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五大神秘功夫”:“轻功”失传,其他几种现状怎样?

B站影视 2025-01-21 18:09 2

摘要:在开始今天的讲述前,我得跟大伙交个底,下面要说的每一段关于中国功夫的故事、每一项功夫的发展脉络,都是经过严谨考证、有迹可循的,绝不是信口胡诌,就是想带大家揭开中国历史上神秘功夫的真实面纱。

在开始今天的讲述前,我得跟大伙交个底,下面要说的每一段关于中国功夫的故事、每一项功夫的发展脉络,都是经过严谨考证、有迹可循的,绝不是信口胡诌,就是想带大家揭开中国历史上神秘功夫的真实面纱。


中国武术,作为华夏文化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洗礼,承载着无数先辈的智慧与汗水。在漫长的岁月里,诞生了许多令人称奇的神秘功夫。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这些功夫的世界,看看它们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境遇。
一、轻功:消逝在时光中的 “飞檐走壁” 梦
轻功,在中国传统武术里,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它属于武术的术类,是真实存在过的功法。在古代,那些轻功高手们身轻如燕、健步如飞,光是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古籍中不乏对他们的记载,仿佛将我们带回到那个侠客纵横的江湖时代。


像燕子李三,传说他能在夜间飞檐走壁,行窃富户人家如入无人之境;万籁声,一代武术大家,轻功造诣也颇深;还有陈师行,武当轻功的代表人物,其身姿矫健,展现出了轻功独特的魅力。武当、峨眉、少林等名门大派,以及民间流派,都有各自的轻功传承,像梯云纵、水上漂、踏雪无痕、走壁功等著名功法,更是让人充满遐想。


但在如今,轻功却仿佛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们的认知里,那些草上飞、水上飘之类的轻功绝技,听起来实在太过神奇,超出了常人的理解范围。小说和影视剧更是给轻功披上了一层 “神化” 的外衣,尤其是 “威亚” 技术出现后,轻功被演绎得愈发玄幻,让人不禁怀疑它是否真的存在。可实际上,轻功是真实存在的。《隋书》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隋朝时,禅定寺的幡竿高十余丈,有一次幡竿绳索断裂,众人都束手无策。这时,勇将沈光站了出来,他嘴叼绳索,如猿猴般敏捷地攀爬上高竿,系好绳索后,又直接跳下来,落地时竟能用手掌先着地,随后还稳稳地后退了数十步。沈光因此被人们称为 “肉飞仙”,这便是古代轻功较为真实的展现。


如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再见到真正的轻功高手。那些所谓的 “武林高手”,大多来自武术院校、寺庙或道观,又或是体育竞技领域。他们身形矫健、反应敏捷,但与传说中的轻功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现在我们能看到的 “轻功表演”,比如踩鸡蛋,表演者能在脆弱的鸡蛋上站立而不使其破碎,看似简单,实则运用了压力学和重力学原理,这已经算是现代较为出彩的 “轻功展示” 了。.


深究轻功失传的原因,训练的艰苦和高门槛是重要因素。轻功看似只是身形敏捷,实则与内功修行紧密相关。练习者需要明白 “气” 在身体里的运行路径,通过长期枯燥的打坐吐纳,以及对身体极限的不断挑战,如站桩、跳跃、负重跑跳等,年复一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才有机会达到身轻如燕的境界。这不仅需要极高的悟性,还得有过人的毅力和天赋,可大多数人都难以坚持,只能知难而退。再者,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让轻功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各式各样的飞行器让人们的出行变得便捷,年轻人也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钻研这门艰苦的功夫。


二、佛山无影脚:实战中磨砺出的南派绝技
“佛山无影脚”,光听名字就充满了神秘色彩,它可不是虚构的功夫,而是实实在在存在过的拳术。这门绝技的传承,还得从黄飞鸿说起。
黄飞鸿,作为一代武术宗师,他的伏虎拳、虎鹤双形拳、铁线拳等功夫早已声名远扬。有一天,在佛山开武馆的黄飞鸿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 拳师宋辉镗。宋辉镗前来与黄飞鸿切磋武艺,黄飞鸿不知对方底细,一开始便以防守为主,施展出伏虎拳迎战。几个回合下来,黄飞鸿渐渐摸清了对方的套路,转守为攻,用工字伏虎拳巧妙地破解了宋辉镗的蝶掌。


宋辉镗见势不妙,突然大喝一声:“看拳!” 紧接着便左右开弓,连续出拳,那速度和力量让黄飞鸿一时间眼花缭乱。就在黄飞鸿忙于招架对方铁拳时,冷不防宋辉镗一记飞腿袭来,黄飞鸿躲避不及,连退了好几步。黄飞鸿心中暗自佩服,连忙问道:“好厉害!这叫什么功夫?” 宋辉镗笑着回答:“见笑了,这叫‘无影脚’!” 黄飞鸿诚恳地说:“好一个‘无影脚’,来得无影无踪!若是宋师傅愿意,我愿拜您为师学习这门功夫。” 就这样,二人以 “绝” 换 “绝”,宋辉镗传授黄飞鸿 “无影脚”,黄飞鸿则将铁线拳、伏虎拳传授给宋辉镗。


“佛山无影脚” 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善于声东击西,在扰乱敌人的视线和判断后,迅速发腿攻击对方,让人防不胜防。这门功夫十分注重攻击身体下盘的技巧,要求练习者在快速进攻的同时,保证脚下稳如磐石,只有这样,出手才能敏捷,也能更好地抵挡和化解外来的攻击。所以,扎实的马步功底是 “无影脚” 的根基所在。
黄飞鸿的第三代传人余志伟曾回忆,他的师傅在传授 “无影脚” 时强调,这门功夫有进攻和防守之分,是一整套经过实战打磨、成体系的脚法。余志伟自己在练习 “无影脚” 之前,师父林世荣就让他先站了 12 年马步。因为只有马步稳了,练习 “无影脚” 才能事半功倍,否则踢出去的腿和常人无异,根本发挥不出这门功夫的威力。由此可见,“佛山无影脚” 的传承和练习,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艰苦的过程。


三、回马枪:马背上演绎的战场智慧
回马枪,一听就知道和骑马作战有关,它是中国古代战场上的一门独特枪法绝技。在古代战争中,骑兵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回马枪就是骑兵在战场上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战场上,双方骑兵激烈交锋,一名骑手佯装不敌,拨转马头便走。敌人见状,以为对方胆怯逃跑,便紧追不舍,心中满是胜利的喜悦。就在敌人逐渐放松警惕、距离越来越近时,佯装败退的骑手突然猛地转身,借助战马奔跑的惯性,手中长枪如闪电般刺向敌人要害。这突如其来的一击,往往让敌人措手不及,瞬间扭转战局。这便是回马枪的威力。


从武艺的角度来看,回马枪属于 “败枪” 类的枪法。在 “枪法二十四势” 中,虽然这是步战枪法,但也沿袭了回马枪 “败中取胜” 和 “死中求活” 的理念。马上枪法中的回马枪,对时机的把握、出枪的精准度、反应速度以及驾驭战马的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难度极大。相比之下,步战中使用回马枪相对容易一些,只需一个回身动作,但同样需要精准的判断和快速的反应。
古人在枪法的传承和发展上极具智慧,在不同的武术套路中,都能看到回马枪理念的影子。比如在疯魔棍中,有 “白猿拖刀” 这一招式,它在 “持枪上阵” 之后施展,一进一回,落势为 “孤雁出群”;程氏的 “五十五图” 里,“孤雁出群” 和 “敬德倒拉鞭” 两个棍法,也体现了 “败枪” 与 “救护” 的精妙之处。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古代武术家们对回马枪这一技法的创新和传承。


四、鹰爪功:历经磨难传承至今的实战拳法
鹰爪功,相传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所创。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岳飞为了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创编了这套以擒拿格斗为主的拳术,最初叫做一百零八鹰爪手。岳飞带领着岳家军凭借着这门功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令敌人闻风丧胆。
南宋灭亡后,元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禁止老百姓练武,甚至连厨刀都要十户人家合用一把。在这样严苛的环境下,岳家军后人依然没有放弃对鹰爪功的传承,他们将这门功夫秘密地流传下来。到了明朝,戚继光整理武术心得时,鹰爪功也在其中,这使得这门功夫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殷祖炎,作为浙江唯一的鹰爪功传人,他与鹰爪功的缘分颇深。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鹰爪功的高手,殷祖炎自幼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小时候,他曾在上海生活过一段时间,当时上海的精武体育会汇聚了众多武术奇人,各门各派的武功在这里都能看到。殷祖炎在这里受到了浓厚武术氛围的熏陶。
精武体育会由霍元甲创办,霍元甲被谋害后,“鹰爪王” 陈子正接替他成为精武体育会的重要人物。陈子正威名远扬,与赵连和、罗光玉、吴鉴泉并称 “精武四杰”,他正是殷祖炎的师公。后来,殷祖炎得到了陈子正真传弟子李佩弦的悉心教导,系统地学习鹰爪功。


练鹰爪功,讲究 “眼快、手快、心快、意快、腿快”,这需要练习者全身心地投入,不断地磨练自己的反应速度和身体协调性。殷祖炎练习鹰爪功已经有 60 多年了,他用自己的坚持和热爱,守护着这门古老的功夫,让鹰爪功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得以传承。


五、降龙十八掌:从传说到现实的刚猛拳法
降龙十八掌,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在武侠小说和影视剧中可谓是声名远扬。降龙十八掌名称最早取自《周易》,原名 “降龙廿八掌”,传说正宗的降龙掌有二十八式,每一式都与天上二十八星宿对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十式失传了,后人便将其简化为十八掌。
在现实中,降龙十八掌虽然没有影视剧中那般威力无穷,但按照书中的招式练习,同样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和太极拳法有些相似,不过实用性相对没那么强。降龙十八掌的每一式都有着独特的技巧和理念。


比如第一式 “见龙在田”,这是一招转守为攻的妙法。当练习者被敌人抢先出招,手腕被擒时,可以顺势将手腕翻过,以又重又快的掌法拍击敌人肩头,这一招速度极快,敌人若不及时撤招,必定会被击中。第二式 “飞龙在天”,练习者需要腾跃半空,居高向下轰击,借助下落的重力和掌风,威力奇大,是降龙掌法中最刚猛的一招,往往能逼得敌人只能硬接。还有 “鸿渐于陆”,此招讲究一个 “巧” 字,是退敌的防御招式,当敌人近身时,可拆解为三式,分别护住上中下三路,同时用掌力击打敌人手腕,迫使敌人撤招。


降龙十八掌的每一招都蕴含着深刻的武学道理,或刚猛,或巧妙,或攻防兼备。虽然在现代社会,它更多地是作为一种传统武术的练习方式存在,但它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

来源:武观速闻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