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恐龙比大小,聆听脊椎动物的崛起历程

B站影视 2025-01-20 06:59 2

摘要:龙腾四海辞旧岁,蛇舞九天迎新春。乙巳蛇年将至,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国家自然博物馆与中国文物报社共同主办的 “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于1月14日至2月16日在国家自然博物馆临展二厅拉开帷幕。同时,经过4个多月的精心改造,国家自然博物馆“脊椎动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刘明】龙腾四海辞旧岁,蛇舞九天迎新春。乙巳蛇年将至,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国家自然博物馆与中国文物报社共同主办的 “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于1月14日至2月16日在国家自然博物馆临展二厅拉开帷幕。同时,经过4个多月的精心改造,国家自然博物馆“脊椎动物的崛起”展厅近日开展,《环球时报》记者前往展厅,不仅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地球科学部副主任王宝鹏的讲解下,了解了脊椎动物的发展和崛起过程,还亲手触摸古生物化石,聆听来自远古的呼唤。

“脊椎动物的崛起”展厅位于国家自然博物馆一层中央展厅,改陈升级前为“古爬行动物”厅,自2003年开展以来,一直是自然博物馆的明星展厅,尤其是其中展示的井研马门溪龙、许氏禄丰龙骨架标本等。王宝鹏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它们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宝贵财富,更是无数人童年记忆中的珍贵片段。我们通过对展厅的升级改造,希望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脊椎动物如何起源、如何发展、如何演化。”

“脊椎动物的崛起”展厅总展品数量达197件,其中七成多展品为首次展出。展览精心策划为7个主题单元,依次为海洋中来、征服陆地、重返海洋、龙行大陆、飞龙在天、展翅翱翔和哺乳初现。这7个单元的设计紧扣脊椎动物演化的时间线,每个单元都详尽地介绍了脊椎动物主要门类的演化历程和关键的演化节点。

“海洋中来”单元阐释最早起源于海洋的脊椎动物,其中展示了已知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海口鱼,以及泥盆纪海洋中的霸主邓氏鱼。最早登陆的鱼石螈、被魏格纳作为大陆漂移证据的中龙,出现在“征服陆地”单元中。在“重返海洋”单元,讲述爬行动物重返海洋的演化奇迹,除了众多精美的标本模型,最值得关注的是一具沧龙头骨化石,沧龙在当时是体长可达15米的海洋凶残猎手。长达26米的马门溪龙则是“龙行大陆”单元中“复出”的明星展品,位于整个展厅中的中心恐龙池中。“飞龙在天”单元展示了翼龙的演化,在这里可以见到著名的翼龙演化发展的中间环节——达尔文翼龙标本。“展翅翱翔”单元介绍演化史上“从龙到鸟”的重要过程,除了原始热河鸟的化石标本,还同时陈列了一件具有羽毛的复原模型,可以看到这种原始鸟类长着骨质长尾。“哺乳初现”讲述的是哺乳动物的祖先类群以及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演化的过渡类群,如二叠纪拥有双犬齿的食肉动物狼鳄兽,它的化石标本是首次展出。

在“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中,第一单元“生肖文化的源与流”,通过北魏十二生肖铜镜、唐彩绘十二生肖俑等图片,呈现生肖信仰起源与传承,展现早期人类动物崇拜及生肖文化演变。第二单元“腾蛇乘雾”,以商蛇首铜勺形器、战国透雕龙凤纹铜铺首等图片,揭示蛇在传统文化中的多元形象与寓意,体现其在艺术、宗教、民俗领域的影响。第三单元“幽幽蛇影”,通过眼镜王蛇骨骼标本、原矛头蝮标本等藏品,解读蛇的分类、特征与习性,凸显其生态意义。第四单元“蛇舞丰年”,通过唐“灵蛇献珠”屏风画、现代十二生肖巳蛇剪纸等图片,讲述蛇在民间文化中的吉祥寓意,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同时,国家自然博物馆还引入了裸眼3D展项,配合精心制作的侏罗纪晚期上游永川龙与多棘沱江龙的打斗场景、白垩纪晚期霸王龙与三角龙的打斗场景进行滚动播放,这4种在古生物学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恐龙及它们的生活环境、植物特点、恐龙的科普知识得以生动展现,为观看者带来身临其境的紧张与刺激。王宝鹏说:“孩子们可以站在骨架前,跟恐龙比一比大小。展厅放了两根恐龙的腿骨,其中一根大腿骨是1米8,观众摸一摸会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来源:环球网国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