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间,人作为社会性的存在,如何做人,如何对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从古老的东方智慧到现代社会理念,都在不断探索这一深邃的课题。就像我们敬盘古,他开天辟地,创造了世界,这是一种伟大的起源与奉献;谢女娲,她创造人类,让生命生生不已,
【未末主义谈】
题记:
敬盘古,开天地!
谢女娲,生不已!
人处世,应循礼;
互尊重,贵知己。
人欺人,乃自欺;
人成人,则成己。
人信人,乃自信;
人疑人,则疑己。
人扰人,乃自扰;
人救人,则救己。
人助人,乃自助;
人害人,则害己。
人罔人,乃自罔;
人度人,则度己。
人立世,当明义;
常省悟,善待己。
说真话,行真事;
做真人,福不已!
未末师悟“做人于己”,于2014年3月6日10:10(周四)成悟。
043. 思悟“做人于己”
(2025年5月29日)
未末师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间,人作为社会性的存在,如何做人,如何对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从古老的东方智慧到现代社会理念,都在不断探索这一深邃的课题。就像我们敬盘古,他开天辟地,创造了世界,这是一种伟大的起源与奉献;谢女娲,她创造人类,让生命生生不已,这是一种无尽的慈爱与给予。而未末主义之“做人于己”这一简单的表述背后,同样蕴含着无尽的哲理与智慧,它或许也有着如同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般对于自身与他人关系的深刻考量,值得我们深入思悟。
一、处世之礼与知己之贵
古之智者,皆重礼义。“礼者,人道之极也。”礼,是人际交往的准则,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就如同星辰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方能构成璀璨的星空;人们遵循礼的规范,社会才能和谐有序。从君臣之礼到师徒之礼,从长幼之礼到宾主之礼,礼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家庭中,晚辈对长辈行礼,是对长辈养育之恩的敬重;在社会上,人们相互行礼,是对彼此人格的尊重。这并非是一种形式上的束缚,而是一种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知己,是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在茫茫人海中,能够找到真正理解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是一种莫大的幸运。知己之间,相互尊重是基石。尊重对方的思想、观点、选择,不强行将自己的意志加诸他人。这种尊重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彼此的心田。当我们尊重他人时,其实也是在寻找自己内心深处对尊重的渴望,因为尊重他人的同时,我们也在期待着他人对自己的尊重,这是一种人性的共鸣。
“礼之用,和为贵。”处世遵循礼,以尊重为桥梁,才能通向知己的彼岸。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自己的利益和感受,而忽视了他人的存在。只有以礼相待,尊重他人的差异,才能建立起深厚的人际关系。就像不同的乐器,只有各自遵循音律的规则,相互配合,才能演奏出和谐美妙的乐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价值与位置。
二、待人之道与待己之果
“人欺人,乃自欺;人成人,则成己。”这是一种深刻的因果关系。当一个人选择欺骗他人时,他其实是在欺骗自己的良知。就如同掩耳盗铃的人,以为自己能够骗过他人,却不知自己的愚蠢行为早已被自己的内心所洞察。而当我们选择成就他人时,我们也在为自己的成长和成功铺通道路。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都懂得这个道理。比如鲍叔牙举荐管仲,他放弃了自己在齐国的高位,成就了管仲的治国之才,而管仲的成功也让鲍叔牙的贤名得以流传千古,他们共同成就了一段佳话。
“人信人,乃自信;人疑人,则疑己。”信任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当我们信任他人时,我们展现出的是自己内心的笃定和对人性美好的信念。这种信任如同阳光,能够驱散人与人之间的阴霾。反之,当我们总是怀疑他人时,这种怀疑的种子也会在自己的心中生根发芽。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对他人的态度,往往也反映出我们对自己的态度。一个充满信任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社会,因为人们在信任的氛围中能够更加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在待人与待己的关系中,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如果我们总是以恶意对待他人,那么恶意也会如同回旋镖一样,最终回到自己身上。而如果我们以善意、信任和成就他人的心态去对待他人,那么我们收获的将是他人的善意、信任和成就。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也是做人的智慧所在。我们要明白,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不仅仅影响着他人,更深刻地影响着自己的命运和内心的安宁。
三、处世之扰与救己之途
“人扰人,乃自扰;人救人,则救己。”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总是去打扰别人,制造麻烦。然而,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困扰之中。比如那些喜欢在背后搬弄是非的人,他们以为能够通过诋毁他人来抬高自己,却不知这种行为会让自己陷入人际关系的危机,内心也充满了不安和愧疚。相反,当我们选择去救助他人时,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我们其实是在拯救自己的灵魂。
“人助人,乃自助;人害人,则害己。”伸出援手帮助他人,看似给予支持,实际是积累善缘与力量。古往今来不乏例证,灾荒之年,富户开仓赈济灾民,众多生命得以挽救,家族也因赢得民心而长久繁荣,这是助人自助的典型。反之,商业竞争中,有人用不正当手段陷害对手,虽可能一时获利,但长远看,信誉丧失,合作伙伴不再信任,往往走向衰败,这表明害人终会害己。可见,帮助他人是走向美好未来的助力,伤害他人却是自设陷阱。
“人罔人,乃自罔;人度人,则度己。”当人欺骗、蒙蔽他人时,实则蒙蔽自己内心,陷入虚妄。如交易中以次充好的商家,以为能瞒天过海获利,可欺骗行为侵蚀良知,最终失去顾客信任自食恶果。而“度人”是宽容体谅他人的态度。在人际交往里,朋友犯错时,若给予理解引导而非指责,朋友会成长,自己也收获豁达睿智,面对自身过错也能以宽容心态对待,这就是度人即度己的体现。我们在生活中应秉持助人、度人的态度,避免害人、罔人的行为,如此才能收获美好人生。
四、立世之义与善己之方
“人立世,当明义;常省悟,善待己。”义,是一种道德准则,是一种行为的导向。在古代,义士们为了正义的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岳飞精忠报国,他的“义”体现在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上;关羽义薄云天,他的“义”体现在对兄弟的情义上。在现代社会,我们虽然不需要像古人那样面临生死抉择,但义仍然是我们立世的重要准则。我们要明辨是非善恶,遵循正义的原则去行事。
“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反省自己,是善待自己的重要方式。通过反省,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这就像一个工匠不断打磨自己的作品一样,我们也在不断地完善自己。在反省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自己,不回避自己的问题,也不夸大自己的优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说真话,行真事;做真人,福不已!”真话、真事、真人,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真诚态度。说真话,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内心的坚守;行真事,是将自己的信念付诸实践,不做虚伪之事;做真人,是保持自己的本真,不被世俗的虚伪所侵蚀。当我们做到这些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内心充满了宁静和喜悦。这种真诚的态度会吸引同样真诚的人,为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和福气。
思悟“做人于己”,我们从古老的智慧和现代的理念中汲取营养。处世之礼、待人之道、救己之途、善己之方,这些都是我们在做人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的方面。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要以礼待人,尊重他人,成就他人,信任他人,救助他人,遵循正义,反省自己,真诚对待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立世的过程中,既与他人和谐相处,又能实现对自己的善待,让自己的生命充满意义和价值。如同老子所说:“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以一颗包容、善良、智慧的心去对待自己和他人,我们才能在这世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道。
2025年5月29日12:07,许东振于苏州科技城棠前如苑开心老师工作驿站定稿收键播义。
来源:书法文渊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