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晚最好的时候是十年前和现在

B站影视 2025-01-23 14:15 2

摘要:在互联网学科快速迭代的今天,"晚学"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出人们的视线,反而在各个平台上焕发出新的活力。从豆瓣的初代网红讨论,到小红书、B站、抖音的全面开花,晚学已经成为了一种跨平台、多角度、深互动的互联网现象。本文将探讨晚学为何能

在互联网学科快速迭代的今天,"晚学"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出人们的视线,反而在各个平台上焕发出新的活力。从豆瓣的初代网红讨论,到小红书、B站、抖音的全面开花,晚学已经成为了一种跨平台、多角度、深互动的互联网现象。本文将探讨晚学为何能够长盛不衰,以及它在不同平台上的表现和影响。

互联网学科升级换代之快,即使5G冲浪的硬糖君也有点吃力了。

完颜慧德老师的一系列伦理学(lonely)课件还没学完,谢冰夷女士因人设造假又催生出小冰学;明星下场捂嘴引发群众逆反,“如学”成了互联网热门课程;与此同时,种田综艺的嘉宾冲突又被延展为“岛学”供有余力的同学加餐。

好在网红和网红文化各领风骚俩礼拜已是常识,即便跟不上节奏,忍俩礼拜风头也就过去了。但偏偏有一个挑战常识的存在,几乎让硬糖君怀疑是不是自己信息茧房了——那就是晚学!

凭谁问:除了我们这些当年偷偷跟着豆瓣女神学穿搭的互联网老帮菜,到底是谁在让晚学长盛不衰?尤其最近晚晚夫妇开始正经端起直播饭碗,晚学又诞生大量新课件,吸引大量新同学,更走出豆瓣,在小红书、B站、抖音遍地开花。

明明网红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怎么晚晚女士成名快20年,还能成为被研究解读的对象?那些没经历过“粗眉悬案”和“古堡婚礼”的新网民,怎么就迷上了这种古典学科?对于网红文化共创史上的巅峰之作,let’s学习!

一、全平台晚学,各有侧重

“晚学”大抵诞生于2017年,大本营是豆瓣,也是晚晚作为初代网红梦开始的地方。

最早豆友们对晚晚只是零星议论,以扒皮为主。起点是晚晚发微博晒丈夫林翰送自己的结婚纪念日礼物,被群众发现是品牌软广。于是有好事者开始顺藤摸瓜,发现豆瓣文艺女神的名媛生活并禁不起推敲。

这批网友也是最早的晚学家。为了八卦起来更少限制,晚学家建立了专组畅所欲言。在专组被炸后,专门讨论网红的象组又成了晚学家的大本营。

随着豆瓣小组活跃度普遍下滑,晚学家也不再守着一亩三分地,开始前往各平台布道,并因平台气质产生了不同流派。

小红书的算法推荐方式和信息流排布特点,让它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微博,成为群众吃瓜第一阵线。晚学在这里以图文和短视频段子为主,主打一个短平快,适合老同学获取第一手动态,或者新同学入门。

因为平台算法,你只要在小红书上搜过一次“晚学”或其他关联词,接下来的3-5天你的首页就会被晚晚林翰两口子承包,想避开都难。

而在“年轻人学习大社区”B站上,晚学洗去那股八卦味儿,带上了浓重的学术味道。在小红书对晚学有了初步了解的同学,就可以到B站进行更深入全面的学习。

在B站的晚学家中,属AKA嬛球达人老师的课件内容学术范儿最强。晚学经典段子如“雷宛萤你是我的奶奶”“Let’s恋爱”等都被一样拆解,每节课有主题、有相关学习资料、边讲边写的板书、课堂小提问、还有课后作业以及延展题,完全仿照大学生网课模式。而且在每节“晚学网课”评论区,还真有好学之人交作业,主打一个全仿真沉浸式学习。

抖音上也有一部分晚学家在活跃,但内容原创性不强,以多平台搬运整合为主。当然抖人最爱搞抽象,只是相关模仿秀目前还未成气候。

总体来看,当下流行的各平台课件与豆瓣初版内容没有太大变化。晚晚夫妇的“核心罪状”除了2021年木木美术馆工人意外亡故事件,其他也还是老生常谈的虚荣、说谎、花小钱吹大牛。

但当年的豆瓣相对比较封闭,晚学的影响力局限在小圈子。如今晚学家四处开花,被豆友们学滥了的晚学,换个地方又成了新鲜玩意儿。

尤其当代年轻人干啥都讲究仪式感,或者换个说法,追求谈资。网友跟网红干架,最怕的就是网友扯着嗓子喊半天,正主那边一言不发。但晚晚夫妇不仅在直播中与网友对线,还经常在各平台拉黑网友,极大增强了这项互联网娱乐活动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被晚晚拉黑,被晚学家称为“毕业”。有些网友,就算没那么真情实感,也要认真学习课程,跑去评论区戳人家心窝子,争取喜提“毕业”资格,谈资也就跟着来了。

二、不利他的女网红

当代网友虽然热衷审判,但也很容易怜贫惜弱,很多网红都经历过口碑回暖。像完颜慧德,伴随着抖音官方纪录片的上线,以及她和余秀华、苏敏、邓静三位嘉宾共同录制的综艺《我爱我,很棒》播出,口碑直接来了个大翻盘。

有意思的是,从晚学诞生那一刻起,晚晚的大众口碑就是一路向下。都说负面口碑总有触底反弹的一天,但晚晚的向下曲线却像没有尽头。硬糖君总结各平台舆论,认为原因有两点。

一是晚晚作为网红,几乎没有任何利他性。

人嘛都是感情动物,大家的社会关系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上,投我木桃报以琼瑶,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特别是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与明星、名人之间的关系被无限拉近,这种利他性就变得更重要了。

晚晚偏是个毫无利他性的存在。当年晚晚的走红,与时代红利有关,彼时网红只需要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就可以。但现在不一样了,网友更注重“交换”的过程。

举个例子,大多数网红走红之前,都会以“好朋友”“好姐妹”的身份出现————我用我的知识带给网友真切的变化或者快乐,比如教大家怎么化妆、如何穿搭等等。甭管真情还是假意,人家至少是释放出善意了“我不是想赚你钱,我是真想帮你”。

但晚晚不一样,主打一个“我和你们不一样,我的style你学不来”。

早年她群众缘还不错时,有人求唇膏色号,晚晚来一句“没有卖的,我自己调出来的”;问衣服链接,回“自己织的”。当然如今晚晚也放下身段开始直播带货了,据说一场收入起码几十万,这让群众怎么能不烦,怎么能相信她是真心分享?

这也就来到了第二点:其实晚晚过得还不错,远够不上被网友“怜惜”。

虽然在晚学课件中,晚晚是用不起爱马仕、住在自建房拖欠房租的寒门贵妇。但平心而论,晚晚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跃迁。看小红书蒲公英平台报价,晚晚是图文15万、视频20万,商业价值不低。现在甚至可能是她最能直接产生商业价值的时候。

于妈在《鬓边不是海棠红》里有一段“祖师爷”理论,放在这里很恰当。大意是说,你比别人强一点的时候,人家就是想把你踩下来。但当你成为祖师爷的时候,所有人都会爱你供着你。

网红富二代赛道上那些毛巾王子、皮鞋公主,也未必毫无瑕疵。但他们距离我们普通网友太远了,审判了也没什么意义。网友反而愿意把他们当做“互联网人脉”“我素未谋面的有钱朋友”。

晚晚夫妇这种日子比群众强一些,踩到了时代风口,没有任何利他性还持续获得网友关注并将热度变现的,让人怎么不愤愤然。“万柳少爷”或“普通人”都有机会得到人们的喝彩,但走了狗屎运且自我感觉良好的“前同事”不行。

三、同一群人的爱与恨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晚学能够长盛不衰?

首先还是因为两位主角不甘被遗忘,总是活跃在台前提供最新物料。戈夫曼认为,人的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演戏,目的是赢得观众的认可乃至喝彩。普通如你我,发朋友圈也要修个图。而晚晚夫妇的长期嘲点就是在人前演出精英形象,却与两人实际生活相去甚远。

在这种扮演与真实的拉扯中,又总是露出种种破绽,让这对夫妇长期处于一种拧巴又滑稽的状态。这就吸引了很多“缺德人”的关注,谈不上爱恨,就单纯想看乐子。

更值得注意的是,时代思潮的变化也在为晚学添柴。

2017年晚学刚诞生时,大家的心态就是八卦。因为豆瓣本来的风格也是“无人不可扒,无事不可扒”,与其说是对他们有什么好恶,不如说是对名人的窥私欲和揭秘欲。

作为晚学诞生的见证者,硬糖君甚至觉得当时大家对晚晚的态度是怜爱居多。之所以八卦她,找出林瀚种种不怎么样的证据,是怒其不争,希望她能够不破不立活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2021年木木美术馆事件是个分水岭。晚晚在接受姜思达采访时说那是她感受到互联网恶意最重的一年。诚然群众的恶感与她轻飘飘的“死了个人”的言论有关,更重要的是,群众也确实需要一个情绪的发泄口。

从全网舆论风向看,娱乐都是大众负面情绪的最主要出口。而当明星越来越规行矩步有如AI,只有网红,最好还是从PC互联网时代走来,既为大众熟知,又留下过很多没遮没拦的言行的网红,最适宜做大众的情绪靶点。

尤其随着经济增长放缓,既然向上流动已经相当困难,那精英就不再是被崇拜和学习的对象,解构精英才是快乐源泉。“寒门贵妇”“网红夫妇欠房租被催款”,在这个解构扒皮的过程中,阶层差异也就被短暂抹平。

为什么人们热衷于解构晚晚,而不是其他“上流”人士?因为她的身份立不住脚,她是自我美化的伪精英。所以被群众解构戳中痛处时,她的反应会更加激烈,更容易破防。

晚晚夫妇的破防,反过来又意味着普通网友对精英阶层的胜利。加之晚晚有“原罪”(木木美术馆工人事件),在解构审判她的时候,心理负担就更小,因为无论如何自己都是正义一方。

其实,十年前看着晚晚想象着文艺时髦的诗与远方,和现在吐槽晚晚戳破精英假面的,虽然未必是同一批人,但大体是同一个阶层类型的人。大家都向往更高阶层的美好生活,对自己的现状并不完全满意。当富贵可求,大家比学赶帮。当富贵不可求,看看假精英破防也是件俏皮事。

而对于网红来说,黑红也是红,流量就是钱。学习了几场晚晚带货直播,硬糖君甚至觉得这两口子有意在cue争议,引起大众情绪反弹,靠扮演互联网丑角来收割流量。那么,真文艺也好、伪上流也罢,抓得到耗子就是好猫。搞事业的晚晚,这不就来了吗。

作者:毛丽娜,编辑:李春晖

来源:好好恋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