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麻醉,真的能少用麻药少受罪,做不能做的手术?

B站影视 2025-01-19 11:26 3

摘要:据悉,目前全国每年针麻手术量近万例,2024年仅上海岳阳医院就有8000余例,刺麻醉技术已拓展运用在了心胸、颅脑、腹腔、盆腔和四肢部位的手术中,随后将扩大到整个围术期。

近日,国家针刺麻醉临床研究联盟在上海岳阳医院成立,并联合全国各地68家医院,在全国探索、规范、普及、推广针刺麻醉技术。

据悉,目前全国每年针麻手术量近万例,2024年仅上海岳阳医院就有8000余例,刺麻醉技术已拓展运用在了心胸、颅脑、腹腔、盆腔和四肢部位的手术中,随后将扩大到整个围术期。

针刺麻醉,也称为针刺镇痛或针刺麻醉技术,是一种结合了传统针灸与现代麻醉学的治疗方法。它主要通过在特定的体表穴位,例如在小肠经、胃经、心包经、三焦经等穴位处施针,并通过电刺激达到80%的麻醉功效,剩余20%通过静脉输入西医麻药,达到缓解痛觉或麻醉的效果。

这项技术最早见于上世纪50年代,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位医生在做一例甲状腺手术时首次使用,并在随后的六七十年代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一度成为当时中西医结合的典范。

尽管针刺麻醉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针刺麻醉可能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发挥作用:

神经系统反射作用:通过刺激体表特定的腧穴,激发脊髓反射,引发神经系统的广泛反应,进而产生镇痛效果。

内啡肽的释放:针刺可以促进内源性镇痛物质如内啡肽、脑啡肽等的释放,从而减轻疼痛。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疼痛信号传递:针刺刺激可以通过脊髓-脑干-大脑皮层的通路,抑制疼痛信息的传递,降低对疼痛的感知。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针刺可能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进而达到镇痛效果。

据称,在一些中小型手术,如剖宫产、口腔外科手术、眼科手术等,针刺麻醉作为局部麻醉的辅助手段,能够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从而减少药物副作用。也能用于缓解各种急性和慢性疼痛,如术后疼痛、癌痛、偏头痛、肌肉骨骼疼痛等。另外,针刺麻醉在某些慢性病的辅助治疗中也有应用,特别是在缓解患者疼痛、促进康复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方面,与传统的药物麻醉方法相比,针刺麻醉对药物的依赖比较少,麻药剂量大大减少,因此可以避免麻醉药物的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药物依赖、肝肾负担等,为原本很多因高龄、麻醉高风险、不能耐受麻醉药的患者创造了手术治疗的机会。

另一方面,通过针刺可以有效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的剂量,降低全身麻醉带来的风险,尤其适用于有麻醉禁忌症的患者。

针刺麻醉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术后疼痛方面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加速患者的恢复过程。作为一种非药物、无创的治疗方式,针刺麻醉对于一些不愿使用药物或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选择。

不过,针刺麻醉的缺点也比较明显。

其最大的问题是效果因人而异。针刺麻醉的效果受患者体质、病情以及操作者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无法在所有患者中达到理想效果。

针刺麻醉需要由经验丰富的针灸师或麻醉师进行操作,针刺的准确性和技术要求较高,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效果差或副作用发生。

针刺麻醉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手术或疼痛,主要适用于中低强度的手术和特定的疼痛缓解,无法替代传统的全身麻醉或强效的局部麻醉。

跟传统中医药类似,这项技术在医学界也是充满争议的。有研究显示:

针刺麻醉在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麻醉药物使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在部分小型手术中,能够有效替代或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Journal of Pain Research 2018);

针刺麻醉在缓解术前、术中、术后的疼痛方面有显著效果,尤其在骨科和消化科手术中,针刺麻醉能够有效减轻术后不适,效果可与传统药物麻醉相媲美。(Acupuncture in Medicine 2016)

针刺麻醉在缓解术后疼痛、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还能够缩短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在剖宫产手术中可以减少全身麻醉的依赖,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2019)

针刺麻醉可以有效缓解癌症患者的慢性疼痛,并且在减少药物依赖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对于癌症疼痛患者,针刺麻醉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能够提供显著的疼痛缓解,具有潜力成为疼痛管理的辅助治疗手段。(Cancer Medicine 2017)

这些研究表明,针刺麻醉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尤其在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以及促进康复方面。整体上其作为辅助麻醉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认可。

但也有不少研究质疑其效果,认为针刺麻醉的镇痛作用并不显著,或者认为其效果更多地源于安慰效应,针刺麻醉不能替代传统麻醉方法,尤其在需要强效镇痛的情况下,仍需依赖现代麻醉技术:

研究发现,针刺麻醉的效果在不同研究中的差异较大,且许多试验未能控制影响效果的外部变量,导致其有效性难以明确界定。尽管针刺麻醉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但其效果并不显著,且无法与其他麻醉方法(如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相比较,很多临床研究未能证明其优越性。(Th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2015)

通过将针刺麻醉与安慰针(假针刺)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在疼痛缓解和麻醉效果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指出,患者对针刺麻醉的效果认同可能更多是由心理因素(如对针灸的信任或期望)驱动,而非针刺本身产生的生理效应。因此,针刺麻醉的有效性可能主要依赖于患者的心理预期和安慰效应,其生理作用缺乏确凿证据支持。(BMC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Therapies 2019)

有文献批评了许多针刺麻醉研究中的方法学问题,特别是没有适当控制安慰效应的研究。研究认为,针刺麻醉的效果往往与安慰效应高度相关,且缺乏生理机制的直接证据。许多研究未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针刺麻醉的镇痛作用是持久的或显著优于传统麻醉方法。 (Pain Medicine 2017)

研究通过对比针刺麻醉与全身麻醉在大手术中的应用,发现针刺麻醉对缓解术中和术后疼痛的效果明显不如全身麻醉,且有些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依然感受到明显不适。虽然针刺麻醉能提供一定的镇痛作用,但远未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且无法有效应对复杂手术中的疼痛管理。(Surgical Endoscopy 2015)

如何看待针刺麻醉

针对针刺麻醉的有效性,既有文献支持其效果,也有文献对其提出质疑,这种情况是常见的,尤其是在新兴或综合性治疗方法的研究中。面对这些分歧的结果,我们应该采取客观理性的态度进行分析,以避免盲目推崇或过度否定:

1、许多关于针刺麻醉的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样本选择偏倚等问题。尤其是针刺麻醉这种有显著心理成分的治疗方法,如果参与者知道自己接受了针刺麻醉治疗,可能会因心理因素而报告更好的效果。

2、针刺麻醉的效果具有高度个体差异。有些患者可能对针刺的镇痛效应有较好的反应,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没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因此,针刺麻醉并不适合所有人群,尤其是在麻醉深度要求较高的手术中,效果可能不如传统麻醉方法稳定和可靠。在选择是否使用针刺麻醉时,应该结合患者的病情、手术的性质、疼痛强度等因素来决定。

3、目前针刺麻醉的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明确,所谓通过神经调节、内啡肽释放等途径发挥作用机制,尚缺乏一致的实验数据支持。而且,针刺麻醉的效果还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对针刺麻醉效果的评估更加复杂。

4、针刺麻醉的主要优势在于其非药物性质、较少的副作用以及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这对于一些不适合或不愿意使用全身麻醉的患者,或对药物过敏的患者可能是一个有益的选择,也更适用于小型、低风险手术。

5、当前关于针刺麻醉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很大程度上源于研究设计、操作标准和评估方法的不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开展更多的高质量、规模较大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针刺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因此,鼓励广大中医药爱好者积极到针刺麻醉临床研究联盟各单位(见下图)就诊、手术,亲身体验这项创新技术,用自身经历讲好中医故事,为中医药事业提供宝贵数据和研究基础。

来源:金选医课

相关推荐