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视力下降,可能是没晒好“日光浴”?家长必看的“近视密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6-06 11:21 6

摘要:预防近视的关键不在医院,而在阳光下的操场。自然光对眼球发育的调节作用,是任何室内干预都无法替代的。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更是孩子探索世界的钥匙!

全国爱眼日之际

一组数据刺痛无数家长的心——

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达51.9%

高中生近视率突破80%

更令人担忧的是

幼儿园阶段近视儿童比例逐年攀升

“小眼镜”低龄化趋势触目惊心

预防近视的关键不在医院,而在阳光下的操场。自然光对眼球发育的调节作用,是任何室内干预都无法替代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专家,为您带来儿童视力发展与保护全锦囊,揭露五大常见误区,并提供一套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的“防近视”行动指南。

认识

儿童近视率攀升背后的真相

真相一:用眼习惯的“隐形陷阱”

近距离用眼过度是近视主因。儿童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书本,导致睫状肌持续紧张,眼轴异常增长。门诊中普遍见到5岁左右幼儿因过早接触电子产品确诊近视,眼轴已接近成人水平,尚未上小学就已经戴上眼镜。此外,不良用眼姿势如趴桌写字、昏暗环境阅读等,会进一步加剧视疲劳。

专家提示:建议遵循“20-20-20”法则:每用眼20分钟远眺6米外20秒,并保持“一尺一拳一寸”读写距离。

真相二:环境因素的“双重夹击”

户外活动不足是另一关键诱因。研究表明,每天2小时户外光照可使近视风险降低10%以上。因为自然光能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抑制眼轴过快生长。然而,现代儿童因学业压力、电子产品依赖,日均户外时间不足1小时。

专家提示:建议儿童每天进行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同时,电子产品增多,防蓝光眼镜在近视防控方面作用有限,而特殊光学改良的眼镜,如离焦镜,可能更为有效。对于眼轴增长较快、接近近视状态的儿童,经过医生评估后,可以考虑使用平光的离焦镜来预防近视的发展。

真相三:遗传与发育的“先天挑战”

遗传因素亦不容忽视。父母双方近视者,孩子患病风险高6倍。有研究表明,亚洲人种眼轴天生较长,近视遗传风险是欧美人群的3倍。

专家提示:对于家族性高度近视的儿童,其眼球发育未成熟,过早进行精细用眼(如拼乐高、素描)可能加速近视进展。

防控

护好视力,从婴幼儿期开始

儿童近视防控是系统工程,需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形成合力。专家呼吁,保护视力,从婴幼儿期开始。

临床上经常看到,很多家长对近视的认知停留在“配眼镜”,认为只要给孩子配眼镜即可解决问题。却不知普通框架眼镜仅能矫正视力,无法阻止近视的发展。近视防控的关键在于预防高度近视的产生及其带来的并发症。

“600度以上高度近视患者眼底病变风险激增10倍。”专家强调,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青光眼和白内障,这些并发症不仅发病率高,且部分疾病如青光眼和黄斑病变是不可逆的,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面对严峻形势,专家提出三级预警机制

一级预防强调户外活动与用眼习惯培养;

二级预防通过定期筛查(每3-6个月检测眼轴、屈光度)实现早发现;

三级预防采用离焦眼镜、角膜塑形镜及低浓度阿托品等医学手段延缓近视加深。

专家提示:近视不可逆,家长需摒弃“治愈”幻想,避免延误干预时机。

查视力

不同年龄段检查重点,收藏!

儿童视力发育是动态过程,不同年龄段需针对性关注。

新生儿眼球结构未成熟,存在生理性远视(远视储备量),这是预防近视的“安全垫”。随着生长发育,眼轴逐渐拉长,远视度数降低,一般到12-15岁完成正视化。若过早消耗远视储备(如6岁前远视储备低于+1.00D),小学阶段极易近视。

新生儿期:出生后即进行眼底筛查,排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先天疾病。

1-3岁:通过视觉诱发电位、选择性观看等检查评估视力发育,观察追光、追物行为,检测红光反射排除先天性白内障。

3-5岁:使用儿童视力表(如E字表、图形表)检测裸眼视力。建立屈光发育档案,监测眼轴长度及远视储备。

6岁以上:每半年进行散瞳验光,结合角膜曲率、眼轴数据综合评估。学龄期需增加调节功能、眼位检查,排查斜视、弱视。

专家提示:建议从3岁起建立档案,每半年更新数据,对比眼轴增速(正常每年

揭秘

破除近视治疗五大误区,家长必看!

误区

01

防蓝光眼镜=近视防护盾?

解读:防蓝光眼镜防的是电子屏发出的部分蓝光波段,与近视无关。目前无证据表明蓝光会导致近视,但过度用眼才是元凶。

建议:与其依赖防蓝光眼镜,不如控制连续用眼时间,遵循“20-20-20”法则,并保证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

误区

02

近视手术能“治愈”近视?

解读:“激光手术只是摘掉眼镜,但是不改变高度近视带来的并发症风险”李方烃强调,“我们见过18岁孩子术后,25岁就出现视网膜裂孔造成的视网膜脱离。”近视手术只是矫正手段,非治愈方法,被拉长的眼轴和变薄的视网膜无法逆转。高度近视患者即使手术,眼底并发症风险仍伴随终身。

建议:18岁以下、近视度数未稳定者禁止手术,且术后仍需科学用眼。

误区

03

近视越晚戴眼镜越好?

解读:这是典型认知误区。当孩子眯眼才能看清黑板时,大脑已启动‘模糊适应’机制,看似视力提升实则加速近视进展。儿童确诊近视后应立即配镜,根据医嘱选择离焦框架镜或角膜塑形镜等控制型镜片。

建议:发现孩子频繁眯眼/眨眼、歪头视物应立即就医,拖延配镜可能让近视度数“报复性增长”。

误区

04

室内投影仪不伤眼?

解读:投影仪并非护眼神器,再高端的投影仪也无法替代自然光。室内光照强度普遍低于500勒克斯,而晴天户外光照可达10万勒克斯。就像植物光合作用需要阳光,眼球发育同样依赖强光刺激多巴胺分泌。

建议:若其亮度不足、观看距离过近(建议3米以上),仍会导致视疲劳。所以,即使在家使用屏幕,仍需遵循“20-20-20”原则,并保证环境光照充足。

误区

05

眼保健操是“心理安慰”?

解读:正确按摩睛明穴、四白穴,可以改善眼周血液循环缓解视疲劳,对假性近视有一定辅助作用,但无法防控近视。

建议:可将眼保健操升级为“眼球运动操”,上下左右转动眼球各10次,配合远眺,效果更佳。

“目”浴阳光

是预防近视的天然良方

近视防控

需科学认知与行动结合

让我们放下手机

带孩子去追逐一只蝴蝶;

关闭电视

和孩子在阳台数星星

走出空调房

让汗水浸湿衣襟

……

共同守护孩子清晰“视界”

苗恒

眼科

主任医师

擅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葡萄膜炎和眼免疫疾病,复杂白内障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五上午

李方烃

眼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白内障,角膜及眼表疾病,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各类型角膜移植手术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温馨提示:突发原因导致门诊时间、出诊地点、门诊类型(普通、专家或特需门诊)、挂号费用的改变,请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始建于1918年,是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学科。2016年牵头建立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以疑难眼病诊疗,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底肿瘤综合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为专科特色,带动其他亚专科全面发展,专科技术覆盖全部眼科亚专业。

特色诊疗:

疑难眼病诊疗,各种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底肿瘤综合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诊治。白内障、青光眼、葡萄膜炎、眼眶病、葡萄膜炎、神经眼科、眼表角膜病、小儿斜弱视、眼视光近视防控、全飞秒屈光手术等。

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