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叫黄怀仁,1964年出生在一个山旮旯的小村庄。我是大哥,下面还有三个弟妹。家里世代务农,父母都是从土里刨食的农民。因此,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他们希望我考上大学,毕业后吃上国家粮、端上铁饭碗,为家里争光。
讲述/黄怀仁 撰文/文如其名168
我叫黄怀仁,1964年出生在一个山旮旯的小村庄。我是大哥,下面还有三个弟妹。家里世代务农,父母都是从土里刨食的农民。因此,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他们希望我考上大学,毕业后吃上国家粮、端上铁饭碗,为家里争光。
1986年,我从师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偏远的乡下初中任教。我原以为这辈子就要做个孩子王了,谁知,教书几年后,县直机关要招人,我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通过考试后,最终调入县直机关工作。我的仕途就从小城启程,几年后,组织上提拔我担任科级领导,后来又调到市直机关工作,不久又担任处级领导,到退休时晋升三级调研员。
回眸往事,始终有一个叫做忻城的地方,在我心里拂之不去。
世人皆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无论那座城是宽敞还是狭窄,是繁华还是萧瑟;也不论是充满都市的浮躁还是弥漫村野的悠闲,只要是在此城居住过,总会记挂一段缘分,留下一缕记忆,遗落一片风景。
忻城,是我人生旅途中注定不可或缺的一个驿站。在这里,我遍尝过近二十年的酸甜苦辣,遮挡过七千多天的风风雨雨,也沐浴过数不清寒冬后的缕缕暖阳,值得我用一生的时光来回味。
忻城曾经是一座“皇城”,这里走出了二十个耀武扬威的“土皇帝”莫氏土司,从元朝到清朝,统治土司城四百余年。莫土司效仿宫廷式建筑,建造了总面积三十多万平方米的“皇宫”莫土司衙署(称作“壮乡故宫”)。两粤宗师郑献甫奋笔疾书,撰写楹联“守斯土蒞斯民十六堡群黎谁非赤子,辟其疆治其賦三百里区域尽隶王封”贴于土司衙署大门两侧,印证莫土司的王者权威;它又是一座千古之城,唐朝贞观年间初置忻城县,至今已走过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
忻城,一座以莫土司而闻名的小城,只要一走进莫土司衙署,抬头就能够仰望清澈的刘三姐,低眉便可以怒目狡黠的莫怀仁。说到土司城,许多人都会立刻浮现电影《刘三姐》镜头,一个个主角从银幕上走下来,贪婪无比的莫老爷、勤劳勇敢的阿牛哥、聪颖善歌的刘三姐,还有陶、李、罗三个酸秀才 。
就是这样一座南国边陲的小城,也逃不过战火的熏陶。四百年的土司内讧、八寨农民起义的风雷,也不曾将这里荡为废墟。
多少游人,曾走进这座古城,便不由自主地爱上她。小城或许不是他们命定的那座城,但一定是他们心底无法遗忘的城。
这是一个风景旖旎的小城。乐滩水电站库区的红水河风光,是上天赐予她的天然风景,它们无私地奉献给了这座小城所有的浪漫美丽。这里的河水,也曾惊涛拍岸,可是更多时候,是平静无波。这里的风景,可以疗伤,坐在舟上,看见两岸绵延不绝的群山峻岭和万古常青的苍松翠竹,往日的丝丝忧伤,在醉美山水中渐渐抚平。
小城因为通天寺和三界庙,便多了些许香火之气。通天寺以卓然不凡的姿态挺立在麒麟山上,背倚翠屏山,面朝莫土司衙署,袅袅不绝的香火朦胧了小城的千年风情。壮族药王三界公徐徐地从三界庙里走出,治疗一个个庶民,积攒一份份阴德,愈合这一方净土。
这是个让人不忍心辜负,也不能辜负的小城。自清晨醒来,接受小城的第一缕阳光,就注定要被这座小城感染。她无须你为之倾城,只要在小城的天空下,和一朵白云安静说话,喝一杯金银花茶的清露,吃一碗甘甜香糯的玉米粥,陪盘鹤岭公园里的老人下一盘棋,或是与土司老街上的阿婆挑拣一篮子的菜叶。
平淡的一天,就这样被小城的人泡入茶杯里,盛入饭碗中,印在门窗上,织进壮锦中。黄昏时,悠缓的小城在暮色中更加安静。攀附在院墙上的三角梅总是在提醒着,多年前一段无法忘怀的擦肩美丽。归来的人,闻着花香,踩着金色的斜阳,就这样送走了黄昏,迎来了月色。
那些一度迷失在繁华都市间的众生,在为谋生仓促的日子里,连悲喜都是匆匆的。当他们一走进小城,便会爱上这里的清淡、宁静、平和,然后才明白,原来生活也可以缓慢地过,人生也是可以闲庭信步的。
这是一座浸透着回忆的小城。踏进周安八寨起义古战场,抚摸北更壮族古建筑石栏杆,泛舟思练鸳鸯湖,每一道风景都让时间想要留步,陪同它们温柔地怀旧。小城一定还有许多传奇不为人知,那些故事如今都藏在神秘湖里,这一切就托付给日子,一点一滴去品尝。
也许,我不是小城的主人,可是今生注定有一段萍聚的相拥。如果可以,就让我幻化为一只飞鸽,掠过小城的上空,俯下身子,触摸这座叫忻城的城,今生无法遗忘的城。
声明:文章来源于身边生活但又高于生活,部分情节虚构,请理性阅读。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即删。
来源:文如其名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