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欢迎来到四叶草堂,我是龙笑生。我们对“超级创始人”的定义是:至少创立过一家公司,要么以1000万美元或更高的估值退出,要么是营收超过1000万美元,无论它是否从风险资本投资人那里获得了资金。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四叶草堂”,今天继续分享《超级创始人:独角兽的
欢迎来到四叶草堂,我是龙笑生。我们对“超级创始人”的定义是:至少创立过一家公司,要么以1000万美元或更高的估值退出,要么是营收超过1000万美元,无论它是否从风险资本投资人那里获得了资金。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四叶草堂”,今天继续分享《超级创始人:独角兽的成功密码》一书的精彩部分。
关于创业之前是否要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创业者们得到的说法往往不一。有些人认为,在其他企业先积累经验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当创始人另起炉灶创办自己的公司时,就有了一个可参考的模板,可以按这个模板如法炮制,也可以反其道行之。不过,另一些人则认为在企业的工作经验被高估了,想创业开公司就应当直接行动,越快越好。数据显示,这两种方式殊途同归。成为独角兽公司创始人的路绝非一条。有些人一上来就投身创业,而有的人则在工作了40年之后才创办了10亿美元规模的公司。平均而言,创始CEO在创办独角兽公司之前拥有11年的工作经验,有的在其他公司工作,有的在他们自己早前创办的公司工作。
在10亿美元规模的这一组公司当中,约有30%的创始CEO以前从来没有给别人打过工。在那些有打工经历的创始CEO中,约有60%的人曾经在非常知名的品牌公司工作过,如谷歌、微软、亚马逊、高盛或麦肯锡,这些“第一梯队公司”以其严格的招聘程序和掐尖雇用最优秀的人才而闻名。另外28%的人的工作经历则在“第二梯队公司”,即同样是大型知名企业但未能得到顶尖人才青睐的公司。在10亿美元规模公司的创始人中间,只有14%的人在不知名的公司工作过。在随机组中,有16%的人没有为别人打过工。在那些为别人打过工的创始CEO中,为“第一梯队公司”工作过的创始人比较少,仅占36%,相当于10亿美元组数据的一半略多一点。在对比10亿美元组和随机组的数据中,这是我们观察到的第二个统计上的显著差异,表明10亿美元规模公司的创始人更有可能为自己工作过,或是在“第一梯队公司”打过工。
如同大学一样,有些公司也是以盛产独角兽企业的创始人而闻名。在研究涉及的时间段内,有14家独角兽公司的创始人曾经在谷歌工作过,谷歌在这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任何公司。除了Pinterest以外,谷歌的“校友们”已经先后打造了包括Affirm、Convoy、Nextdoor、Nutanix、Snowflake和Wish在内的一系列创业公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资源充沛的大公司成长起来的人擅长创建资源受限的初创公司,这听起来似乎有悖常理。但实际上,具有这种工作经验的创始人更有可能创办10亿美元规模的公司,其中很多人可能像西尔贝曼一样,将谷歌的工作流程、创意文化及其大获成功的商业模式带入他们自己的公司。甲骨文(Oracle)是另一家培养了众多独角兽公司创始人的公司,其前员工创办的公司包括Meraki、LendingClub、Cloudera、Nutanix、Rubrik、Snowflake、Veeva和Workday。乍看之下,甲骨文公司并不是一家令人印象深刻的创业型公司,而从这里产出了许多独角兽公司创始人的事实,也能说明销售技能以及市场把控能力的重要性,因为甲骨文公司的企业文化就是以销售为主导。亚伯·奥斯曼是AngelList投资网站的数据科学主管,该网站帮助天使投资人投资早期的创业公司并通过指数投资实现多元化。奥斯曼告诉我:“在那些成功的创业公司中,我们观察到一个最重要的特征,那就是他们的创始人曾经有过做投资人或天使投资人的经历。”这可能是因为作为曾经的投资人,他们更容易获得融资,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更善于优选创业的想法,并且懂得把时间投入到正确的想法上。
人们通常有这样一种错觉,认为创始人应当在他们所“颠覆” 的行业有过直接的工作经验。但是,对像徐迅这样的创始人来说,情况并非如此。小时候,徐迅在母亲的中国餐馆工作,洗碗、收拾桌子,偶尔也修理一下支付系统。但是,他没有任何与递送运营和路线优化相关的专业工作经验,而这正是DoorDash公司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DoorDash的创业实际上得益于创始人在商学院进行的一系列对话,还有边干边摸索的创业激情。事实证明,包括徐迅在内的许多独角兽公司的创始人都缺乏对所颠覆行业的直接工作经验。在独角兽公司中,只有不到50%的创始CEO和不到30%的创始CXO有过很多与创业直接相关的工作经验。也就是说,有社交媒体应用程序经验的人后来可能创办成功的保险公司,或者有数据基础设施工作经验的CTO可能创办成功的电子商务公司平台。对创业而言,似乎拥有某些软技能尤为重要,如雇用并管理一群有才华的人,建立并维护跨行业战略联系与伙伴关系,擅长销售,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等,这些软技能比了解特定行业的技术显得更为重要。就是否拥有直接相关的工作经验这一点而言,10亿美元组与随机组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这意味着无论有没有创业领域的直接经验都不影响创业的成功率。在与科学相关的创业公司中,情况则略有不同。在健康/生物技术领域,平均有75%的创始人有直接的相关经验,而在企业技术领域,只有40%的创始人有直接的相关经验,在消费者领域只有30%的创始人有直接的相关经验。这并不出人意料,因为具有科学背景的创始人可能对产品更了如指掌,并且更擅于应对公司所要遵循的行业规范。比起领域专长,拥有工作经验实则更为重要。真正起作用的是诸如管理团队、招聘或解雇人员、筹集资金以及经营关系网络等软技能。具备这些能力并且能够以全新的无偏见的心态迅速了解新领域的那些创始人,往往能够有更佳的表现。
纳特·特纳和扎克·温伯格一起创建了Flatiron Health公司,这又是一家致力于治疗癌症的公司,而两位创始人并没有什么肿瘤学的背景,他们之前的公司专注在广告技术方面。不过,即使没有医疗领域的专长,特纳和温伯格也成功地创建了这家医药独角兽公司。Flatiron Health公司并没有从治疗的角度入手,而是运用数据智能来帮助癌症患者,其软件旨在改进癌症治疗的工作流程,收集匿名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制药公司和研究机构分享。我们都喜欢这样一句话:“观点可以鲜明,态度需要灵活。”也就是说,一旦得到新的数据,你需要主动迅速行动,灵活转身,不要畏惧。创业总是在市场规模、商业模式竞争、开发成本、产品与市场的契合方面寻求一种平衡。你会得到无数的反馈,其中大部分是相互矛盾的,而且90%可能是错误的。作为一个企业家,你必须敢于做出决定,而且,你不能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纳特·特纳和扎克·温伯格花了很多时间与人交谈、提问、倾听、做笔记、建立关系并收集足够多的反馈。纳特·特纳擅于制作原型,而扎克·温伯格是最好的产品经理,所以可以在早期建立起高保真的实体模型,看起来很像真正的产品,并且能得到很快的反馈。我们做的是癌症中心的业务智能工具,为私人诊所和医院做分析,但事实证明,医院和癌症中心实际上在这方面并没有多少预算,你不可能专门成立一个公司去销售它。因此,我们转而向这些中心提供免费的软件和工具,作为回报,他们给我们提供数据用于商业化和研究用途。一开始我们认为制药公司会为这些数据付费,来跟踪他们在某些类别的药物或其他方面的市场份额,但事实证明,这里存在着一个叫作“真实世界证据”(real-world evidence,RWE)的巨大机遇,它可以帮助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帮助制药公司,帮助学术研究,帮助监管部门做出关于药物的决定,以及他们应当将哪些药物包括进来,哪些药物有效,哪些药物安全,哪些药物相对而言效果最好,应当值多少钱等,这就是所谓的“真实世界证据”。在创办Flatiron时,我们甚至不知道“真实世界证据”是什么,而这正是Flatiron Health今天的特色。
那是2008年的新年前夜,加勒特·坎普被困在外面回不了家。他和朋友们在旧金山一起外出跨年,当晚出租车的电话被打爆了都叫不到车,城市的公共交通也已关闭,旧金山的陡峭山路又无法步行,迫不得已,他和朋友们凑了800美元打了一辆豪华轿车,他走了一路,抱怨了一路。在那次改变命运的新年前夜乘车之旅之后的10年,优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首次亮相,估值超过500亿美元,坎普和卡兰尼克都成了亿万富翁。优步成为这个时代最成功的公司之一。我们很容易把优步的故事看成是两个年轻人得了天时,用一个好的想法就淘到了金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许确实如此,但是,坎普和卡兰尼克都并非创业新手,两人此前都有过成功创办公司的经验,并且他们把对创业的洞察力、投资人及顾问关系网络都带到了优步。在风险投资领域,我们看到的许多投融资项目都是由初次创业者提出的,由曾经成功卖掉过公司的创始人提出的情况并不多见。但是,在观察研究这些10亿美元规模的公司时,我们发现一个显著的模式,即在这些创始人中,将近60%的人都有过作为公司创始人的创业经验,请注意,不是作为创业公司的早期雇员,而是作为创始人,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创始CEO。他们之中有些人以前创办的公司大获成功,有些人则是惨遭失败。看来真正重要的是多做几次尝试。将这些数字与随机组对比,重复创业者的价值变得更加引人注目:在随机选择的风险投资支持的创业公司中,只有40%多的公司有重复创业的创始人。数据显示,至少创办过一家公司,即使是一家并不十分成功的公司,也会增加创办估值10亿美元公司的可能性。
我们对“超级创始人”的定义是:至少创立过一家公司,要么以1000万美元或更高的估值退出,要么是营收超过1000万美元,无论它是否从风险资本投资人那里获得了资金。虽然以1000万美元退出在大额的收购中算不上什么,但这为创始人的下一次创业蓄势,而这下一次的创业似乎更有可能达到几十亿美元的规模。这类收购往往买的是技术、产品或团队,而创业公司整体尚未取得大规模的商业成功。1000万美元的基准不应作为一个绝对的标准,而是一个概念性的门槛,可以随着时间和地域的变化而变化。超级创始人的价值在于他们有能力将公司拓展到一定的规模和收益,并且有能力复制这样的成功。尽管如此,过去的成功经验并不能说明一切。许多超级创始人实际上还有另一个共性——那就是运气好。即使是最聪明的人,有着最好的想法,在某些地方也需要运气,如是否幸运地吸引到合适的投资人的注意,是否在恰当的时机提出了创业的想法,是否遇到了合适的人加入团队,是否找到了收购方来接手公司。而另一些人可能在其他方面很幸运,如他们有特权辍学,或者在没有工资的情况下也能投入创业,不必非要从事一份所谓“安全的工作”来偿还学生债务,这种幸运有时是来自拥有良好人脉网络的家庭。对超级创始人来说,幸运曾经帮助他们建立声誉和关系网络,再加上个人的天赋和努力,就能取得更大的成果。不过,最为重要的是,在运气降临之前,这些创始人从未停止过努力创业,正如他们爱说的一句话:“幸运偏爱够努力的人。”几乎所有独角兽公司的创始人都是“创造者”。回溯到高中甚至更年轻的时候,其中许多人就开始了一些小项目,组织学生俱乐部,甚至创办了公司。还在高中时代的时候,Box公司的创始人亚伦·莱维就和朋友们在父母的浴缸里一起琢磨开公司的想法,后来他确实创建了几家公司,如一个买卖房屋的网站,还有一个搜索引擎,莱维称其为“世界上仅次于谷歌的最快的搜索引擎”。在大学里,Flatiron Health的创始人纳特·特纳创办了一个按需送餐的公司,在此之前,他还创建了一个礼品卡交换服务的业务。Brex的创始人恩里克·杜布格拉斯在巴西读高中时就曾创办过一家B2B支付公司。实际上,这些人做这些项目并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满足内心创造的欲望。创办一家独角兽公司的最佳准备就是先创建一家估值1000多万美元的公司,而为此能做的最好准备就是开始着手干一些事情,也许是一个兴趣项目,也许是一个副业,也许是一个学校俱乐部,做什么都行,重要的是—开始做起来。
来源:四叶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