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7年,中统局局长叶秀峰在看报纸时,被一则“招寻银老太太”的广告吸引了注意力,他断定这是接头暗号,就决定引蛇出洞!
1947年,中统局局长叶秀峰在看报纸时,被一则“招寻银老太太”的广告吸引了注意力,他断定这是接头暗号,就决定引蛇出洞!
叶秀峰年轻时追随陈立夫左右,因工作能力突出,陈立夫将他推荐给蒋介石。此后,叶秀峰潜心研究特务工作,在中统摸爬滚打多年,终于升任局长。
虽说没有军统戴笠的本事大、名气盛,但叶秀峰实力也不容小觑。尤其抗战胜利后,叶秀峰明里暗里不知“顺藤摸瓜”找出了多少中共地下党组织,只凭这一点,足以让他在蒋介石心中占据一席之地。
而“招寻银老太太”这则没头没尾的广告,在叶秀峰看来,或许就是地下党组织的最新接头暗号。叶秀峰没有声张,广告却连登了好几天,这让他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
叶秀峰派人到报社彻查,可这则广告的版面实在太小,根本引不起报社领导的重视,一般工作人员更找不到是谁登了这则广告,报社只好如实回复中统上海办事处。
“一环扣一环,蹊跷的事太多。”上海办事处,叶秀峰与处长陈庆斋讨论。“局长,依我看‘有枣没枣打一杆试试’,地下党登广告,我们也登,想办法把人引出来。”
几天后,一则“白发娘盼儿归”的消息见报,署名是银老太太,后面还写了详细地址。叶、陈两人认为“招寻银老太太”字面上看是一则寻人启事,这样登报,也算呼应。
之后,蹲点任务层层下达,最终由卢志英负责。卢志英不是一般人物,是我党打入中统内部的情报人员。
接到这项任务时,卢志英表面风平浪静,内心却直犯嘀咕,按说他在党内级别不低,但从未听过组织上有过“银老太太”为暗号的任务。
“难道是另一条线?还是组织没告诉我?”卢志英一边蹲点,一边思考,“万一真的有这项任务,同志们岂不是很危险!不管如何,只要有人去,我就想办法把他支开。”
连续几天,卢志英一无所获,就要收队时,一个人却向着报纸上刊登的地址走去。卢志英紧张起来,“无意”吹了一声口哨,巧合的是,可疑人员听了口哨,竟然走掉了。
这下,卢志英也相信“银老太太”是组织的接头暗号了,他松了一口气,装作没事一样回中统复命去了。
看着卢志英送来的“未发现可疑人员”报告,叶秀峰陷入了沉思,转头问向苏麟阁:“你果真看到卢志英吹了一声口哨,‘可疑人员’就走了吗?”
“我看得真真的。”苏麟阁说。
卢志英不知道的是,在他执行蹲点任务的几天,狡猾的叶秀峰派亲信苏麟阁暗中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局长,要不要立即抓捕他?”苏麟阁问。
叶秀峰摆了摆手,说:“不要打草惊蛇,毕竟卢志英是上海市长举荐的,再说,不能单凭口哨就认定他是共党……这事和以前一样,暗中调查即可。”
看着苏麟阁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卢志英交上来的报告,叶秀峰自言自语道:“没想到,没想到,阴差阳错钓到大鱼,世间的事竟如此奇妙……”
接着,趁卢志英上班时,中统特务潜入他的住处,不动声色地将所有的物品查了一遍。尤其是一个写着密密麻麻数字的本子,中统特务们用技术手段复制了一份,放到了叶秀峰的办公桌上。
“局长,这样还不抓?”陈庆斋问。
“这几件事能说明什么呢?不急,再等等,我们还差‘最后一步’。”叶秀峰说。
两人正讨论着,叶秀峰手下来报,之前审问的地下党员张莲舫突然叛变,供出了卢志英的全部信息。
卢志英被捕之后,受尽酷刑,宁死不屈,从未向敌人透露过党组织任何信息。
卢志英不说,不代表叶秀峰不查。根据之前在卢志英住处搜查出的本子和张莲舫的供词,叶秀峰顺藤摸瓜找到了一家《文萃》报的印刷厂,又抓到了几个地下工作者。
蒋介石得知此事,甚感欣慰,指示叶秀峰将卢志英等秘密处决。1948年12月27日深夜,卢志英等被带到一处荒凉的山坡上,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活埋。
整件事因广告而起,而且透着巧合,那则“银老太太”的广告到底是何人所为呢?
其实,这根本不是地下党的接头暗号,而是杭州民生药厂的一条肠胃药广告,因其药粉是白银色的,药厂为引起大众关注,勾起好奇心,故而打广告时称“银老太太”。
“银老太太”广告语引起关注之后,药厂又打出了一位老太太拿着肠胃药的广告,这下“银老太太”的谜底被揭开,人们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只是这时卢志英已经被捕,“银老太太”到底是怎样的广告,中统已经无所谓了。
这一场乌龙事件,直接导致了卢志英等几名优秀的地下工作者牺牲,实在令人痛心!新中国成立后,卢志英等被追认为烈士,遗体迁葬在雨花台烈士陵园。#认证作者激励计划#
来源: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