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吹捧杨贵妃,写下一首28字肉麻情诗,开篇两句几乎人人会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6-04 21:42 4

摘要:您知道不?诗仙李白当年也有过“掉链子”的时候,为了哄杨贵妃高兴,竟写下首肉麻兮兮的情诗,短短28字,开篇两句如今街头卖煎饼的大爷都能背两句!这事说起来可太有意思了,您且搬个小马扎,听我好好唠唠这诗仙背后的那些事儿。

您知道不?诗仙李白当年也有过“掉链子”的时候,为了哄杨贵妃高兴,竟写下首肉麻兮兮的情诗,短短28字,开篇两句如今街头卖煎饼的大爷都能背两句!这事说起来可太有意思了,您且搬个小马扎,听我好好唠唠这诗仙背后的那些事儿。

要说李白这人,那可真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的主儿。生在盛唐年间,天生一副好文采,喝口酒就能吟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神句,搁现在妥妥的大V级别的人物。可您猜怎么着?这么个洒脱不羁的主儿,心里头却一直揣着个当官的梦。就跟咱现在好多年轻人想考公务员似的,李白也一门心思想进朝堂,觉着凭自己的本事,怎么着也能混个一官半职,施展施展抱负。

李白他爹李客当年在任城做过官,虽说官不大,但也让小李白打小就见识了官场的热闹。小伙子年轻气盛,整天想着“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说白了就是想帮着皇上治理天下,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可唐朝那时候兴科举,李白偏不乐意走寻常路,觉着自己天生奇才,犯不着跟那帮书生似的死啃书本。他琢磨着走“干谒”这条路,也就是托关系走后门,靠贵人引荐入仕。您说这事儿靠谱吗?在当时还真有不少人这么干,可咱李白是谁啊,心比天高,觉着自己只要往贵人跟前一站,人家准得拍着大腿说:“这才是我要找的人才!”

开元十八年,三十岁的李白第一次杀进长安。那时候的长安,那可是全世界最热闹的地儿,满大街都是卖胡饼的、耍杂耍的,皇宫里更是金碧辉煌。李白想着,自己怎么着也得混进这皇宫里瞧瞧。他先是托人搭上了光禄卿许辅乾,又通过许辅乾见到了右丞相张说。谁知道赶上张说生病,躺在床上起不来,张说的二儿子又看李白不顺眼,觉着这穷酸诗人凭啥在自己家晃悠。李白在长安耗了大半年,钱花得差不多了,官影儿都没见着,最后只能灰头土脸地走了。您说惨不惨?搁现在,这不就是北漂青年创业失败,卷铺盖回老家的节奏嘛。

可李白这人有股子倔劲儿,就跟咱老家那些认准了事儿就不回头的汉子似的。天宝元年,四十多岁的他终于等来了机会。唐玄宗征召天下有道之士,李白的好朋友元丹丘赶紧给推荐了上去。这回李白可算是扬眉吐气了,写了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得意劲儿,就跟中了大奖似的。到了长安,他特意住回了上次住的旅馆,心里头憋着一股气:“我李太白又回来了,这回非得混出个人样儿来!”

要说李白运气还真不错,刚到长安就遇上了贺知章。这贺知章可是文坛老前辈,听说李白来了,亲自跑到旅馆拜访。俩人一见面,李白把《蜀道难》往桌上一摆,贺知章当场就惊着了,拍着桌子说:“你这哪儿是凡人啊,分明是天上的神仙被贬下来的!”这话传到唐玄宗耳朵里,皇帝也来了兴趣,赶紧召见李白。唐玄宗这人爱文艺,一看李白的诗,心里头喜欢得不行,当场就封他做了翰林学士,专门给宫里写诗,美化盛世。

这下李白可算是进了体制内了,每天的活儿就是陪着皇上、杨贵妃喝酒作诗,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可时间长了,李白就觉着不对劲了。宫廷里规矩太多,处处得小心谨慎,哪儿像以前在江湖上自由自在啊。就说给杨贵妃写诗这事儿吧,您想啊,杨贵妃可是皇上的心肝宝贝,得罪了她还能有好果子吃?李白虽说心里头不乐意跟这些权贵打交道,可“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只能硬着头皮写赞歌。

要说李白给杨贵妃写的诗,最有名的就是那首《清平调》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就这四句,把杨贵妃夸得跟天仙似的。您琢磨琢磨,云看见她的衣裳都觉得自己不够漂亮,花看见她的容貌都自惭形秽,这得有多美啊!杨贵妃一看这诗,心里头美得不行,皇上自然也高兴,觉着李白挺会来事儿。可李白心里头咋想的呢?估计跟咱现在参加酒局,被逼着说场面话一样,满脸堆笑,心里头直犯嘀咕。

要说李白这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好酒,一喝酒就管不住自己。有一回宫廷宴会上,李白喝高了,借着酒劲儿,竟然让大宦官高力士给他脱靴子。这高力士可是皇上跟前的红人,平时哪受过这气啊?当时就黑了脸,可当着皇上的面又不好发作,只能咬着牙给李白脱了靴子。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宫里都知道李白得罪了高力士。高力士哪能咽得下这口气啊,整天在皇上和杨贵妃跟前说李白的坏话,说他目无尊长,狂傲不羁,留在宫里迟早要出事。

唐玄宗虽说喜欢李白的诗,可架不住身边人天天吹耳旁风,最后只能狠下心来,把李白赶出了宫廷。天宝三年夏天,李白又一次离开了长安,这回他的心情跟上次可不一样了,满肚子都是委屈和不甘。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离开了宫廷的束缚,李白反而像断了线的风筝,飞得更高更远了。他背着包到处游历,今儿去泰山看日出,明儿去庐山观瀑布,喝着小酒,写着新诗,反倒迎来了创作的高峰期。《将进酒》《行路难》这些传世名作,都是这时候写的。

现在回头看看李白这事儿,还真是挺有意思的。您说他写《清平调》是真心夸杨贵妃吗?未必。可在那个时候,他想在宫里混下去,就得说点违心的话,做点违心的事。这就跟咱现在上班一样,有时候为了生计,也得说两句漂亮话,哄领导开心。可李白毕竟是李白,他骨子里还是那个向往自由、不肯服输的诗人,所以才会在喝醉了之后,把心里的那股子傲气全撒出来,宁愿丢了官职,也不愿弯腰讨好权贵。

有人说李白这是矛盾,一边想当官,一边又受不了官场的规矩。可咱老百姓过日子,谁没点矛盾呢?想赚钱养家,又不想委屈自己;想出人头地,又不愿阿谀奉承。李白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即便在最不得志的时候,也没丢了自己的本性。他写《清平调》的时候,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离开宫廷之后,他立马就找回了自我,写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硬气句子。

所以啊,咱看李白,不能只看他写肉麻情诗的那一面,更要看他在困境中始终坚守自我的那股子劲儿。他的诗里既有宫廷的浮华,也有江湖的洒脱;既有对功名的追求,也有对自由的向往。这不就跟咱普通人一样嘛,一辈子都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打转,跌跌撞撞地往前走。可不管咋说,李白留给咱们的,不光是那些流传千年的诗句,更是一种敢爱敢恨、不屈不挠的生活态度。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下次再听见“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时候,可别光想着杨贵妃有多美,也想想李白这个人,想想他这辈子的起起落落,说不定能品出点不一样的滋味来。

来源:晋观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