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抛弃了67632名学子…

B站影视 2024-11-27 13:19 3

摘要:本科的时候有同学在pyq公开发表言论:“恕我直言,绩点到不了3.5/4.0的都是fw”。这话听着分外刺耳,然而,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驳这种“强盗逻辑”,在优绩主义之下,我们失去了声音。

近日,浙江大学在其官方公众号发表题为“24/67656,他们拿下浙大最高层次奖学金!”的一篇文章,引发网友争议:

宣传榜样的力量固然可以传播正能量,但把普通学生当分母来衬托这些“优秀的分子”,实在是让人既愤怒又寒心。

图源:小红书

看到评论区有人说,悉尼大学官方近期发布了“你的价值并不是由考试成绩决定的,你远比分数更有价值”,对比下来更让人感觉心里凉了一截。

图源:小红书

单一的评价体系着实令人窒息。难道,只能以完美为标准吗?成绩真的能够决定一切吗?这——就是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优绩主义困局。

1被困在优绩主义里的大学生

本科的时候有同学在pyq公开发表言论:“恕我直言,绩点到不了3.5/4.0的都是fw”。这话听着分外刺耳,然而,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驳这种“强盗逻辑”,在优绩主义之下,我们失去了声音。

图源:小红书

在这个“唯成绩论”的环境里,我可真是“卷又卷不过,躺又躺不平”。每逢看着学校的公众号推送绩点、竞赛样样的强风云人物,心中就会莫名烦躁,并对自己产生厌恶,恨自己怎么样样都不如人,最后不得不把学校所有的公众号全部取关。

图源:小红书

我从小就被优绩主义所裹挟,总是刻意去满足身边人的期待,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夸奖。虽然有时能从世俗的夸赞中感到满足,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担惊受怕,害怕自己突然“跌落神坛”会被议论。感觉自己非常脆弱,完全接受不了失败,只能逼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

图源:小红书

2为何无法摆脱?

内卷的大环境使得每个人都不愿意停下脚步,就算是正常去生活都叫做“躺平”,“休闲娱乐”更是成了水中捞月。笔者很能理解大家这种焦虑的心情,这不是你的错,是大环境的错。

学习成绩和就业挂钩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种观念: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异,那么他的学习能力通常也不会差,而这种学习能力往往能够迁移到工作领域。因此,在招聘过程中,企业往往更倾向于录用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得一份更好、更体面的工作,为了让简历上的成绩更好看,大学生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卷绩点。

保研体系迫使学生内卷无论是本校保研资格的获取,还是夏令营、预推免的争夺战,绩点始终是一道无法绕过的坎。在这种评价机制下,保研的同学们不惜一切代价提升绩点,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种对优秀的极致追求,在加剧了“内卷”的同时,也使得保研呈现出一种优绩主义聚集的现象。

3如何适应当下环境?

当你暂时没有强大的能量去挣脱这个评价框架和体系时,应该如何找到正确的方法,让自己适应,甚至稍作改变呢?

跳出牢笼,条条大路通罗马在保研的征途中,绩点往往被视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尺,但没有任何一种评价体系能够真正定义大家。保研的同学可以尝试跳出绩点的束缚,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劣势,明确自己在特长、职业等方面的定位,尝试建立多元化的个人评价体系。

以职业方面为例,可以从专业技能、实践经历、职业规划等方面去评价自己的收获与成长,而非仅仅专注于绩点。

这样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还能发现自身的独特价值与潜力,从而避免在绩点的竞争中陷入焦虑与迷茫。

宽容看待自我,注重享受过程优绩主义的本质是对自我的规训和剥削,在受挫时大家往往会过度责备自己,并不自觉地与他人进行比较。事实上,每个人的成长路径都是独一无二的,盲目的比较只会徒增焦虑与不安。保研的同学要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肯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在保研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转变视角,把从单一的绩点追求转为对过程的关注与享受,每一次课堂讨论、每一次实验尝试,都是我们的成长,都是我们学习的成果。

重新获得生活的掌控感在优绩主义的道路上,保研的同学们往往会被裹挟而行,因此,可以不断尝试一些小的事情,来重新获得对正常生活的掌控感。

大学相比初高中来说,多了更多自我的空间和时间,保研的同学可以单独划出一块时间去感受生活。比如,和许久未见的好朋友见见面;去家附近的公园散散步;在学校的林荫路上骑骑车;观察生活中一些细微的小事并拍照记录等等……

要明白,保研只是我们体验大学生活、体验人生的一种方式,我们要的是从其中探索自我、提升自我、丰富自我。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都不是我们人生的唯一出口。

4写在最后

绩点无法定义我们的人生,偏颇的价值观也不能阻碍我们发光发亮。虽然大环境如此,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念来与之抗衡。翻过“优绩主义”这座山,你会发现一片明媚的广袤土地。

来源:蓝蓝的天蓝蓝的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