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既不是艾滋病患者, 也没有感染HIV, 但却一直担心自己具有感染的危险, 或者坚信自己已经感染。
在我们身边
总有一些人
深陷“恐艾”阴霾
不能自拔
01
何为“恐艾症”?
AIDS恐惧症,又称恐艾症,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国外首先报道。
主要表现:
(1)他们既不是艾滋病患者, 也没有感染HIV, 但却一直担心自己具有感染的危险, 或者坚信自己已经感染。
(2)心理上以抑郁、焦虑较为常见,过分敏感, 身体上有任何不适都会和艾滋病联想在一起,甚至出现了一些身体表现,如失眠或嗜睡、头疼头昏、低烧、咽喉痛、颈部腋下淋巴结肿痛以及不明原因的肌肉无力、身体酸痛、腰酸痛等。
(3)因为担心自己可能感染了HIV而多次到有关机构进行检测。
(4)对阴性的结果表示怀疑, 反复咨询确认是否感染,严重影响其工作和学习生活。
02
为什么会“恐艾”?
🔺大部分“恐艾症”患者曾经发生过“高危行为”,如与HIV感染状态未知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多性伴,性伴侣检查出艾滋病等。
这时一定程度上的“恐艾”是很正常的表现。
但是,由于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够或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心理创伤等,一部分人往往具有更强的矛盾感、羞耻感和负罪感,表现出严重的恐艾症。
🔺小部分的“恐艾症”患者往往并没有发生过任何实质性的“高危行为”,但“无端”恐惧艾滋病:
恐慌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接触会感染艾滋病,恐慌去医院看病、打疫苗,恐慌被人恶意传播等。
这种恐惧主要是由于对艾滋病知识缺乏正确的了解,还通过网络、论坛等非专业途径获取相关知识,一知半解,导致被不明针头刺伤、公共场所的用具弄伤或是其他一些血液接触就怀疑自己可能感染艾滋。
03
如何应对?
01
正确认识艾滋病
(1)HIV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很弱:
🔺一旦离开人体,在外界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
🔺对热敏感,在 56℃条件下30分钟即失去活性;
🔺对消毒剂和去污剂敏感,用浓度为0.2%的次氯酸钠、0.1%的漂白粉、70%的乙醇等5分钟就能杀灭活病毒。
(2)艾滋病病毒大量存在于感染者的 血液以及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暴露在可能含有艾滋病病毒体液的行为都是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如发生阴道交、口交、肛交等性行为时,如果不采取正确保护措施,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较大。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感染艾滋病的危险特别大,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进行有创操作,如 穿耳洞、纹身等也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没有体液交换的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毒。如 共同进餐、拥抱、握手、礼节性亲吻、共用马桶、浴盆、衣服、被褥等不会被传染;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等也不会传播。
(3)凭症状不能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感染急性期可能有不典型的症状,但是从自我感觉和外表上无法确定是否受到感染。
02
相信科学检测
进行HIV检测,是确定是否感染HIV的 唯一途径,也是快速摆脱艾滋病恐惧的有效办法!
对于发生过“高危行为”的恐艾症患者, 建议在窗口期后,前往艾滋病检测机构(包括疾控中心或医院)接受HIV抗体或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即可排除感染的可能,应当相信科学的检测结果,无需反复检查。
指从HIV感染人体到感染者血清中的HIV抗体、抗原或核酸等感染标志物能被检测出之前的时期。
窗口期不能检出HIV感染,但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
HIV感染人体后,3种常用感染标志物能被检出的时间先后顺序为 HIV核酸、抗原、抗体。
现有诊断技术检测HIV抗体、抗原和核酸的窗口期分别为感染后的3周、2周和1周左右。
进行HIV检测时应当了解所用的检测方法,并尽量避开窗口期。
(摘译自https://www.drtanandpartners.com)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