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通过10万人研究得出“无论男女,与米饭偏好者相比,面食偏好者腹型肥胖风险更高”的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团队又有新研究成果了!
2023年,通过10万人研究得出“无论男女,与米饭偏好者相比,面食偏好者腹型肥胖风险更高”的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团队又有新研究成果了!
图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如果你是每顿都“无面不欢”的“老陕”,为了健康,请务必看完这篇文章。
据了解,该研究被分子营养领域的著名期刊《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在线发表。
1月14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了论文通讯作者西安交大公卫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鑫,“通俗地说,这次研究的结论是:在面食为主的正常体重人群中,无论男女,相对于吃大米而言,多吃几次杂粮,会有利于降低腹型肥胖风险。这是团队对西安市区及周边地区400多位‘乡党’分析得出的结论。”
刘鑫介绍,研究人员对上述400余人进行了分类,如果每周吃杂粮的次数大于每周吃米饭的次数,被归为杂粮偏好组,同时控制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水平等混杂因素影响后得出的结论。
“本次研究还采用了质谱检测的新方式,即通过血液里‘代谢组’——几千种小分子物质中的一些脂质类物质,作为解释杂粮与体重正常的腹型肥胖负相关的生物学基础,也就是说在体重正常的人群中,我们推测,杂粮吃得越多,体内血液中的脂质代谢环节可能有所改变,它们或通过减慢体内脂肪积累、或通过将脂肪积累过程变得困难,来减慢腹部或内脏脂肪的堆积过程。”刘鑫说,“从研究的现实意义来说,就是希望从专业角度探讨面食为主的西北人该如何更健康地吃主食。”
为什么要在研究中反复强调“体重正常人群中的腹型肥胖”呢?
“这与我们团队的另一个基于中国慢病前瞻性队列研究10年随访数据进行的研究有关,我们在体重正常的30余万中国人中发现:对体重正常的腹型肥胖人群来说,无论男女腰围越粗,未来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越大。”刘鑫说,“而对于男士,影响因素还要增加一条:体脂水平。我们研究发现:对任何年龄段的男性来说,即使体重正常、腰围较小,但若全身体脂水平高,未来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再通俗地说,所有男士应从年轻时就重视肌肉力量的锻炼,因为阳刚之气能降低男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
这一研究成果也发表在欧洲临床营养著名期刊《Clinical Nutrition》上。
而刘鑫也认为,不仅男性,老年人也要特别关注体脂水平。
“老年人因年龄增长机体运动能力、代谢水平都在下降,导致指围绕身体内部器官如肝脏、肠道等腹腔的脂肪不断增加,这又与动脉硬化、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血管等老年常见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刘鑫说,“前不久《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站发表的一篇论文提到:身体圆度指数(BRI)可预测死亡风险。身体圆度指数(BRI)是一种新近流行的衡量身体健康的指标,用于评估身体内脏脂肪含量是否超标,其主要的标准就是腰围大小。”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亚太地区的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85厘米就属于肥胖。“但要注意这里腰围与平时量体裁衣的腰围不同,测量方法为被测量者站立位,测量腋中线肋弓下缘和髂嵴连线中点的水平位置处体围的周径。简单来说即大致测量在脐下一指位置的体围周径,并不是腰部最细的地方,实际的腰围会更细一点。”刘鑫说。
另外,对通过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身高))来作为判断肥胖的标准的做法,刘鑫认为,“对于18~65岁的人来说,BMI在18.5~24.9为正常,BMI在25~28为超重,BMI>28则为肥胖。数字越大,表明代谢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越高。此外,对于老年人来讲,也要注重控制体成分(包含肌肉、脂肪和骨等),尤其要保证一定的肌肉水平,在控制BMI的同时,同时一定要控制腰围大小。”
从饮食方面控制腰围,刘鑫建议大家从每周用杂粮代替几餐饭中的主食开始。“我们研究中对杂粮的定义是除大米、小麦及其制品外的所有粮食,再加上干豆类。”刘鑫说,“对西北人来说,常见的杂粮如荞麦、黄米、小米、薏米、燕麦米、燕麦片、莜面等,再加上各种豆类,如红豆、绿豆、黑豆等,建议大家将杂粮论换着吃,同时替代一部分主食。比如,从晚餐开始,用蒸玉米、蒸南瓜或蒸红薯来代替平时的主食,搭配一些应季蔬菜,如冬天的白萝卜汤等,再加上一些蛋白质如卤牛肉切片或煮上三五个虾,也可搭配一根生吃黄瓜,这样既方便又健康。”
“先一周吃个三五回,其他时间根据自己的喜好慢慢调整,逐渐优化膳食习惯。”刘鑫说,“另外,食谱搭配方面,推荐大家参考最新颁布的《成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食养指南》,分西北篇、江南篇、东北篇等,结合地方饮食习惯推荐更健康的食谱、菜谱,大家可自行参阅。”
刘鑫同时提醒,“刚开始吃杂粮的老人应注意循序渐进以及正确处理。比如部分杂粮中有影响矿物质吸收的植酸成分,如糙米就需要提前浸泡。再比如陕西人爱吃的荞面饸饹,如果配上一碗重油重盐且没有蔬菜的汤,就达不到吃杂粮的效果,也就是说即使将细粮换成杂粮,依然要注意少油少盐且搭配蔬菜。比如,吃荞面饸饹时可以搭配一碗少油少盐的臊子,相对更健康一些。”
另外,刘鑫认为,尽管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很难改变,但也可以通过尝试新鲜的口味,打开新的味觉之门。“比如,老陕总体来说口味偏重,子女可带老人去一些健康轻食餐厅,体验诸如谷物碗【注:谷物碗是一种以谷物为主要成分的餐食,通常使用煮熟的谷物(如糙米、燕麦、藜麦等)作基础,搭配各种蔬菜(如西兰花、胡萝卜、甜玉米粒等)和蛋白质(如鸡胸肉、豆腐、鸡蛋、虾和牛排等),搭配如橄榄油、柠檬汁、芝麻酱等调味品,是一种不仅食材多样、色彩丰富,且营养均衡、可口的健康饮食】,或许能为老人打开一扇新的味觉之门。”刘鑫说,“当然老人也可以上网搜索,比如不吃辣的地区,他们的美食如何制作?添加了哪一味调味品?这也一种让自身饮食更健康的方法。”
对于近期有媒体提到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联合发表的研究中提到的,‘16+8轻断食法’即下午5点以后不吃东西,不仅有助对抗机体衰老,还能使免疫系统、肠道菌群的组成更加年轻。
但刘鑫认为,这种减肥饮食不适合一般的老年人。“一方面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本身比较弱,如果盲目断食,容易因胃酸分泌过多诱发胃溃疡、胃炎等胃部疾病;而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如果长期不吃晚饭,很容易导致血糖大幅度波动,从而加重病情。”刘鑫认为,“对于不需要减重的老年人来说,在现有的饮食习惯上,增加一些健康的元素,如每周加入几次杂粮的摄入,多种营养均衡搭配,并考虑到热量的控制,重视保持健康体重,逐步让饮食更健康。”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付启梦
来源:华商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