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一套《驻站》:常胜捐旧衣服被拒,戳痛了多少农村人的自尊

B站影视 2025-01-21 12:15 3

摘要:虽然说,张莱西他们是逃跑之后自首过来的。但是,那一晚常胜一人拿着烟花爆竹,对抗三个人,也是非常的帅气,连张莱西都被折服了。

接二连三,常胜立了大功。

这第一件大功,是成功抓住了货盗张莱西一伙。

虽然说,张莱西他们是逃跑之后自首过来的。但是,那一晚常胜一人拿着烟花爆竹,对抗三个人,也是非常的帅气,连张莱西都被折服了。

第二件功劳,是成功抓住了外逃到东寨的周桦鹏。

当时,周桦鹏因为拿刀砍人,逃到了东寨。他自知自己时日无多,这辈子是毁了,早晚都会被抓住,所以就自暴自弃,偷了炸药,准备一爆了之。

而常胜发现后,苦口婆心,把他给劝了回来,这才没有酿成悲剧。

立功之后,常胜开心,刘所比他更开心,张罗表彰登报的事情。

为此,刘所亲自跑了一趟东寨,临走的时候,常胜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他答应了王冬雨,希望能给张罗点旧书过来,也是为了孩子着想。

东寨村民多次帮他,现在他又抓了村里的人,人情世故,他也得来往一下。

刘所一听,新书那预算够呛,这旧书应该没问题,就答应了。

关于常胜想给东寨村捐旧书的事情,刚刚升任副所长的张彦斌也认为是好事。于是,他为了帮常胜,显得格外积极,不仅仅捐了旧书,还给张罗给募捐了点旧衣服,算是锦上添花。

然而,不出意外,还是出意外了。就是这锦上添花的事情,给常胜带来了麻烦。

拿到所里寄来的旧书和旧衣服,张彦斌还挺开心,认为他这事情办的不错。

不仅仅搞来了旧书,还捐了点旧衣服,这东寨本就不富裕,书籍孩子们需要,这衣服大人们肯定也有需求。他自认为,这些东西必然受欢迎。

然而,一旁的同事先给泼了一瓢凉水,说你这书没问题,旧衣服估计够呛,农村人应该不喜欢,毕竟是别人穿过的衣服。

张彦斌自然是不同意,他认为这些衣服都是好衣服,农村人肯定喜欢。顺手拿起一条裤子自己比了比,表示这我都能穿,他们肯定也喜欢。

他们只需要把脏的衣服和坏的衣服挑出来,剩下的都给常胜寄过去。

虽然张彦斌信心十足,但一旁的同事,还是有些不认同。

东西到了东站,常胜打开箱子一看,也是挺高兴,书不错,衣服也行。

这衣服看着都没啥问题,虽然是旧的,但都已经洗过了,还消过毒了。再或者,就算是心里膈应,自己洗一下也可以嘛。

顺便,常胜拿起一件短袖就给赵广田给比划上了,赵广田一看,直接往后退,根本就连试都不愿意试,直接表态自己有衣服,不缺衣服,一脸嫌弃。

常胜看着赵广田,也是若有所思。

心说,你赵广田这条件,自己穿的衣服都不咋地,你这还挑上了。

常胜拿着衣服找到村长,表示这些衣服都是洗过消过毒的。可是,村长跟赵广田的反应一样,对这些衣服根本都不正眼瞧。

村长表示,这些旧衣服村民可能不喜欢,但常胜认为这都是好衣服,不一定,希望村长能给广播一下,试一试总没错。

纵然村长一百个不愿意,但看在常胜一片好心,也给广播了一下。

可是,广播完毕,不出意外,意外还是发生了。

常胜和村长等了半天,一个村民都没来认领,常胜一脸疑惑,不明白为什么!

村长说出了以一个农村人的身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这儿是山区,山区的人又轴,你给他们弄的这些衣服,是旧衣服,他们肯定不会穿。

不是因为衣服没洗,也不是因为没消过毒,而是因为这些是旧衣服,是别人穿过的旧衣服。

农村人虽然穷,但也要面子,别人穿过的衣服,他们肯定不愿意穿。

听到这里,常胜就不理解了,这东寨村年年要救济,怎么就不能穿旧衣服了。

村长立马回应,这是两码事。

对于政府来说,救济是救济,旧衣服是旧衣服。他们这的人要面子,他们不缺衣服,缺的是一个致富带头人,带他们过好日子,穿新衣服的人。

听完村长的话,常胜对村民不接受旧衣服还是有点不太理解。但是,后面这句话他听到心里了,或许村民真的缺一个致富带头人。

毕竟,谁喜欢天天穿旧衣服,就算是穷困的农村人,谁不喜欢新衣服呢!

而之后,常胜走在东寨村路上,偶尔听到村民的反馈,也是证实,村民的确对旧衣服不感冒。

甚至,都有些抵触情绪。

而东寨农村人为啥不喜欢旧衣服,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农民也有自尊,也要面儿

我认为,一些农村居民可能将接受旧衣服捐赠视为贫困或需要救济的标志,会觉得有损自尊心,更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生活,而不是依赖捐赠。这一点,村长已经有所提及。

常胜说农村人都这么穷了,还要面儿,这里子都不行了,还要什么面儿。

这一点,我有点不大认同,人活着就有自尊,不管他经济条件如何,总有自己追求的东西。

旧衣服这些东西,都不是迫切的,解决贫困才是最重要的。

其二,传统观念问题

除了自尊之外,传统观念也是问题。

我认为,包括东寨在内,在很多农村地区,存在着对旧物尤其是旧衣服的传统观念,认为穿别人的旧衣服可能不吉利。

或者,像东寨村民一样,认为捐赠过来的旧衣服可能带有原主人的不好的气息等,这种观念使得他们对旧衣服捐赠存在抵触情绪。

其三,需求不对口

村长说村民不需要,除了心里层名抵触之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真的不需要。

因为,捐赠的旧衣服大多数都是城里人捐的,这些衣服的款式很有可能偏向休闲和时尚,而在耐用度方面存在问题,这些衣服可能适合城市生活,但在农村可能有些不大合适。

另外,除了款式之外,尺寸也是一大问题。毕竟,衣服要想得体,还是要贴合自己,城里人捐来的衣服尺寸各样,如果不刻意做筛选的话,很多都不合适。

那穿尺寸不适合的衣服,即便他再好看也没有用。

总之,农村的劳动环境和生活方式与城市不同,需要更耐磨、实用的服装,而捐赠的旧衣服往往难以满足这些需求。

其四,农村生活条件提高

除了以上几个原因之外,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下国民经济水平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可能,衣服这类生活用品,已经不再是问题,虽然说款式不如城里人。

但是,衣服的质感和材料已经足够满足农村人要求,不再需要旧衣服。

旧衣服对农村人的实用性很低,自然很多人不喜欢。

3:写在最后

从《驻站》常胜张罗捐书,捐旧衣服的事件可以看出一些事实。

我们日常发善心捐赠的时候,可能自己考虑是一种心情,而被捐赠者接受与否也是一种心情。

就拿东寨村为例子,农村居民在接受捐赠时,可能会因为自身经济条件较差而产生自卑心理,从而觉得接受捐赠是一种无能的表现,甚至会有羞耻感。

旧衣服在他们看来是别人穿过的,自己再穿,就是穿别人剩下的,脸上没面!

这种心理可能会使他们不愿意主动接受捐赠,或者在接受捐赠时表现得很不自然。

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在捐赠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

可能,首要的就是要尊重受赠者的人格和尊严,与他们进行充分的沟通。

这样,既能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同时也能避免让他们感到被歧视或怜悯。

如果真的要捐赠,可以采用更加人性化的捐赠方式,如让受赠者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利,挑选适合自己的捐赠物品。没有必要一窝蜂,说捐什么,都捐什么。

不然的话,可能还会浪费资源,费力且不讨好!

来源:立场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