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将至,谨防这8种消化道“节日病”

B站影视 2025-01-22 15:01 2

摘要:新春佳节的脚步近了,阖家团聚、走亲访友,随着聚会变多,比“胖三斤”更要紧的是——假期饮食与作息不规律、暴饮暴食、重油重盐、吸烟饮酒过量,容易让胃肠道负担加重,造成胃酸过多、胃肠功能紊乱,进而患上或加重原有的消化系统疾病。

新春佳节的脚步近了,阖家团聚、走亲访友,随着聚会变多,比“胖三斤”更要紧的是——假期饮食与作息不规律、暴饮暴食、重油重盐、吸烟饮酒过量,容易让胃肠道负担加重,造成胃酸过多、胃肠功能紊乱,进而患上或加重原有的消化系统疾病。

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二科主任刘长江提醒,欢度佳节、吃好喝好的同时,也要警惕消化道“节日病”。

餐桌上谈笑风生——警惕消化道异物

节日餐桌上,大家边吃边聊,注意力不集中更易发生鱼刺、碎骨等异物卡进咽喉或食管等意外事件。

一旦发生食管异物,要停止进食及饮水,切勿吞饭团、馒头等食物强行咽下,以防异物嵌顿加深或划伤食管,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难度,应及时前往就近医院取异物。

刘主任提醒:进食时,要细嚼慢咽;聚餐时,不要边吃饭边说话。

不洁与不规律饮食——警惕急性胃肠炎

丰盛的美酒美食让人们食欲大开,然而饮食不洁、不规律,过度饮食,劳累、酗酒等对胃黏膜的不良刺激,可能诱发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发生时,往往会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脓血便、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并发症,需及时就医。

刘主任提醒:急性胃肠炎患者,宜戒烟酒、浓茶、咖啡;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辛辣、粗糙的食物;做到少食多餐,不暴饮暴食,以减轻胃肠负担。

吃得太多,大量饮酒——警惕消化性溃疡

进食与喝酒过多都可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肠道黏膜组织受损,充血糜烂,进而诱发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最常表现为上腹疼痛,也可伴有上腹胀、不适、反酸、打嗝等消化不良表现,严重时会有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可出现呕血、黑便、剧烈腹痛甚至休克。

刘主任提醒:曾患过消化性溃疡的人群尤其要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免疾病复发。

偏爱辛辣刺激重口味——警惕消化道出血

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等患者若大量饮酒、进食辛辣刺激、硬质食物后,容易诱发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或呕吐物为咖啡色,排出血便或黑便。血液的过度丢失会导致贫血,引发头晕、乏力、心慌、气促等症状。严重者可短时间大量出血,导致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刘主任提醒:避免过饱与过饥,忌生冷粗硬、刺激性、过甜及过黏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注意保暖,保持规律作息。

吃太多油腻食物,暴饮暴食——警惕急性胰腺炎

饮食过度,进食较多油腻食物等因素,有诱发急性胰腺炎的可能,特别是既往有慢性胆道系统疾病的患者,诱发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更大。

急性胰腺炎通常表现为突发的上中腹痛、腹胀,可向肩部、背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出血坏死,继发腹膜炎、休克等。

刘主任提醒:急性胰腺炎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节日期间,切忌暴饮暴食、大量饮酒,有胆道疾病如胆石症和高脂血症、有胰腺炎既往史的患者更应注意清淡饮食,严格戒酒。

过多食用煎炸等高脂食物——警惕急性胆囊炎

过多食用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以及饮酒可能导致急性胆囊炎发作。

因胆囊与胃的位置较近,使得部分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误认为是胃部不适。典型的胆绞痛往往在进食后,尤其是进食油腻食物后疼痛加剧,位置偏右上腹,有时还伴有右侧肩背部疼痛、恶心呕吐甚至发烧等症状。

刘主任提醒:本身患有胆囊结石的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规律、定时定量。

推杯换盏、一醉方休——警惕酒精中毒或酒精性肝病

短时间过量饮酒可能引起酒精中毒,轻者频繁呕吐,精神、神智异常,重者可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也可诱发酒精性肝病,表现为全身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右上腹或右肋下疼痛,可伴有低热或眼睑、皮肤发黄。

刘主任提醒:不要空腹饮酒,喝酒的同时不喝可乐等碳酸饮料;保持清醒,适度适量;服用药物者应尽量避免喝酒,服用头孢等药物者更应严格禁酒。

不良用餐习惯——警惕细菌病毒传播

幽门螺杆菌(Hp)等许多细菌、病毒可通过唾液在饭桌上传播,目前在我国的感染率约为50%,Hp感染是引发溃疡病的主要原因,也是胃癌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寄生在胃内的细菌,感染后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或慢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或有打嗝、反酸、恶心、呕吐等。

刘主任提醒,已感染Hp的患者是目前唯一明确的传染源,感染途径主要是“口-口”传播,因此应当养成良好的用餐及生活习惯、做好防护。聚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分餐,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来源:齐鲁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