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矿业大学是一所211高校。在1997年,中国矿业大学被正式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这一身份的确定,是对学校综合实力的高度认可。江苏作为教育大省,拥有11所211高校,除中国矿业大学外,还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是一所211高校。在1997年,中国矿业大学被正式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这一身份的确定,是对学校综合实力的高度认可。江苏作为教育大省,拥有11所211高校,除中国矿业大学外,还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这些高校在各自的优势领域熠熠生辉,共同构成了江苏高等教育的强大阵营,而中国矿业大学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中国矿业大学的辉煌历史
中国矿业大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09年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在风雨飘摇的年代,这所学堂的创立,开启了中国矿业高等教育的先河。彼时,年轻学子们怀揣着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理想,踏入这所校园,为中国矿业的发展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张广石,作为矿大首届头名毕业生,将名字改为“广石”,以明工矿报国之志,其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矿大人。
1997年,中国矿业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同年设立北京校区,形成“一校,两地,三校园”的办学格局。2000年,学校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3年,北京校区独立办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成为两个相互独立又协同发展的办学实体。
中国矿业大学学科实力
(一)优势学科展示
中国矿业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理、工、文、管、法、经、教、艺等多个学科领域,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在教育部组织的历次学科评估中,中国矿业大学的多个学科表现优异,彰显出雄厚的学科实力。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被评为A+,并列全国第一。这不仅是对学校在矿业和安全领域学术水平与科研实力的高度认可,也标志着中国矿业大学在这两个学科领域处于国内顶尖、国际先进的地位。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获评A-,位列全国前十。这些优势学科,如同璀璨的明珠,在各自领域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吸引着众多学子投身其中,也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排名中,中国矿业大学同样成绩斐然。截至目前,已有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总论、物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1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地球科学更是进入ESI全球前1‰。这些学科在国际上的广泛影响力,充分体现了学校在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实力和学术贡献。以工程学为例,学校的科研团队在矿山工程、能源工程等多个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其研究成果被广泛引用,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
(二)“双一流”建设学科
中国矿业大学的矿业工程和安全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成功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这是国家对学校学科建设的高度肯定,也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矿业工程学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中国矿业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该学科起源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矿务学门,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煤炭行业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的摇篮。在人才培养方面,设有采矿工程、智能采矿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及交通运输5个本科专业,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5万余名毕业生,众多校友成为煤炭行业的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同样实力强劲,在中国矿业大学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学校是国内最先设置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1986年国内最早获批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等多个地区的高水平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联合发起成立了国际煤炭研究联盟。培养了大批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毕业生在政府应急管理与安全监管部门、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单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矿业大学的综合优势
(一)教育资源
中国矿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同时也是教育部、应急管理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在教育资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学校设有21个学院,拥有63个本科专业,学科涵盖理、工、文、管、法、经、教、艺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专业选择。
在师资力量上,学校现有各类教职工3100多人,专任教师中教授459人,副教授841人。博士生导师384名,硕士生导师993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70%以上。这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中,汇聚了众多杰出人才,包括15名两院院士(含外聘),1名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6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4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等。这些优秀的学者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成果丰硕,还致力于教学工作,将前沿的学术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学校的教学科研实验设施也十分完备和先进。图书馆藏书195万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课外阅读,都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科研平台为师生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在矿业、能源等领域的科研创新与发展。
(二)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矿业大学成果显著。学校拥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的保研率较高,达到18%,为优秀学生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在考研方面,学校的考研率比省属211高校更强,学生在考研过程中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考研之路提供了有力支持。以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为例,每年都有众多学生成功考取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研究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
学校的转专业制度也较为灵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本科学生入学后,符合学校普通本科生转专业有关规定条件者,可申请转专业。例如,2023年共有537人成功转专业,其中转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05人。这一制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学生能够在更适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发展。对于一些对原专业不感兴趣或发现自己更适合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转专业制度为他们提供了重新选择的机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中国矿业大学就业前景与发展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就业质量颇高。据《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22%,实现了高质量的充分就业。在就业区域上,毕业生主要流向东部地区,占比达66.27%,形成了以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珠江三角洲、淮海经济区为主,辐射全国的格局。
从就业行业来看,制造业和信息传输业是毕业生流向比例较大的两个行业,分别占比18.81%和14.80%,充分凸显了学校的工科特色。同时,经济商贸业、电力供应业、建筑业等领域也吸纳了不少矿大毕业生,体现了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所带来的广泛就业覆盖面。
在就业单位性质方面,绝大部分毕业生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私营企业、科研院所、各级教育单位及部队就业。其中,博士毕业生到世界500强就业的比例为22.03%,硕士毕业生为35.75%,本科生为15.28%。这表明学校的毕业生在高端企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得到了大型企业的高度认可。
薪资待遇上,学校毕业生也表现出色。2017届毕业研究生起薪基本在4000元/月以上,研究生月薪平均为6452.12元;本科毕业生起薪基本在3000元/月以上,平均月薪达4979.06元。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崛起,矿大毕业生的薪资收入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学校为毕业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渠道。有48.78%的本科毕业生和34.01%的研究生毕业生第一份工作来源于学校招聘会,25.14%的本科毕业生和32.83%的研究生毕业生第一份工作来源于校园宣讲会。学校举办的大型招聘会和用人单位校园专场宣讲会,成为毕业生获取工作机会的重要途径,占本科生和研究生第一份工作来源途径的比例分别达到了73.92%和66.84%。此外,导师、亲友推荐,社会专业求职网站,微信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招聘活动等,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选择。
从近年来的就业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矿业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备受青睐。学校凭借其雄厚的学科实力、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无论是选择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矿大毕业生都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来源:新蕾艺术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