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持人前言: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肠道就如同一条繁忙的“生产线”,日夜不停地为我们的身体运转提供支持。然而,近年来,肠癌这个隐匿的健康杀手,正逐渐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生命健康,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注。那么,肠癌究竟是怎样一种疾病?。
主持人前言: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肠道就如同一条繁忙的 “生产线”,日夜不停地为我们的身体运转提供支持。然而,近年来,肠癌这个隐匿的健康杀手,正逐渐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生命健康,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注。那么,肠癌究竟是怎样一种疾病?。
对此,本期节目我们特别邀请到南阳市中心医院消化道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王媛做客演播室,和我们大家讲讲肠癌的相关知识。
首先欢迎王主任的到来,您先和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嘉宾:大家好,我是来自南阳市中心医院 消化道肿瘤科的王媛,很高兴今天应邀参加本场节目。
问题一:肠道在人体整个消化吸收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肠在消化系统中具体承担着哪些核心任务呢?
答:肠道在消化系统中承担着食物消化、营养物质吸收、水分和电解质调节以及免疫反应等核心任务。
肠道,特别是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经过小肠内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及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后,基本上完成了消化过程1。同时,小肠通过其绒毛和微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使得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得以高效吸收2。
此外,大肠则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同时其中的细菌群落有助于合成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K和某些B族维生素2。
肠道还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它通过黏膜屏障和免疫细胞来防止病原体的入侵,在免疫反应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
综上所述,肠道在人体消化吸收和免疫防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12。
问题二:究竟有哪些因素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人们患肠癌的风险呢?
答:增加人们患肠癌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环境因素以及疾病因素。
遗传因素方面,携带特定突变基因或具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如结肠多发性息肉症患者,其患肠癌的风险较高12。
不良饮食习惯也是重要诱因,如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食物,以及过多食用腌制、油炸、烧烤等含有害物质的食品,都可能增加肠癌风险12。
生活方式方面,缺乏运动、肥胖、吸烟等不良习惯也可能导致肠癌的发生12。
环境因素同样不容忽视,长时间处于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作场所或接触致癌物质,可能会诱发肠癌23。
此外,长期患有炎症性肠病或肠道息肉等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也可能增加癌变的风险23。
因此,人们应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降低患肠癌的风险。
问题三:明确了风险因素,对于那些处于高危状态的人群,他们该如何及时察觉自己可能患上了肠癌,肠癌早期有哪些不明显但却不容忽视的症状呢?
答:处于高危状态的人群,若想及时察觉自己可能患上肠癌,需警惕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腹痛等早期症状。
肠癌早期可能并无明显症状,但一些细微变化仍不容忽视。首先,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秘或腹泻持续超过几周,或粪便形状变细,可能是肠癌的早期信号12。其次,血便或暗红色便的出现,表明可能有内出血,需立即就医检查2。此外,腹痛或腹部不适,尤其是持续性的疼痛或痉挛感,也可能是肠癌的早期症状之一2。
这些症状虽不明显,但一旦出现,便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到医院进行筛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3。对于高危人群而言,定期进行肠癌筛查更是至关重要,以便将肿瘤“关在笼子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3。
问题四:肠癌除了常见的早期症状外,随着病情发展,还会出现哪些症状变化用来判断病情进展程度呢?
答:肠癌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腹痛加剧、肠梗阻、全身症状恶化以及肿瘤转移症状等,这些症状变化可用于判断病情进展程度。
在肠癌早期,患者可能仅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等非特异性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腹痛可能会逐渐加剧,由隐痛变为持续性或阵发性绞痛,并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12。
当肿瘤进一步增大并阻塞肠道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肠梗阻,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以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这是肠癌病情恶化的重要标志14。
此外,全身症状也会逐渐恶化,晚期肠癌患者可能出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这些症状可能由于肿瘤消耗大量营养或引起消化道出血等原因所致13。
最后,肿瘤还可能发生转移,侵犯膀胱会引起血尿、尿频、尿急;转移至肝脏、肺部、骨等部位,则可能引起黄疸、呼吸困难、骨痛等症状,这标志着肠癌已进入晚期阶段6。
问题五:当出现一些可疑症状后,人们急切地想知道,需要借助哪些科学有效的检查手段,才能准确判断是否真的患上了肠癌?
答:当出现可疑肠癌症状后,人们需要借助结肠镜检查、直肠指诊、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来准确判断是否患上肠癌。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肠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通过镜头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发现肿瘤可取组织活检,明确肿瘤性质12。
直肠指诊简单易行,是诊断直肠癌的重要初步检查,可初步了解肿瘤大小、位置及活动度2。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磁共振,能评估肿瘤在肠壁内的浸润深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2。
此外,血常规、大便潜血试验等实验室检查也可辅助诊断,了解患者贫血程度及消化道出血情况13。
这些科学有效的检查手段,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可大大提高肠癌诊断的准确性。
问题六:在众多肠癌检查手段中,肠镜检查的准确性和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做肠镜检查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答:肠镜检查在肠癌检查中具有高准确性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早期发现、诊断与治疗方面,同时检查前需做好充分准备。
肠镜检查能够直观地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发现微小的病变或异常,如息肉、炎症、肿瘤等,这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肠癌至关重要12。其准确性高,有助于医生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12。
此外,肠镜检查还可在检查过程中进行治疗操作,如切除息肉,预防肠癌的发生12。对于有肠癌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肠镜检查尤为必要23。
进行肠镜检查前,患者需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包括清空肠道,并告知医生自身基础疾病、过敏史等,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6。
综上所述,肠镜检查是肠癌筛查的重要手段,其准确性和必要性不容忽视。
问题七:除了肠镜检查,还有哪些辅助诊断方法能帮助医生更精准判断是否患有肠癌,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是什么?
答:除了肠镜检查,还有多种辅助诊断方法能帮助医生更精准判断是否患有肠癌,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
粪便隐血试验操作简便、无创,能初步筛查肠道出血情况,但假阳性率高,灵敏度较低12。直肠指诊简单易行,对低位直肠癌诊断有一定帮助,但无法筛查结肠病变,且女性患者可能有隐私顾虑14。
CT或MRI检查能清晰显示肠道结构,发现占位性病变,对肠癌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价值,但费用相对较高23。钡剂灌肠可观察肠道形态,但微小病变检出率较低12。
胶囊内镜无创便捷,能观察整个小肠情况,但无法进行活检和治疗操作12。血液检查如检测癌胚抗原等标志物,可辅助诊断肠道肿瘤,但特异性不高5。
综上所述,这些辅助诊断方法各有特点,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组合,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问题八:在日常生活中,肠癌患者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复发风险呢?
答:肠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复发风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12。
合理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高脂、高糖、高盐及红肉、加工食品的摄入,保持肠道通畅12。
适量运动: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提高新陈代谢效率和免疫力12。
定期复查: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肠镜等,每3-5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异常12。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生活,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和抑郁,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1。
这些措施综合应用,有助于肠癌患者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12。
问题九:除了患者自身,家属也十分关心,肠癌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遗传的概率大概是多少呢?
答:肠癌确实存在遗传给下一代的可能性,遗传概率因具体情况而异,大致在5%至20%之间。
遗传因素在肠癌的发生中扮演着一定角色,尤其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也称为Lynch综合征)这两种遗传性疾病,它们会显著提高患病风险。对于FAP患者,子女有50%的几率继承致病基因12。而HNPCC患者的子女也有较高的风险继承突变基因1。
除了这两种明确的遗传性疾病外,如果家族中有多个亲属患有肠癌,也可能表明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此时,个体患病概率约为5%至10%,甚至可能达到10%至25%,但并非所有携带相同突变的人都会发病34。
因此,对于有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24。
主持人结尾:好的,非常感谢王主任的精彩讲解。相信通过刚刚的分享,大家会更加了解肠的相关知识。早期察觉、科学诊断、积极治疗以及合理预防,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好了,本期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健康大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