中心,让医疗资源得到最高效地共享。

宛如机场航站楼的医院门诊大厅

第五代医院的另一特色是大科室管理模式。随着专科发展,医院的科室设置越来越细,亚专业越来越多,患者经常不知道挂哪个科。第五代医院的大科室管理,是按照人体解剖部位划分,把相关科室整合在一个区域内,比如把所有和头部相关的科室集合在一起,变成头部中心,患者如果头痛,直接来到头部中心,医生诊断后再分流到相关专业医生做治疗。这种学科模式一来可以更准确找到患者病症所在,二来也有利于相关专业的医生开展多学科诊疗,从患者围着医生转变为医生围着患者转。

而最打动麦刚的,是第五代医院体现出的人文关怀设计理念。在他看来,第五代医院通常设计得非常温馨和现代化,空间宽阔,建筑色调柔和明亮,不会让人有压抑感,医院内还分布有咖啡店、书店、超市、音乐广场、艺术展等文化生活设施,看起来就像一座商场,在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同时,也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由于国内没有第五代医院建设范例可供参考,麦刚深度参与了医院的建设设计,他把想法需求提供给建筑师,再不断沟通修改图纸,医院完成设计后,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师也十分感谢他们,通过德阳市人民医院第五代医院的设计建设,他们也成为了国内第五代医院的建筑专家。

未来的德阳市人民医院将不再有内外科的常见学科划分,而是以人体器官和解剖部位建立五大中心,医院五个建筑楼分别是急救大平台与创伤中心、神经疾病中心、胸部疾病中心、消化疾病中心和肿瘤疾病中心。

“我们打破传统学科设置壁垒,打破内外科壁垒,建设集成式专病中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麦刚表示,第五代医院的核心要素就是8个字:质量、安全、流程、舒适。

新院区正式运营后,对于留在城中心的老院区,麦刚的规划是,老院区会继续保留急救和门诊功能,方便急诊患者就近治疗以及城区患者日常诊疗,需要手术的患者再转到新院区。同时将对老院区进一步改造,未来把空出来的空间改造为慢病管理和康养结合的复合型中心。“德阳市的老龄化程度已经超过了20%,老院区在城中心,也方便老年人,未来在保留大门诊大急救检验检查系统的基础上,把慢病管理、运动康复,以及失能半失能患者的照护都放在老院区,并结合需求进行升级改造,在应对老龄化方面做好布局安排。”

在新老院区的未来管理上,麦刚表示在人财物管理以及信息化等方面要实现高度统一,控制好运营成本,避免资源浪费。在医院都追求扩张的大形势下,麦刚却表示,德阳市人民医院有2600张编制床位,在第五代医院运营后,他们也会把开放床位控制在2300张以内,“这对医院未来的管理更有好处。”

进入2025年,麦刚也站在了他在德阳市人民医院第二个10年的起点,他表示,下一个10年也会本着日拱一卒的精神,让医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实现全面提档升级,一是建设更多的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二是继续按照研究型医院的方向发展学科。“我们现在基本确定了两个新赛道,一个是器官移植免疫,另一个是核素药物的研究制备和临床应用,通过这两个赛道的发展,带动全院相关学科形成学科群,支撑发展新的赛道。”

责编:王晓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智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