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医院有关脑卒中“背靠背”临床研究在JAMA发表两篇论著

B站影视 2025-01-22 14:46 2

摘要:近日,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杨清武教授、资文杰教授团队联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研究团队在国际四大医学顶级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影响因子63.1)以封面文章形式同期发表两篇论著。据悉,杨清武、资文杰教授团队自2021以来,相关研

近日,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杨清武教授、资文杰教授团队联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研究团队在国际四大医学顶级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影响因子63.1)以封面文章形式同期发表两篇论著。据悉,杨清武、资文杰教授团队自2021以来,相关研究在国际四大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著已达六篇。

杨清武教授介绍,脑卒中是中国致死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尽管近年来在急性缺血性卒中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血管内治疗及溶栓治疗),其疗效依然无法令人满意,迫切需要开发新的脑保护治疗方案。

1月14日,以杨清武教授为通讯作者领衔发表的一篇论著题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再通术后动脉内使用尿激酶治疗:POST - UK随机临床试验》(《Intra-Arterial Urokinase After Endovascular Reperfusion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The POST-UK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该试验在国内35家医院进行,从2022年11月15日至2024年3月29日,共招募了535名符合条件的年龄≥18岁、近端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患者。该组研究表明,在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通过血管内取栓术在接近完全到完全再灌注后动脉内辅助尿激酶治疗并没有显著提高90天无残疾生存的可能性。

同日,以资文杰教授为通讯作者领衔发表的一篇论著题为:《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再通术后动脉内使用替奈普酶治疗:POST - TNK随机临床试验》(《Intra-Arterial Tenecteplase Following Endovascular Reperfusion for Large Vessel Occlusion Acute Ischemic Stroke:The POST-TNK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研究团队在中国34家医院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盲终点、随机对照试验(POST-TUK),纳入了540名18岁及以上因近端颅内大血管闭塞导致卒中的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动脉内替奈普酶组和对照组之间90天无残疾的比例无显著差异。

据了解,“背靠背”研究是关于同一主题相关而又相互独立的多项研究,通常发表于期刊同一期内以便于进行比较。杨清武教授介绍,两个研究团队同步进行的“背靠背”临床研究中,分别进行了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成功再通后桥接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和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成功再通后桥接替奈普酶动脉溶栓治疗的多中心、随机、开放临床试验。两项研究均聚焦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后桥接动脉溶栓治疗新策略,以消除远端微小血栓、改善微循环为切入点,系统性探索了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在实现血管再通后桥接动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干预、治疗“无效再通”迈出了关键一步。

杨清武教授指出,他们团队牵头进行的主要聚焦于大血管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辅助治疗策略,是目前国际上该学术领域中起步最早、临床病例量最大的研究。相关研究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项目、重庆市重点科研项目等资助。相关研究成果也引起国际学术界长期广泛关注,在2024年2月国际卒中大会(ISC2024)上向全球发布,上榜2023中国十大医学研究、中国2023年度重要医学进展等。

专家介绍,此次的两篇学术论著,证明了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经血栓切除术实现近乎完全至完全再灌注后,动脉内辅助注射尿激酶和动脉内辅助注射替奈普酶的无效性,但也有效证明了该治疗方式的安全性。杨清武教授指出,目前,他们在此研究基础上已另辟蹊径开展大血管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续新路径的临床研究。该研究方向也是目前国际多个学术团队攻坚的新方向,有望为脑卒中治疗带来全新突破。

来源:家庭医生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