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10000小时!王春生教授,固态电池最新Nature Materials!

B站影视 2025-01-23 07:42 2

摘要: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因其高安全性与能量密度而备受关注,但其实际应用受限于锂的低可逆性、有限的正极载量以及对高温高压操作的需求,这主要源于固态电解质(SSE)的低电压还原和高电压分解,以及锂枝晶的生长。

第一作者:Weiran Zhang

通讯作者:王春生教授

通讯单位:美国马里兰大学

【成果简介】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因其高安全性与能量密度而备受关注,但其实际应用受限于锂的低可逆性、有限的正极载量以及对高温高压操作的需求,这主要源于固态电解质(SSE)的低电压还原和高电压分解,以及锂枝晶的生长。

在此,美国马里兰大学王春生教授等人报道一类还原性亲电试剂与金属-亲核材料接触时获得电子和阳离子,发生电化学还原并形成固体还原性亲电试剂界面层(solid reductive-electrophile interphase),从而同时解决了这些挑战。这种固体还原性亲电试剂界面层具有电子阻挡和锂排斥特性,能够防止SSE的还原反应,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并支持高电压正极。因此,经过还原性亲电试剂处理的SSE在负极端展现出高临界容量和锂可逆性,并使Li(1% Mg)/SSE/LiNi0.8Co0.15Al0.05O2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在30°C和2.5 MPa条件下实现了高库仑效率(>99.9%)、长循环寿命(约10000小时)和高负载能力(>7 mAh cm-2)。同时,这一概念还扩展到其他材料(例如金属氧化物)的正极,提升了高镍正极的循环寿命,并将工作电压扩展至4.5 V。通过这种固体还原性亲电试剂界面层对材料表面进行调控,有望加速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商业化进程,并为多种材料提供解决方案。

相关研究成果以“REvitalizing interphase in all-solid-state Li metal batteries by electrophile reduction”为题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

【研究背景】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ASSLMBs)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优势。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固态电解质(SSE)能够满足这些应用的所有要求。例如,LiPON材料具有宽电化学窗口,但离子电导率较低。硫化物电解质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合适的机械性能,但其电化学稳定性窗口较窄(1.08至2.24 V),导致它们在锂负极上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在正极上形成正极电解质界面。不幸的是,这种SEI无法防止进一步的还原反应和锂枝晶生长,从而降低了锂的可逆性和临界电流密度(CCD)。同时,正极电解质界面无法保护SSE免受氧化,导致其与4 V正极材料(如LiNi1-x-yCoxMnyO2)的兼容性较差。此外,无机SSE材料的有限组成限制了对SEI和正极电解质界面成分的调控能力。氟掺杂虽然引入了锂排斥性和抗氧化性的LiF,以稳定负极和正极,但也显著降低了SSE的离子电导率。因此,ASSLMBs往往需要在高温或高压力下工作,以提高兼容性和抑制锂枝晶生长。

近期的研究突破涉及在固态电解质(SSE)和锂电极之间使用人工锂排斥性中间层(interlayer@Li),以抑制锂枝晶生长并防止SSE被还原。然而,像钨这样的材料由于具有高电子导电性,会导致SSE的还原,从而限制其性能(在60°C下临界电流密度为1 mA cm-2)。最先进的Ag-C中间层在锂亲和性和电子导电性之间取得了平衡,当与温等静压结合并在60°C和2 MPa下运行时表现出色。然而,这些中间层厚度在微米级别且并非SSE的原生层,许多固态电池需要高温(>55°C)或高堆叠压力(>50 MPa)来降低界面电阻并增强接触,这对于工业应用来说并不理想。

【研究内容】

因此,直接在SSE颗粒上构建锂排斥性和电子阻挡层可以同时抑制锂枝晶生长并防止SSE发生还原/氧化分解(图1b),但这些产物是晶体的、不均匀的且较厚的,降低了保护效率并增加了阻抗。在此,本文报道了一类还原性亲电试剂(REs;例如酸酐和酰卤)在与锂-亲核材料接触时能够从锂-亲核材料获得电子和锂,从而实现RE的还原,并形成一层薄的保护层(图1c),将其命名为固体还原性亲电试剂界面层(SREI)。这种SREI能够在大多数电池材料上建立界面层,大多数SSE和电极都是锂-亲核材料(如硫化锂、氧化锂、卤化锂)。为了实现REs的有效电化学还原,并在SSE颗粒上形成锂排斥性和电子阻挡的SREI层(SREI@SSEs),REs必须满足三个标准:

首先,它们是强亲电试剂,能够通过与亲核位点的相互作用实现预组织,并从锂-亲核材料中获得电子;

其次,它们的还原电位高于锂-亲核材料的氧化电位(图1d),从而能够进一步发生电化学还原以形成SREI;

第三,它们是含氟试剂,碳含量较少,以形成富含无机物的锂排斥性成分,同时降低锂亲和性的有机物含量(尤其是为了保护ASSLMB中SSE)。

一般来说,REs在与SSE接触时会在SSE表面形成紧密的亲核-亲电对。由于接近SSE,预组织的REs便于发生电化学还原,并倾向于通过从SSE获得阳离子(Li+)和电子(e-)形成致密且非晶态的结构(图1c)。SREI层的形成由电子控制,当达到特定厚度时,界面层转变为电子绝缘层,从而实现均匀的致密且薄的SREI层的形成。这种自限制的电化学过程类似于电池中的SEI形成,但它是通过RE溶液与材料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实现的,无需施加电场和先进设备,它超越了SEI和传统涂层方法,在界面层设计中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广泛的应用性。

图1. “电化学亲电试剂还原”策略示意图。

理解亲电试剂的还原作用

为了理解亲电试剂的还原过程以及固体还原性亲电试剂界面(SREI)的形成和性能调控,作者将传统化学涂层与SREI进行了对比,使用四丁基氟化铵(TBAF)作为化学涂层的试剂(图2a),该过程涉及锂离子(Li+)从固体LPSC扩散到溶液中,并与氟离子(F-)形成离子键,从而生成氟化锂(LiF)涂层。进一步对比了由不同还原性亲电试剂形成的SREI,包括有机亲电试剂三氟乙酸酐(TFAA)和无机亲电试剂二磷酸氟化物(DPF)。作为一种酸酐,TFAA是一种强有机亲电试剂,其还原电位(2.84 V)高于LPSC电解液(2.12 V)或NCA/NMC正极材料(~2.7 V)(图2b)。当TFAA与LPSC或NCA/NMC接触时,TFAA会与材料中的亲核位点(LPSC中的硫或NCA/NMC中的氧)形成紧密配对,并从这些位点接受电子(e-)和锂离子(Li+),从而发生电化学还原,形成有机-无机复合的SREI层。

通过将TFAA中的CF3基团替换为氟,可以生成具有更高亲电性的酰卤(图2b)。酰卤中的O=C-F基团比TFAA中的O=C-CF3更容易释放氟,类似于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中的O=S-F基团,从而在还原过程中形成更多的LiF。

图2. 亲电试剂还原的亲电试剂设计及反应机理。

SREISSE与锂负极的兼容性

通过测试与熔融锂的接触角来评估TBAF涂层、TFAA SREI和DPF SREI的锂排斥性,结果分别为132°(TBAF LPSC)、148°(TFAA LPSC)和153°(DPF LPSC),这表明与传统多孔涂层相比,致密的SREI具有更显著的锂排斥性,且无机成分的锂排斥性高于有机成分。为了避免锂扩散性成为负极的限制因素,在锂中掺杂了1%的Mg(Li0.99Mg0.01),以增强锂的扩散性并抑制孔洞的形成。这种材料在与裸露的LPSC组合时,展现出>0.9 mA cm-2的CCD(图3a)。按照锂排斥性的趋势,TBAF涂层的LPSC颗粒将CCD提高到1.4 mA cm-2,但伴随着更大的过电位(图3a),而强锂排斥性的SREI则将CCD提高到非常高的值:TFAA LPSC>2.3 mA cm-2/2.3 mAh cm-2(图3b),全无机的DPF LPSC>3.4 mA cm-2/3.4 mAh cm-2(图3c)。同时,Li || DPF LPSC || Mg@SS电池测量的库仑效率(CE)显示,DPF LPSC在40次循环内即可达到99.5%的CE(图3f),并且从200次循环到1000次循环的平均CE约为99.7。相比之下,未处理的LPSC仅达到约97%的CE,并且很快短路(图3f),这与之前的报道一致。

图3. SREILPSC在锂负极上的稳定性。

SREI SSE在ASSLMBs中的性能表现

硫化物基SSE在低电位下容易被氧化,使其与典型的4 V正极材料在电化学上不兼容。此外,硫化物SSE与锂的低兼容性限制了其在高倍率和高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由于DPF SREI具有低界面电阻和高稳定性,NCA || DPF LPSC || Li电池在30°C和2.5 MPa条件下,以4.2 V截止电压实现了优异的高倍率性能。在0.1 C的倍率下,全电池实现了160.3 mAh g-1的高可逆容量。在更高倍率(0.3 C、0.5 C、1.0 C和2.0 C)下,电池分别保持了139、129、109和76 mAh g-1的容量(图4a),并且在返回1 C倍率时完全恢复。值得注意的是,在2 C(2.6 mA cm-2)的高倍率下,电池展现出超过4500次循环的稳定性能,容量保持率高达90%(图4b)。

此外,高负载正极和锂负极都具有高稳定性。使用未处理的LPSC时,NCA || Li电池在3.5 mAh cm-2的高负载下容量迅速衰减,但经过DPF处理的NCA || DPF LPSC || Li电池在0.2 C倍率下能够稳定循环超过370次,容量保持率为75%(图4c)。即使在高达7.1 mAh cm-2的负载下,全电池仍能保持超过600次循环的稳定性(约10000小时),库仑效率迅速达到99.9%(图4d)。这种在循环寿命上的卓越耐久性,结合在室温和低压力下实现的高倍率充放电能力,标志着ASSLMBs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突破。

图4. DPF LPSC在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

亲电试剂还原策略的普适性

亲电试剂的电化学还原为材料保护提供了一种通用解决方案,DPF的强亲电性和高还原电位通过相同的方法成功地在NCA粉末上建立了一层DPF SREI,显著提高了全固态锂金属电池(ASSLMB)的循环稳定性和工作电压。通过SEM对DPF处理的NCA(DPF NCA)颗粒进行表征,显示其形貌和结构与未处理的NCA相同,但在颗粒表面均匀分布有氟(F)、磷(P)和氧(O)元素。TEM图像和元素分布图表明,这种SREI非常薄(5~10 nm)且均匀。DPF NCA颗粒上DPF SREI层的放大图像显示出高度非晶态的特征(图5b),XPS确认了DPF-NCA颗粒表面存在强烈的氟(F)、氧(O)和磷(P)信号(图5c),在溅射前镍(Ni)和钴(Co)信号极低,溅射后有所增加。与SSE颗粒上的SREI类似,这种SREI主要由LiF–LixPyOzFi组成。这些结果与SSE颗粒上SREI的观察结果一致,表明该策略的高度一致性和普适性。

图5. 亲电试剂还原策略在电极上的应用及其电化学性能。

【结论展望】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引入一类还原性亲电试剂实现了界面层设计的突破,这些试剂能够从金属-亲核材料中获得电子和金属阳离子,从而形成固体还原性亲电试剂界面层(SREI)。通过设计亲电试剂的结构,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SSE)颗粒表面生成了一层高度锂排斥性和电子阻挡的全无机LiF-LixPyOzF SREI层,显著提高了其在正极和负极的电化学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采用SREI保护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ASSLMBs)展现了卓越的耐久性,在中等负载(1.3 mAh cm-2)下可实现4500次循环,即使在高负载(7.1 mAh cm-2)下也能完成超过600次循环。为了证明其适用性,这种SREI还被应用于金属氧化物正极,从而扩展了工作电压。这些发现为广泛材料的保护开辟了道路,对先进电池及其他领域(例如其他电化学材料和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科学衍生美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