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早上我写日记时候引发的思考,引用一个清华大学学子的父亲(daw321)真实故事,借今晚文章将内容完整性的输出并加入自己的思考,接受读者思想碰撞。
父亲的身影在孩子眼中永远是最伟大的模样。
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凝结着我们作为父亲的汗水与付出。
这几天我思考很久,给自己定一个习惯,在早上脑子清醒的时候写日记。
今早上我写日记时候引发的思考,引用一个清华大学学子的父亲(daw321)真实故事,借今晚文章将内容完整性的输出并加入自己的思考,接受读者思想碰撞。
很多人和孩子都在奔跑,却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向何方。
把教育比作一场赛跑,但其实教育更像是一次父亲的自我探索。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方向,我们要做的不是让所有孩子都走同一条路,而是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陶行知先生说的:"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我们不能用工业化的标准模式来培养孩子,而应该像农夫一样,顺应自然,静待花开。
1他闺女不喜欢学奥数,是初中班里唯一一个拒绝学奥数的学生,很支持孩子的决定,只负责远远的陪伴。
用他话说当时整个班40多个孩子都在学校操场边二楼的教室里学奥数,奥数老师就是她们班的数学任课老师,孩子没交费,上课时自己在操场上瞎溜达,带着四十多双眼睛。
那时候,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不学奥数就会落后,但他自己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该有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
记得有一次放学,闺女说:"爸爸,我知道你相信我。"这句话让他觉得,所有的坚持都是值得的。
中考的成绩与成长的印证 后来就到了中考,那个时候济南的中考数学满分是120分,最后一道大题是奥数题,孩子一眼都没看,只做了前面的,最后考了112分,也就是除了那道奥数题之外拿了满分,这个分数比那年98%的孩子都高。
闺女现在是当年初中那个班里唯一在清华读博的孩子,孩子很感谢当年我们远远的陪伴。
这份成绩不仅证明了她的实力,更证明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学习不在于比别人多学什么,而在于把基础知识学扎实。
那些没有报奥数班的日子,她把更多时间用在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上,这或许才是她后来能走得更远的关键。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学习也是一场马拉松赛,那些在任何时间、任何赛道上都在想领跑的人,观众都叫他们"兔子",不叫"冠军"
马拉松需要的是持久的耐力和稳定的步伐,而不是起跑时的快速冲刺。
有些孩子早早就开始了超负荷的学习,但往往在长跑中逐渐力竭。
真正的成功不在于一时的领先,而在于持续的进步和坚持。
2放弃也是一种成长
他闺女从小到大没有参评过三好学生和班干部,即便是她的人缘一直不错,即便是她知道参评大概率会选上,还是从来没有去参评。
但是本科和研究生阶段这孩子拿到了几乎所有的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本科和硕士的毕业论文也都是校级和市级的优秀毕业论文,还当选了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回想起来,这些选择背后都体现着孩子对自我价值的独特理解。
有时候,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内心的选择。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也都有不擅长的事情,不是所有的奖项都应该是你的,也不是所有的第一都是你应该去争取的,有时候学会放弃也是一种成长。
放弃不是示弱,而是为了在真正重要的方向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这种智慧,往往比盲目的追逐更显珍贵。
做喜欢的事情,他孩子喜欢看无用之书,写兴趣之作,13岁当了专栏作家,24岁出了个人散文集,25岁当选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入围国家级文学大奖,做的都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正是这些被很多人认为"无用"的爱好,反而成就了她独特的人生价值。
在追求分数的道路上,孩子没有迷失自己;在寻找兴趣的过程中,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3培养孩子没有标准答案,马拉松赛的终点线等待的是每一个完赛的人,而不是领跑的兔子。
教育不是千篇一律的模板,而是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成长道路。
有时候,我们要有勇气打破常规,让孩子走出自己的路。
成功的定义也不应该被世俗的标准所限制,每个人都有权利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父母的陪伴是远远的陪伴,静待花开。
这种陪伴不是放任,而是建立在深深的信任之上。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独特的花,都有自己的绽放时节。
有的花儿早春绽放,有的深秋才开,但只要是属于它的花期,就一定会开出属于自己的绚烂。
不是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走同一条路,而是帮助每个孩子找到并坚定地走上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启发,是一场双向的成长。
来源:猎豹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