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节回家不仅仅意味着家庭团聚,更是一场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和重建亲密关系的旅程。东亚家庭里的亲密关系,尤其是中国式亲密关系,可能充满挑战和困扰——你可以想回家,但不能真回家。或许一不小心,你家的年夜饭现场,就成了强制演绎亲情脚本的社交战场。
⭐️
不然你都接收不到文景的精彩推送了
临近春节,想必刚点开这篇推文的你一定和小编有一样的困扰:第一波催婚的人已经上线了!
“多大岁数了,还不找对象?”
“老张家的儿子找了个‘985’毕业的女朋友。”
“老王家的不但已经抱上外孙了,明年还计划要二胎。”
“我们天天吃不下、睡不着,你结婚了我们才能安心!”
“你不结婚,我们出门没脸见人,你还剥夺了我们享受天伦之乐。”
……
春节回家不仅仅意味着家庭团聚,更是一场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和重建亲密关系的旅程。东亚家庭里的亲密关系,尤其是中国式亲密关系,可能充满挑战和困扰——你可以想回家,但不能真回家。或许一不小心,你家的年夜饭现场,就成了强制演绎亲情脚本的社交战场。
除了亲情的内耗还有爱情的消散,当代青年对亲密关系的需求也与过去一代不同,他们调侃自己是“水泥封心”、“封心锁爱”、不谈恋爱不结婚,宣称爱自己才是终身的课题。过于渴求感情或者排斥感情,背后可能都有一些需要被深度看见的根源。
为什么中国父母总喜欢催婚、催生?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害怕进入亲密关系?为什么现在亲戚越来越不亲,甚至“断亲”了?读完这篇,或许你会有一个参考答案。
以下内容整理自
《世界作为参考答案》上海首发活动
嘉宾:毛尖×刘擎×严飞×詹青云
活动现场嘉宾照片
毛尖 :说一个沉重一点的话题,以前在我自己的大学时代,家里的一块腊肉就可以直接把我“骗”回家的,但是现在我发现很多年轻人有时候是有点怕回家的。
大家都知道这些年,网上也有各种视频告诉你“回家攻略”,但现在的回家攻略不是教你怎么买火车票,而是教你怎么面对家里的催婚、催生这种话题。我自己也遇到一些学生,他们把自己弄得像灭绝师太一样的,要断亲,可能也是因为被催得太厉害了。这种关联到书里面谈到的年轻人对亲密关系的拒斥,或者主动的断情绝爱,三位老师是怎么看的?
詹青云 :我在我们家就是小公主,没有什么不愉快。
毛尖 :你结婚了吗?
詹青云 :没有。
毛尖 :你父母不催吗?
詹青云 :不催,不逼。
毛尖 :这么好的父母。
詹青云 :我现在已经发现了,我妈这个人特别服鼓励式教育,她只要一表现出这种苗头,我就赶紧说,你和别的老太太相比真的非常开放,又愿意学习新的东西,接受新的观念,真的很棒,然后我妈就用这个去批判别的老太太,这样一来她就把自己套进去了。
詹青云
毛尖 :好像你们都来自非典型家庭,这个问题就不好这么问了。
从我自己(研究)影视剧的方向说。我举个例子,以前我们影视剧里面的男主人公都是像刘老师、严老师这么帅的、有男性气质的,后来就有点变化。比如说林青霞演了东方不败以后,陈坤又演了雨化田,《龙门飞甲》里面的,现在在影视剧里,太监成为特别好的人了。这个就是当代性别现象的改变,包括当代情爱现象的改变,断情绝爱了。
对断情绝爱的人成为时代主人公,你们是怎么看的?像刘老师这样的人,不再是C位男主人公了。
毛尖
刘擎 :真的吗,那我要哭了!我觉得断情绝爱真能做得到就好了。真正的断情绝爱是不宣扬的,什么“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说得那么气宇轩昂,其实自己还没有摆平。真正摆平的人是心如止水,连说都不用说的。
现在年轻人的负担太重了,现实生活的压力负担和情感、情绪的负担,一大堆,然后就说“管它呢,爱自己就好了”。爱自己是很难的事情,你不通过世界来爱自己,你怎么爱?躲在角落里面,我要好好爱自己,把自己抱紧了?至少有个宠物吧,宠物是对自己好的、忠诚的,永远是有回报的,它是永远不会离开你的。因为离开你,你也可以把它抓回来,但人不是。
我们只是怕麻烦,无论是对父母、长辈,还是自己的亲戚朋友,还是我们定义的、狭隘的恋人间的亲密关系,它是很麻烦的。你要用性价比去衡量它,它一定是得不偿失的。但是什么叫做得失呢?你能够放心说,我就争取在这个世界上搞爱情?搞米不香吗,搞米容易吗?搞米也不容易。搞米独立吗?搞米你也依赖好多人。创业要依赖创业伙伴,伙伴说不定本来跟你是好朋友,一起创业,最后就成了仇人。打工又有老板,都难的。问题是,你是什么样的人,按照什么样的方式去活。
刘擎
有的人认为自己能够独立、自立。建立自己的精神生活,自己的情感世界,不通过跟一个特定的人绑定在一起,这种人是强大的。但大多数人是碰运气,正好遇到两个人都能够情投意合、相互依恋,那你们在一起搞米也能搞得好一点。有的两个人在一起就特别内耗,但是没关系,试错,不行就分手,要锤炼这个分手的经受力。你分个七次、八次、十次、二十次,没有关系,现在的忠诚和专一又不要你至死不渝。以前说专一、忠诚,就是一辈子至死不渝,现在一次两个月也可以。
每个人都有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选择,问题是你不要心猿意马,一会儿想做这样的人,一会儿想做那样的人。这阵风来了、这一句口号出来,你就跟着喊,变成六神无主的人。要获得稳定的内核,你是什么样的人,慢慢成为自己,不要被那些东西绑架。
日本演员天海佑希访谈:人生快乐与否全凭自己
毛尖 :严飞老师同意刘老师说的吗?他说你要不就做情种,要不就做花花公子。
严飞 :我其实不太同意。我觉得今天年轻人确实有集体断亲的现象,但问题是断了以后他又去加回来,加了以后他又断了。到春节期间被逼婚、逼孩子的时候断,突然生日的时候没钱了,爸妈要打一笔红包,又加回来。完了以后他又断,他又加,剪不断理还乱。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常态。
就像我妈妈,她每天都会和我打电话。老太太有点唠叨,一件事情会不断地重复,我有时也会觉得烦。但是我生病的时候她发来红包,我觉得挺好的,我会收。她生日的时候,我再返回一个红包,有来有回,我觉得是挺好玩的一件事情。我慢慢地学会一种和父母相处的方式,烦的时候我就左耳进右耳出。我跟我太太也这样讲,婆媳矛盾真的很不容易处理,那怎么办?左耳进右耳出,好话听进去,坏话自动处理掉,但是要让父母有一个讲话的通道。
严飞
我是做社会学的,我发现今天爸爸妈妈都“消失”了——都被短视频、购物、电商所绑架。人老了以后会非常寂寞,比如我爸爸妈妈,家里没有别人,只有他们两个人,所以他们就不断地刷短视频。老头老太每人一台手机刷短视频,不断地下单。一开始是寄到自己家里,后来又寄到我们家里,又寄到丈母娘家、亲戚家,等等。当他们不断买东西的时候,其实我们之间的连接就慢慢地中断了。它是被动地中断,不是主动地选择中断,我们就会觉得这种亲情不再像以前那么绑定。所以我们希望恢复到一种正常的、有打有闹的连接当中去,把父母从网络直播和短视频里拉回来,拉回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去。
毛尖 :父母一边刷短视频一边给你购物,不好吗?如果他们不购物的话,不是给你打更多电话吗?你希望更日常的一种关系是什么?我觉得你前面讲的概念特别有意思,父母“消失”了,在购物的父母就不是父母了吗?
读者的《世界作为参考答案》
严飞 :我觉得是的。
毛尖 :阿詹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妈给你购物吗?
詹青云 :她不给我购物,她主要是来新加坡给我看猫什么的。
詹青云和庞颖的猫猫
毛尖 :你有东亚父母的这种压力吗?我们知道东亚父母好像成了某种名词,尤其中国的父母在东亚父母中又是比较具有典型性的,你有这样一种压力吗?
詹青云 :我自己没有,我是幸运的。所以我觉得断情绝爱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因人而异。允许今天的年轻人有这个选项,没有什么问题。有的原生家庭就是持续不断地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我有好多朋友就是这样,那就允许他断情绝爱不行吗?我觉得行。
现在好多心理学的自救书籍,从一开始就说,如果你已经清晰地意识到你的种种创痛都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并且你还持续不断地受到它的伤害,那么你的第一步就是停止它对你的伤害。我觉得这没有问题。我们这一代人是不是一定还要走入婚姻,一定要拥有亲密关系?我觉得可以没有。
《人物》杂志采访俞飞鸿
当然亲密关系还是很美好的,但是也要擦亮眼睛。我觉得我是往外走,出去读书,才慢慢地意识到拥有这种可能。但是我妹妹,“00后”那一代,她现在读大学,她回去之后就说“我不需要男人,我们全班都不谈恋爱,也不结婚”。把我吓的,我说你回家以后跟你爷爷奶奶说清楚,这不是我教你的,是你自发形成了这个思想。这背后就是年轻一代人对现行的婚姻制度里面的种种问题,他们有反思。
你不能要求年轻人还是要走入婚姻,你应该反思婚姻为什么没有变成大家愿意进入的样子。
世界作为参考答案
刘擎、严飞 著
⚪ 奇葩说人气导师刘擎对话清华社会学者严飞,帮你在“卷”与“躺”之间找到第三种选择。
⚪ 一部当代东亚青年必备的反内耗指南,蔡康永、马东、李诞、梁文道、鲁豫、罗翔重磅推荐!
来源:世纪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