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学校倡导“科研兴校”,培养科研型教师,打造科研型学校,要求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搞科研”,很多老师也申报了各级规划课题,由于选题存在着“假大空”问题,所以研究工作无从下手,不知所措,很多课题研究报告“东拼西凑”,没有研究价值,也有很多课题研究“胎死腹中”
现在,学校倡导“科研兴校”,培养科研型教师,打造科研型学校,要求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搞科研”,很多老师也申报了各级规划课题,由于选题存在着“假大空”问题,所以研究工作无从下手,不知所措,很多课题研究报告“东拼西凑”,没有研究价值,也有很多课题研究“胎死腹中”或者“半路夭折”。
其实,教育科研工作并不神秘,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山峰。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就在我们身边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只要我们讲究方法,就一定能做出出色的教育科研工作。
现在,我们用调查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分别做两个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例一、XX学校XX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问卷调查研究
1、确立课题名称:XX学校XX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问卷调查研究。其中,XX学校XX班学生是调查研究对象;课外阅读现状是调查研究内容,问卷调查是研究方法。
2、论证研究意义: 课外阅读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开发,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逻辑推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时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制作调查问卷:a. 你每天有多长时间阅读课外书?b.你看得最多的是哪类课外书?C.你做读书笔记或者读书卡吗?d.你喜欢和谁一起读课外书?e.你读课外书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怎么办?等等。
4、进行调查统计:学生实事求是完成答卷后,教师统计相关的数据,算出各项调查问题的比率。
5、得出调查结论:大多数学生课外阅读时间较少;学生喜欢看故事、游戏、科幻等一类的书籍,对文学名著不感兴趣;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做读书笔记或者读书卡等。
6、分析产生原因:教师给予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学生把大量的课外时间用在课外作业上,同时,许多家长也认为读课外书籍影响学习,不让学生看课外书等。
7、提出研究建议: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让学生每天花一定时间读书,养成课外阅读习惯,做好读书笔记,定期举行读书会,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等。
调查研究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基本步骤:选择课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例二、 谐音记忆法对提高小学生记忆效果的实验研究
1、确立研究课题:谐音记忆法对提高小学生记忆效果的实验研究,其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谐音记忆法是否可以提高小学生记忆效果是实验研究内容;实验是研究方法。
2、提出实验假说:谐音记忆法对提高学生记忆效果具有重大作用。
3、选择实验被试:XX班学生分成A、B两组。
4、实验组织形式:实行单组实验。A组学生采用谐音记性法,为实验群体,B组学生采用死记硬背法为对照群体。
5、选择实验试题:记住下列3个地理方面的世界之最: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爸爸试爬,要上);
(2)世界最低点死海,海平面以下392米(三舅儿在死海游泳);(3)世界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22米(加大马力压那海狗,它只摇摇动双耳)。
记忆五个历史事件的时间:
(1)李渊618年建立唐朝,可记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
(2)清军入关是1644年,可记作:“一溜死尸”;因为清军入关尸横遍野。
(3)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可用谐音记作:“一拔就死”;
(4)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签订,可记作:“马关的花生——一扒就捂(霉变)”;
(5)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历时103天的戊戌变法,可记作:“戊戌变法,要扒酒巴;路遥遥,酒两舀”。要扒酒巴,即1989年;路遥遥,即6月11日;酒两舀,即9月21日。
6、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群体和对比群体的初次实验,采用谐音记忆法记住3个地理方面的世界之最
效果显著,假说成立;又通过实验群体采用谐音记忆法记住五个历史事件的时间的二次检测,记忆效果也非常显著,假说再次成立。谐音记忆法可以提高学生记忆效果,比死记硬背记忆时间快,不容易遗忘。
教育实验法是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采取的“假设→求证”活动。 一般步骤为:提出研究假设→选择实验对象→进行前测 →开始实验 →进行后测 →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撰写实验报告。
小例子,大智慧,教育科研不神秘,处处都是研究课题。
来源:神钲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