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患者王先生曾是一名专业的安保人员,学习散打的他体格健壮,患病前是个名副其实的运动健将。“10年前,突然觉得胸闷气短,并突发晕厥,就被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王先生说道。10年以来,患者肺栓塞面积越来越扩大,由于肺栓塞导致的肺动脉高压越来越严重,患者开始
近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39岁的王先生在全身血液停止循环55分钟,成功完成了双侧肺动脉内膜的完整剥脱后顺利康复,即将出院迎来新生活。
患者王先生曾是一名专业的安保人员,学习散打的他体格健壮,患病前是个名副其实的运动健将。“10年前,突然觉得胸闷气短,并突发晕厥,就被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王先生说道。10年以来,患者肺栓塞面积越来越扩大,由于肺栓塞导致的肺动脉高压越来越严重,患者开始出现心功能衰竭的表现。虽然一直辗转在多家医院就诊、服药治疗,但病情仍然在不断恶化。
当患者了解到国家呼吸区域医学中心一期工程已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投入使用的消息后,专程找到省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云辉。张云辉团队很快为患者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评估,并迅速启动了院内多学科会诊(MDT)及与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联合查房程序,经过两个院区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医学科(ICU)、麻醉手术科等科室的10余名专家会诊讨论,确诊患者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经过会诊讨论,我们认为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是唯一能根治患者疾病治疗方法,但此类手术必须在深低温停循环的体外循环技术下进行,而且患者病变范围广、血栓负荷重,肺高压及肺血管阻力均严重升高,右心功能衰竭已十分严重,麻醉和手术难度及风险均非常大。”省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云辉解释道。
随后,两院区的专家团队通过多次线上工作会议迅速制定了手术方案,确定由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外科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两院专家团队共同进行手术,同时术中麻醉及术后监护均由两院专家团队共同完成。省一院高度重视此例患者的救治及今后肺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常态化开展工作,部署医院医务处、国资处、药学部、输血科、放射科、超声科等科室相互协同,为这例危重症患者进行了缜密的术前准备工作及围手术期的各种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手术前一天,中日友好医院书记宋树立带领中日友好医院云南医院领导班子前往病房看望患者。他表示,中日友好医院是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技术及管理输出团队,一定会做好全面的技术保障工作,充分彰显国家级救治肺动脉栓塞的技术水平平移的能力,这给患者及家属树立了极大的信心。
2024年12月25日,手术如期进行,患者肺动脉主干部分就存在长期形成并机化的血栓,部分病变已钙化并与肺动脉紧密粘连,内膜层次不清,患者病变范围一直延伸至亚段肺动脉以远,手术难度非常大,得一关一关去闯。在心脏停跳2小时35分钟,经过四次共计55分16秒停止全身循环后,患者病变的完整血栓和肺动脉内膜树被顺利剥离。接着就是重症医学科接力,让患者在深度镇静下使重新开通的肺血管床适应血液的再灌注并修复,让右心衰的情况恢复,医院每日组织院内专家联合查房并及时和中日友好医院专家召开线上多学科会诊,经过缜密的监护治疗,患者术后第8天顺利由ICU病房转回了心脏大血管外科病房,第二关也顺利闯过来了。
患者术后的康复治疗和呼吸功能训练进展得尤其顺利,做肺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因为要显露肺动脉内深处的病变就必须得停止全身的血液循环,容易出现致死或者致残的并发症。患者在心脏大血管外科及整个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没有任何相关并发症发生,目前已能不吸氧正常生活并生活自理,6分钟步行试验从术前不到100米恢复到目前超过500米,肺动脉压力已降至正常。
据省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熊达提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由于肺动脉内出现栓塞,慢性血栓与血管重塑引起肺动脉管腔狭窄和(或)闭塞,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可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若不经过治疗,仅有10%的患者能够存活3年以上。患者一旦突发胸痛、咯血、明显的呼吸困难和缺氧要充分警惕肺动脉栓塞,一定要到医院规范治疗,病情一旦进展至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阶段,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省一院党委书记倪俊学及院长侯建红表示,此次成功救治,得益于医院充分发挥国家呼吸疾病区域医疗中心的优势,与中日友好医院紧密协作,实现了技术的同质化平移。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在肺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领域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通过与中日友好医院的合作,让云南及周边地区的百姓无需长途奔波,在本地就能享受到与之同质化的优质医疗服务,为广大患者带来了切实的便利与福祉。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陈怡希
责编:谢祥睿
审核:张晓橙
本文来自【云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